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绿在城中绕 人在画中行

时间:2013-09-15 08:4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晗笑 蒋海潮

——滁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进行时

 

 

 

    自2010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滁州市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当务之急,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新目标迈进。近年来,滁州市通过充分发挥山环水绕的自然优势,凸显“生态、绿色、人文”的城市品牌,持续实施“绿色滁州行动”、“城区绿化提升”等绿化行动,初步建成了“城北以水为魂,城东以工为本,城南以文为品,城西以山为秀”山水辉映、生态宜居的新滁城。据统计,截至2012年9月,滁州市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2555公顷,绿化覆盖率39.12%,绿地率3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平方米,绿化三项基本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创建园林城市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大事,是集聚要素、加快发展的当下之要,也是关系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当务之急。为此,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启动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目标的“六城联创”活动,成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指挥部。打造“经济繁荣、山水相连、生态优美、宜人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成为滁州市城市建设不懈追求的目标。

    如今,放眼滁州,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一条条道路绿树成荫,一个个小区花草成坪,清流河公园一期、南湖公园三期、龙蟠河公园、中国农民歌会广场等项目相继完工,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园林图透过巧手妙思绘就,一座“山水相融”的魅力之城正在逐步形成。

    添量提质 绿色行动靓滁州

   “绿地集中老城区,美景只看琅琊山。”创建园林城市前的滁州,大型公园绿地仅南湖公园一期、人民广场等少数几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自开展创园工作以来,滁州市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滁州行动”,规划建绿、让路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社区扩绿、街巷补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紧跟新区扩展及老城区改造提升步伐,从增量、提质、便民上着力,在对标达标上狠下功夫。

    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几年来,滁州市先后建设了南湖公园(二期、三期、四期)、清流河公园(一期)、龙蟠河公园、菱溪湖公园、丰乐亭公园、农歌会广场、凤凰湖游园等20余个公园及街头游园绿地。城市景观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市民出行不足500米就能步入绿色空间的目标。南湖景区综合整治工程、琅琊古道综合整治工程、龙蟠河主题公园等项目先后获得了“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完善道路绿化配套。及时跟进城市道路建设,坚持推进“路建到哪里树栽到哪里,地块改造多少,游园增加多少”的工作思路,先后完成了南谯南路、儒林路、敬梓路等35条新建道路的绿化建设。结合城市绿化、净化提升行动,对原有道路绿化带进行了密植和行道树补植更换,淘汰不适宜的绿化品种,沿绿化带牙石边栽植了麦冬,提升绿化层次和效果,同时也阻挡了水土流失。

    推动附属绿地发展。滁州市对新建单位和居住区,按照“绿色图章”制度的要求,严把绿化项目方案设计,从源头和过程监控,确保单位、小区绿化建设的指标和质量达标。先后建设了发能国际花园城、天逸华府、天安都市花园等一批绿化景观效果良好的开发小区和创业苑、同乐苑等保障房小区。大力开展“拆墙透绿、拆房建绿”活动,开放机关单位墙内绿地,扩展公园绿地与街头游园。利用公安局、琅琊区政府等单位用地新建了游园绿地,沿新建主干道的单位附属绿地都要求提升和开放,使庭院绿化成为市民们共享的景观资源。

    加强城市出入口提升。通过拆迁和道路扩建,新建和提升了丰乐大道、宁洛高速出入口、永阳路、滁宁快速通道、览山路、西涧路等城市出入口景观道路。精心建设了洪武路、中都大道等连接高铁站的道路绿化,提升了滁州市对外窗口的形象。

    据统计,“绿色滁州行动”实施3年来,累计实施绿化建设项目300余个、提升项目50余项,主城区范围内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96公顷,建成区的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三大指标,分别提高了1.21平方米和3.89%、2.88%,城区的总体绿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挖掘内涵 彰显特色创品牌

    为提高城市绿化品质,打造滁州城市绿化特色,近些年滁州市城市绿化更注重利用本土资源,挖掘城市内涵,塑造城市特色。

    做好山水文章,力求“活”。实施琅琊山公园的环山路建设,做好“引山入城、山城一体”的山文章;利用城区的西涧湖、南湖、北湖、内城河、清流河、菱溪湖、龙蟠河等水系截污、拆迁、扩地、增绿,做活“水文章”。全力建设山城相拥、水城相映、绿城相依的城市绿地系统。

    深挖人文资源,力求“深”。滁州市注重增强公园的内涵和文化,如在龙蟠河公园、清流河景观带、南湖四期、菱溪湖公园、会峰公园、中国农民歌会广场及新建游园中,植入大明文化、体育运动、城池遗址、儒林文化、农民歌会等文化元素,突出公园主题定位,全力打造一批“有看头、有说头、有嚼头”的精品工程,丰富美好新滁城的“新”字内涵。

    打造亭阁风貌,力求“特”。加强城市文化、内涵、人文、历史等元素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合理布置亭、廊、景石、园林小品、花卉等,按照“千年亭城”规划要求,借鉴滁城原有古亭形制,突出滁州市“亭文化”特色,赋予城市绿地一定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地标性精品“亭”。滁州市现已建成亭廊82座。目前,正在申报中国古亭文化名城,同时计划在规划的植物园规划建设“名亭园”,不断提升亭城层次,弘扬其文化意义。

    广植乡土树种,力求“省”。重视桂花、合欢、黄连木、枫香、银杏等乡土树种应用,提高了乡土苗木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的比例。同时大力推进就地取材、就地取土、就地平衡;在龙池街、清流河、老市委以及其他地块拆迁中,采取多种方式,对原有3400余株树木进行有效保护,切实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

    精细规划,突出“高”。在规划上,建立了对各绿化项目设计方案的会审制度,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和具有前瞻性;引入国际招标,对琅琊山麓、清流河、明湖公园进行国际招标;进行了“亭城规划”和古城保护研究等,努力从规划源头上高品位、大手笔提升城市绿化的品位和档次;同时制定美好新滁城五年行动计划,以“七个一”工程(即一山,琅琊山;一河,清流河;一城,滁州古城;一湖,明湖;一库,土桥水库;一路,滁州大道;一镇,乌衣古镇)为引领,提升城市特色和绿化品质。

    着眼长效 优化环境创宜居

    创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宜居宜业环境,让百姓生活放心、工作舒心。为此,相关部门从规划和管理上着眼长效,同时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滁城百姓共享创园成果。

    在规划编制方面,滁州市先后编制了《滁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滁州市城市绿线规划》、《滁州市城市绿道规划》、《滁州市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等多项专项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化“十二五”规划,在每年的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中,都予以逐步分解落实。同时,进行了“千年亭城规划”和古城的保护研究等项目,从规划源头上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和品质。

    在建设管理方面,滁州市成立了滁州市“绿色滁州行动”总监部,全程进行施工质量监管,确保施工规范、科学,达到规划设计要求。严格“绿色图章”制度,对各绿化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前进行多轮论证。为保障园林城市持续发展,滁州市借鉴了外地的成功经验,对部分道路绿地和公园实行了竞价承包养护管理;对刷白、裹草绳、提干、修剪、施肥、花卉布置等单项工作进行拍包,逐步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方面,滁州市不断推动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立足于“保护好滁州的山山水水,利用好滁州的自然资源”,制定美好新滁城五年行动计划,以“七个一”工程为引领,聚焦重大环境工程,强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围绕“干净、有序、美化、文明”,制定了《滁州市城市容貌标准》、《滁州市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标准,全力开展城市市政功能、公民文化素质提升等城市管理十大提升专项行动和净化、亮化、绿化、规范化和秩序化等“五化”提升工程,启动了“数字滁州”建设,城市容貌变化明显。不断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先后打通断头路11条,完成9条主干道道路“白改黑”,建成了明光路、清流路两座跨线桥,城市出行更加通畅。建成日处理能力450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一座,启动了日处理垃圾量为7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46%。2012年,滁州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居全省第一位。2010、2011、2012年连续三年在全省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考核中排名“一类城市”中,分数最高。市本级已建成各类保障房10530套,住房保障率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均为100%。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