黄埔区“城市文明检查轻骑队”队员骑自行车检查辖区需要整改的问题。 记者庄小龙摄
各区组建“城市文明检查轻骑队” 穿街过巷找问题
最近一个多月,广州各区悄然组建“城市文明检查轻骑队”,一改“摇车窗”看问题的工作作风,骑单车到小巷深处,大到建筑工地围挡,小到一个沙井盖凸起、一张牛皮癣乱贴,都要管到。 “太锻炼身体了。”黄埔区创建办一名工作人员说,每天备毛巾、带水壶,顶着太阳骑1~2个小时,工作量比以往增大,以此换来的,是解决问题更接地气,并降低车辆费用。据了解,该措施将持续推行。 文/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李周耿 图/记者庄小龙 据了解,广州各区均已成立“城市文明检查轻骑队”。8月初,第一次市巡查组到全市12区进行了联合单车巡查,声势十分浩大。 “单车队伍”是如何形成的?记者梳理资料发现,7月初,全国各地文明办均掀起了一股“骑单车、坐出租车、坐公交车和走访”调研检查工作潮。 据了解,最初追溯至6月底,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到长沙暗访,骑着单车去到了背街小巷,发现了地不平、灯不明、盲人通道断线等诸多问题,并下令整改。这件事让许多城市都意识到,单车,是个好工具。 “骑单车后,工作量多了好多。”广州市文明办一名负责人说,除了走访主次干道,还包括了大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老旧社区、集贸市场、夜街夜市等,这些都是以往坐汽车无法深入的地方。 “这当然不是作秀了,我们确实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而以往交办问题整改不落实的,会在各区文明测评中扣分,通报。情节严重的,要提请纪委问责。 骑车比开车 看得更仔细 记者曾跟随黄埔区创建办3名工作人员“轻骑队”骑单车下基层,沿着大沙东旧城区内街小巷转悠,发现骑自行车调研有很多优点。 胜在慢:细节也看到 斑马线被涂改过都能看得见。 骑车出发,3人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摄影,一人负责记录情况,还有一人负责走访群众。老陈举着相机,开始往电线杆上瞄、人行道上瞧。他发现丰乐中路有段斑马线被涂上“办证”加一串电话号码,于是当即拍下,并记录了具体地理位置。 “以前坐汽车,压着马路就过去了,没看得这么细,”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老陈主要负责开车,与创建办的同事检查市容市貌和基础设施情况。“汽车速度太快,停车也不方便,自行车灵活多了,还环保。” 很亲民:问题随时提 有意见,只要招手就能拦下说了。 单车的平易近人,也更让市民愿意靠近。莺岗社区一位退休老伯说,他拦下单车队,反映说附近健身广场的路面凹凸不平,还堆放了一些建筑砖头,在广场的边缘还有一棵三层楼高的枯树,据说已经枯死多年,随时有倒下的可能。 轻骑队当天就将此事向鱼珠街道电话沟通,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不到两周时间,莺岗社区健身广场原来的砖头、枯树全部被清理了,路面也被整平了。 苦恼:问题死灰复燃 “公众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 在上午近2小时的骑行中,大约前行了10公里。发现的问题包括沙井盖凸起、盲道断头、牛皮癣张贴等情况,下午他们分类传给城管、建设、交警等各个部门,督办整改。下次巡查时还要回访之前发现的问题。 “每天这么骑行,锻炼身体啊。”黄埔区创建办副主任冯伟说,工作作风改变后,身体和视野都有长进,特别能感受居民出行生活的切肤之痛,比如自行车道不连贯、路面坑坑洼洼,都值得城市规划和建设者深思。 当然,苦恼也不是没有。每一回规劝占道经营的小贩离开,几十分钟后又“死灰复燃”;拍下“五类车”行踪,对方一溜烟倏忽不见……“公众文明素质的提升、城市面貌的改善都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工作虽然重复,但做了还是比没做好。”老陈说。 单车检查队 是有效探索 “单车队伍”犹如一道风景,其意义并不局限于环保出行、节省经费,更有落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和为公车改革提供可行示范的深层次含义。对于前者,“单车队伍”能深入公车所不能到达之处,感受居民出行生活切肤之痛,自然能换位思考城市问题,这正是作风转变的意义所在;对于后者,“单车队伍”的出现,充分证明公务并非必须依靠公车,这为公车改革带来微观层面的积极探索。举一反三,不具备单车条件的,公交出行、地铁出行,是否也可蔚然成风? 有人说,“单车队伍”纯属作秀。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无论是单车出行,还是提倡节约风气,公职人员原本就有率先示范的义务,更何况这种作风的转变还带来实质性的行政效率的改进?公众更加期待,“单车队伍”能够持之以恒,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节省费用 记者统计,实行单车巡查制度,行政成本有所降低。以黄埔区为例,截至8月20日,共节省了约30次往返车辆的使用。他们的单车长期租借于黄埔绿道长洲岛租赁点,费用较低。 部分区是租赁汽车进行巡查,光租车费就四五百元。目前改购单车,若在近处单车巡查,整个一趟下来可省下租车费、司机费、油费合计七八百元。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