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祖籍泉州永春的刘太格回乡。在走访了中心城区及周边五个乡镇之后,刘太格接受了本报通讯员梁白瑜的专访。 谈永春 整齐且立面精致 梁白瑜(下文简称“梁”):此次是刘先生第几趟回永春了? 刘太格(下文简称“刘”):第三趟了。第一回在二十世纪80年代,第二回是2011年,今天是第三回。 梁:感觉变化挺大吧? 刘:是,很大。从城市来说,永春市容整修得非常好,我常说一个城市能做到“整齐”就有特色,永春不仅整齐而且立面还很精致,这个给我的印象很深。 梁:您说过评价一座城市,一看外表景观一看城市功能,对于永春的城市功能,您觉得该如何定位呢? 刘:我希望永春能成为一座抒情浪漫的小城。永春还有大片田野,这是新加坡所没有的,是让人很享受的田园。 新加坡人多,但我们的经验是每12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满足20万人口,其中住宅用地还不到50%,每栋楼房平均是12层;永春密度小,地广人稀,完全没有必要做高楼、特高楼,可以在山的缓坡上建设,不要高,高就会破坏山体了;再建起主要功能为观景的道路,永春是可以成为很有特色的“幸福小城”的。 欧洲有些小山城的建设对永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因为它们同样是人少地多。它们的街道很窄,广场也很小,走起来有些神秘,因此对全世界的人都有吸引力,希望永春也能成为吸引世界眼光的小城。 梁:您曾形容大城市如富豪、中等城市如教授,而小城则如乡村姑娘,永春应该就如乡村姑娘。 刘:对。城市跟人一样,应该有身份和特点。一个清纯的乡村姑娘如果穿得像贵妇,那就不妥了。小地方有小的魅力,永春的小城风味很浓,这里中心城区的横向建筑比较多,高楼少,这是一个值得保留的特点,希望今后建楼时也能够控制高度。 梁:对于今天您走过的周边乡镇的建设呢? 刘:我现在还说不太好,我了解的还不够。总体来说,周边建设可以与中心城区更紧凑些,淡化界限,成为一体,应该向心发展。 梁:您刚才在路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有的地方钱花得越少越有效果。 刘:是的。上一次回来,我就说永春的城市规划重点在于不破坏,保护好山水,看得见山听得到水。只要将基本功练好,比如美化环境、便利交通、无污染、居者有其屋等,永春一定可以发展得很好。 梁:您为永春的城市建设提出了许多好建议,这些建议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呢? 刘:控制楼房的高度。 梁:您的父亲是出生在永春,他生前跟您谈过永春吗? 刘:不太多。不过,他90岁生日的时候,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有很多,比如饮食、睡眠、运动等等,最重要的是选好出生地。哈哈哈。 谈规划 建筑的合唱 梁:您作为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在刚刚规划建设新加坡时,也曾听到一些消极的声音,不过您和您的同事坚持了下来,最后成功了。 刘:那时在1985年左右,一些西方朋友到新加坡来,说新加坡很单调。我跟同事们说不要管他们,50年后就可以有欧美城市那样的多元热闹的氛围。没想到才10年,新加坡就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之所以这么快,也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工作做得好,很多人喜欢来。 梁:新加坡的成功也是华人规划的成功。 刘:其实,我是将新加坡作为城市规划的试验室,至今城市规划这门科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在于她既中西合璧又不同于中西。 梁:您开始为新加坡做城市规划的时候,遇到不少困难吧? 刘:我觉得一个人的学历、聪明都不足以完成这么大的一件事,因此我和我的同事(约14800人),我和其中的200人做研究工作,我们是边工作边试验。 梁:很早以前,您就说过“城市骨架、功能、机理做好了,繁华会自动产生”。 刘:是的。新加坡是这样。但是我觉得永春与新加坡不同,永春不一定要“繁华”,要抒情浪漫,哈哈哈,适当的地点要热闹但不一定要繁华。 梁:曾经的新加坡是否也会在旧城区改造上出现一些困难? 刘:发生过。不过很快就解决了。住惯平房一下子不习惯住高楼,甚至发生过猪农将猪养进高楼组屋的事。不过,我们将新区的基础设施尽量做好做足,包括通风、日照、水电供应,还有交通、教育、市场等生活配套,还有很重要的是创造就业机会。为了让市民放心,我们将电梯做得很好,首先不容易出故障,其次有了问题,管理人员会比居民更早知道然后处理好。所以很快,不再是政府要改造旧区,反而是住在旧区的人要求政府去做。 梁: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学得到或学得了的,但是作为城市规划,有没有一些基本的准则呢? 刘:还是练好基本功。如果着急要把城市做得热闹,一不小心可能会将她弄成主题公园,但是我们不要主题公园,而是要城市。因此只要将基本工作做好,你不让她繁华她也要繁华。 就像欧洲的那些名城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我们的城市规划也要长远打算。我始终认为,规划师应该抱着和土地谈恋爱的态度去规划。而一座城市是由很多建筑组合而成的,就像一个建筑的合唱团,领唱只能有一两个,如果每幢建筑都想领唱,都标新立异,那就成了主题公园而不是城市了。 谈成功 为提升民族尊严 梁:令尊是著名画家,听说您年轻时也对画画很感兴趣,后来为何会专注于规划专业呢? 刘:我父亲是刘海粟先生的学生,后来他又去巴黎待了6年。我舅舅陈人浩也是画家和书法家,我同样受到他的影响,因此也想成为艺术家。中学毕业时,我打算回中国学画,后来母亲告诉我可以考虑一下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建筑学课程。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我同意了,但还是提出要边学画画。 到了第4年,我突然意识到建筑才是我要选择的职业,因此我决定专攻建筑。虽然我一直都对绘画和书法抱有很大兴趣。再后来到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城市规划专业。 梁:您是世界级的规划大师,但成功肯定来之不易吧? 刘:我小时候有过两个经历上的刺激,一个是日本占据新马,我心里一直期望能够不再受欺辱;后来新马是英国殖民地,我觉得很茫然,找不到自己国家的感觉。中学时,得知周恩来到印尼去,和很多国家签订了和平共存的协议,我这才知道中国人在国际上是可以有地位的,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而我作为华裔,下决心要将自己培养成有世界水平的人。 17岁我到澳洲读书,为了讲好英文,我坚持不仅专业读得好而且英文也要达到欧美人认可的水平。那时,每周日到周五,我都不和华人见面,只见洋人说英语。 梁:是您的决心让您这么刻苦吗? 刘:我觉得一个国家要得到别国的尊重,不仅经济、政治要做好,更重要的是把人做好,提升民族的尊严,这样世界各地人士才会无条件地尊重我们。 梁:您先学建筑后学规划,这为您从事城市规划一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城市的“大夫”远比“裁缝”重要,大夫从根本上把病治好,裁缝却只能做到外在的美化。 梁:出任新加坡建屋局副局长时,您还不到40岁,就力争将新加坡组屋的定位从“low”(廉价)转换成“public”(公众),而“public”也使得新加坡的组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刘:很少国家的公共住宅能像新加坡一样,被公众和建筑界拿来讨论的,这使我很骄傲!中国有古训“有恒产者有恒心”、“居者有其屋”,我觉得让每一个人住得起不错的房子是我们的责任。 梁:这些年来,您也为中国不少城市做过规划吧? 刘:山东、北京、天津、重庆、成都、厦门、珠海、扬州等一些地方。这次在福建走了比较多的地方,对泉州及闽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前我是不了解的,以前只是比较了解厦门、福州的规划。我关于规划的知识,很侥幸能够与新加坡共享,而作为华裔,我也希望能与中国共享。 梁:刘先生说过搞规划是和土地谈恋爱。 刘:哈哈,要把目光放远胆子放大,要爱土地才能避免土地被滥用被破坏。 个人简介 刘太格博士是建筑师、规划师。自1992年后,就任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董事。 刘博士为雅思柏承接完成了众多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项目,作品遍及新加坡乃至全亚洲。其中包括数个著名大专院校、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新加坡国立大学总体规划等。刘博士在中国大陆、台湾、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完成了15个上百万至五百万人口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若干中央商务区规划、市镇规划、居住区与工业区规划。 刘博士对新加坡成功实施公共住宅计划及确定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付出巨大心力。1969年至1989年,他在建屋发展局历任总建筑师、局长等职务。其间,刘博士指导了20余座20万人口的新镇、超过50万套公共住宅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 刘博士自1989年开始担任市区重建局局长及总规划师,在4年的任期内,领导完成了新加坡概念性总体规划的方案调整,整理并建立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政策、实施方针以及更新规范,同时精简规划报审程序。 刘博士曾荣获多个重要奖项。新加坡政府于1976年,颁予他公共行政金牌;1985年,再颁予他优越服务奖章。1993年,刘博士荣获第2届亚细安成就奖,表彰刘博士对建筑界的杰出贡献。2001年,刘博士荣获新加坡建筑师协会金牌奖,同年又荣获法国巴黎城市奖。 (刘太格博士简介由其高级助理李雨洲提供) 相关链接 走进刘太格的“规划世界” 观点一: 长远规划的“孔雀”胜过短期规划的“火鸡” 刘太格认为,一座城市如果要长成一只美丽的孔雀,就需要约100年的规划。如果只是10年、20年的规划,充其量只能做只美丽的小火鸡。在他看来,“如果你想让城市成为一只大鹏鸟,那就要先有个轮廓,再有器官、细胞,如果先做近期规划,一个个区域地做,很可能会做出一只只小火鸡。而100只小火鸡也比不上一只美丽的孔雀。”因此,一直以来,他都将做长远规划并保持其稳定性作为规划成功的一个重要理念。 刘太格表示,规划首先是对一个城市未来的愿景,怎么认真地把这个愿景体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预测你这个城市将来人口是多少,推算市民未来生活、工作、休闲及经济活动等需要多大面积,就做出一个长远规划,将规划面积进行量化。” 观点二: 把老建筑当做“紫禁城”一样精心保护 在刘太格展示的新加坡照片中,不少人看到在现代超高层建筑环抱下,还有不少低矮的老房子。在刘太格看来,历史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先天资源之一。每一个城市都应该像对待“紫禁城”一样保护自己的老建筑、老街区。 刘太格表示,对于很多古都城市的老建筑、老街区,很多地方是成片区分布的,这些建筑群,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代表了当时这些城市的社会景象。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古建筑,就相当于保存下了城市的记忆,如果把这些毁掉,整个城市既没有灵魂也没有记忆。只有通过一个有远见的城市规划,重视对历史的保护,这样一个城市才会有自己的灵魂。 观点三: 像做“蛋炒饭”一样保持城市功能多样化 现在中国不少城市的规划就像在做一份西餐,城市里的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就像西餐,肉是肉、蔬菜是蔬菜、米饭是米饭,各自功能过于单一,每天大量的人流、车流往来于各个区域,造成了交通的拥堵和资源浪费。刘太格认为这类“西餐式”的规划,其实让城市各个分区功能过于单一,在他看来,最好的规划是“像做中餐的蛋炒饭”一样,尽量保持城市各个分区内功能的多样化。 如今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多,对于这种蜂拥而上的“大城市”建设现象,刘太格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身份和定位。他比喻说,大城市犹如富人阶层、中等城市是中产群体、小城市就像日常百姓。依据不同的定位,在城市规划上就要展现出各自的特点。 观点四: 尊重自然人文让城市拥有“健康的身体” 刘太格曾形容,规划师在做规划的时候,要学会与土地“谈恋爱”,要去接受自然环境,要尊重地貌和历史建筑,这是其本身的独特性,是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替代的。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世界名设计师设计的地标建筑为标准,在刘太格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在他眼中,真正好的城市,首先是为人们的居住提供最好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好比一个人,城市功能包括生活、教育、休闲、交通等设施周全,布局、运转有效,就相当于拥有了“健康的体魄”,而自然地貌、文化古迹形成了它的相貌和民族特征,而地标建筑则仅是为它提供了一件服饰。
以新加坡为例,其没有多少地貌优势,但在路上行驶却感觉到新加坡有山有水的美丽,在刘太格看来,这是城市“健康”规划的功劳,如今在新加坡,不仅有现代化的地标建筑,更是居民宜居的城市,还是一个有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感的城市。刘太格说,其环境改善了,会有很多人愿意来居住,并且制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反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而这也恰是“健康”的城市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士奇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