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 昨天,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市长论坛”上,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政府领导济济一堂,说市情、谈优势、讲合作、话未来……各市政府领导“卖力”地推介所在城市,描绘各自未来发展蓝图,并呼吁长三角城市携起手来,围绕“创新、绿色、融合”的会议主题,共同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合肥市 市长张庆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左右逢源” 何为“城市”?作为东道主城市市长,张庆军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城市内涵的理解。他说,在迅速城市化的历史时期,城市将占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城市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空间,作为省会,合肥既要为生活在其中的百姓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也要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自身作用。同时,张庆军也打出了合肥的“广告语”:合肥梦——“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合肥既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也是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最近又加入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这样独特的区位的确难得。”张庆军表示,对合肥而言,我们将发挥居中靠东、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做到“左顾右盼”、“左右逢源”,一方面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一方面还要瞄准中部,联手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通过合肥这一中介,我们既可以把东部沿海的好经验、好做法拿来与中部地区共享,又可以推动中部待开发的广阔市场与东部发达的生产力实现对接,形成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合肥希望与长三角各兄弟城市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努力,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上海市 副市长时光辉:海纳百川是城市最大特点 提到城市精神的内涵,上海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表示,作为中国开放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上海始终在国家发展的战略之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同时这也是不断地向兄弟省市学习、更好地服务兄弟省市的一个过程。“不改革、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时光辉提出,上海决心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希望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兄弟城市,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共同摸索出一条新的转型发展路径。 在很多外地人眼中,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小资生活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如今上海的独特气息还在吗?时光辉提出,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只要是优秀的,都去学习,所以“上海精神”被定义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大气谦和、开明睿智”。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在继承发扬历史传统和特色的同时,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地向前发展。“一个城市只要精神的实质在,它的文化就一定能够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南京市 副市长陈刚:寻找更多与合肥合作空间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南京一张靓丽的名片。主管文化旅游的南京市副市长陈刚认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因,文化已经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古人筑城而居,现在古城墙保存最多的是南京,约有29公里之多。” 谈到南京被称为长江沿岸“三大火炉”之一,陈刚对此颇有“异议”:“现在的南京夏天已不再那么热,主要得益于这几年的绿化工作。我们正在着力构建人文绿都,打造‘三都市、三名城’,努力让城市更宜居。”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里,两个省会城市距离最近的当属南京与合肥。”陈刚认为,相距仅100多公里的地缘优势,对双方合作发展尤为重要。此次来到合肥参加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亲身感受合肥发展之快,深感压力巨大。但好在合作的机遇很多,今后可以在社会、产业、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寻找合作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常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九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第一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是第一增长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常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九云表示,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常州主要是以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关键领域落后的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一直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韩九云提到,该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才集聚、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广大民营企业也因此受益匪浅,在去年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其民营经济仍以18%的速度增长。 湖州市副市长崔凤军: 三年内让湖州百姓吃上太湖水 作为环太湖城市,湖州拥有65公里的太湖岸线。就太湖治理,湖州市副市长崔凤军坦言,地处太湖上游,湖州担负着保护治理的重大历史责任。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拒绝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实行严格高标准的门槛准入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经济试验区。值得欣喜的是,这几年太湖水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计划三年之内,让湖州老百姓吃上太湖水。”他表示,南太湖现在的水质常年保持在2类到3类,此举实际还是为了保护太湖水,目前,该项工程已动工兴建。 以湖笔而闻名天下的湖州,如今又有了一张新名片。令崔凤军骄傲的是,近年来,湖州坚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成为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绍兴市副市长张素峰: 让历史文化回归“鲁迅故里” 绍兴是鲁迅的故乡,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然而,如今这些文化元素却有些“褪色”。绍兴市副市长张素峰毫不回避地表示:“古城保护是绍兴市政府在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特别是对于鲁迅故居,这些年,绍兴市政府也下了很大力气进行扩建、保护,但是力度仍然不够,魄力还不够大,应该进一步把绍兴的文化资源全面扩充。” 张素峰说,一座城市既要发展,又要体现它的文化价值。我们有这个雄心壮志,通过大力保护让游客对绍兴的“爱”增加得更多一些,让人们对绍兴的“遗憾”变得更少一些。 苏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伟强: “新老苏州”发展要相得益彰 “中国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谈起苏州在历史上的美名,苏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伟强自豪地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苏州实现了新时期又好又快的发展,崇尚文化、开放包容成为苏州的文化底蕴,开拓创新、敢于争先是苏州文化精神的内涵。 “苏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一路领先,近期在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加快服务业发展方面,我们更多地向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学习发展经验,让城市的发展更有竞争力。”周伟强表示。 谈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周伟强说,苏州既保存了“老苏州”的传承文化,又扩大了发展空间,我们在发展中使苏州文化底蕴的保护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相得益彰,呈现苏州全面发展。 扬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纯: 以自身特色打造“精致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我们一句最好的‘广告词’。”扬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纯表示,正如很多文人墨客流传下来的千古诗篇所描述的那样,扬州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如诗如画秀美名城,历史和文化是我们城市的两张名片,也是我们扬州发展的根源。 我们在城市建设管理当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遵循的几个原则,就是敬畏历史,崇尚精致,以开放为融合,民本优先和坚持创新。 丁纯表示:“我们扬州是个小城,我们不跟人家比高楼大厦,而是‘比特色、比秀气’。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当中,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特色还是非常鲜明。正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来对‘精’字的坚守,扬州先后获得一系列美誉。” 舟山市副市长徐燕峰: 依托临海优势向香港“看齐” 岛屿、航运、海鲜、普陀山……对于舟山市,人们留下了这些深刻印象。舟山市副市长徐燕峰在介绍舟山时做了“补充”,因为这座美丽的海边城市有着更多响亮的名片:它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水岸线与黄金水道交汇处,已连续多年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是中国船舶出口基地。 “舟山现在已经批复综合保税港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区。什么概念呢?就是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香港,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和榜样。”徐燕峰说。 “舟山发展有三大战略定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先导区、长三角发展增长极、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力争5到10年,我们要打造成为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徐燕峰充满信心地说道。 盐城市副市长陈友慧: 推动沿海的资源保护发展 盐城市副市长陈友慧说,国务院批准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给盐城未来的定位是要建设成沿海的新兴工业基地和长三角的产业承接基地等。盐城有非常好的资源优势,在推动发展中,他们重视沿海的资源保护,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优先保护治理保护区。 突出保护环境,守住湿地生态保护区的红线。盐城现有麋鹿1900多只,占世界存量的40%。盐城还是丹顶鹤越冬的地方,每年冬季大概有1000多只丹顶鹤到这里越冬,现在是世界存量的60%。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在新兴产业上做文章,新能源汽车、风电等定位了该市的发展新趋向。突出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发展。 陈友慧表示,在这次合肥宣言之后,将会更好地推动盐城沿海的资源保护发展。 金华市副市长傅利常: 打造宜居宜业创业城市 金华市副市长傅利常说,说到义乌,必然要提到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金华有450多个市场,实现了专业性和区域性的很好布局,并且带动了金华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在处于网络时代,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金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面临着改革和创新,这几年他们正抓住改革创新的机会,提升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国际贸易改革的试点,义乌进行了贸易便利化的改革。金华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目前有20多万电子商务企业。 “金华让横店影视城不再单纯是一个电影拍摄外景基地。” 傅利常说,现在金华把拍摄电影及制作等结合起来。另外,金华还是座宜居宜业的创业城市,创业的成本非常低。 嘉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群: 推进现代化田园城市建设 嘉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群说,嘉兴市在长三角里占据中心位置,周边的城市都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几年来,嘉兴的经济发展非常好,财政收入、GDP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嘉兴的发展空间很大,海洋经济还有70%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嘉兴的理念就是融入长三角,打造创业创新城市,建设人文生态城、和谐幸福城,推进现代化田园城市建设。 更为可喜的是,2012年嘉兴发现了比较好的温泉,每天的出水量在6000万立方米。嘉兴的旅游很发达,乌镇、西塘等都值得去看,江南水乡的风光,神秘深邃的环境会给大家另一番感受。 马鞍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市长魏尧: “点状式”发展形成经济新格局 马鞍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魏尧说,马鞍山距离南京很近,两个中心城区之间只有45分钟时间车程。区划调整后,马鞍山市域面积翻了一番,成为拥江发展、跨江发展的城市,给马鞍山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舞台。 魏尧说,长江大桥跨桥建设36公里,今年年底实现通车,这在长江的大桥建设史上也是比较少有的。 “大城市的概念是‘摊大饼’,我们现在选择的是‘点状式’发展。”魏尧说,他们在中心城区,包括中心镇的地方布了很多点,用快速通道连接,形成组团式的发展。一个组团里“产城一体”,然后配置公共服务,通过点状式的平台,形成网格化的发展格局。 南通市 副市长沈雷: 依托经济圈核心谋更大发展 南通市副市长沈雷表示,南通最大的区位特点,就是靠江、靠海、靠上海,所以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自然的禀赋资源,得益于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上海市。 沈雷说,实现长三角互利共荣,我们主要的方向是“学习上海、服务上海、接口上海”,前不久我们还加了一句话叫“吸引上海”,把来自于上海的“海派文化”吸引到南通来。我们有11个跨江开发的园区,我们跟上海之间的合作发展,对于长三角经济圈的长期互利共赢是一件很好的事。 衢州市副市长胡仲明: 努力打造长三角“绿色福地” 衢州市副市长胡仲明说,衢州经过多年的实践,感觉到“绿色”与发展同样重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是衢州发展的真实写照。胡仲明坦言,衢州也走过弯路,特别是在发展初期,曾经也引进了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项目,这几年进行了大力的整治,他们目前正按照绿色发展、生态优美、科学发展道路走下去。 胡仲明说,衢州人文荟萃,自然景观非常丰富,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优秀的旅游城市。衢州境内的旅游资源丰富,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打造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地,努力打造成长三角的“绿色福地”。 淮安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正喜: 围绕“健康城”发展产业 淮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正喜说,淮安是历史古城、工业新城,淮安的盐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为拉长产业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正在培育大市场。”王正喜说,淮安交通非常发达,将来要形成铁路枢纽,而且苏北地理位置居中,对外部的辐射非常有利。京剧大师周信芳就出生在淮安,这对繁荣淮安文化有特殊的意义。淮安作为长三角北部的后花园,有良好的水网和生态环境,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到淮安休息、放松。当前,淮安正在围绕“健康城”来发展产业。“今世有缘,相聚淮安。常来淮安,一生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