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建设美丽中国的三大命门

时间:2013-01-20 12:3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徐旭

 

  开场白: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各位朋友交流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所谓建设美丽中国的三大命门,其实我想把它说成是我们的三大软肋——环境教育、环保法规和策略。这三个方面对整个环境管理都具有很大影响。

  关于“三大软肋”,我想把重点放在环境教育方面。我今天要讲的内容首先有个引子,这个引子主要是把危机告诉大家。

  主题:建设美丽中国的三大命门

  地点:岭南大讲堂

  时间:2013年1月12日

  演讲人:杨中艺 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人小传:杨中艺,中山大学教授、生态学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参与了省政协建设绿色广东、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水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节能减污等调研视察活动,被评为“广东省杰出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广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南粤十大环保之星”候选人。

  吴兑教授跟钟南山院士在一次交流中就提到这个事情,“PM2.5再增加七八年,广东的肺癌死亡率就会上升。”

  由污染引起的临床死亡病例逐年上升

  环境污染在中国通常会被称为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它影响的区域、总量……但是在国外会把它很直接地跟健康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关注环境和健康的相互关系。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大卫·皮门特尔教授做过一项研究,他把大概200多篇论文整合起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高达40%的临床死亡病例是由环境污染所引起的。过去在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有25%-33%的全球疾病负担,由环境因素引起。另外,人类癌症80%-90%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这基本已经达成共识。

  灰霾,广东人非常有体会。2007年深圳的灰霾天气达231天,2006年是164天,2007年12月,广州市的灰霾天气是22天。今年4月份专家有一个说法,珠三角大概每年有110天灰霾天气。2001年广州市的灰霾天气不到60天,当时佛山超过了170天,但是此后的几年广州市统计到的灰霾天气,到2008年已达110天。

  广东省气象局的首席科学家吴兑讲了一段话,灰霾里面相当大的比例就是所谓的PM2.5。PM2.5通俗一点讲就是直径在2.5微米的悬浮在空气里的一些尘埃。那么,这些颗粒物在PM2.5的尺度下,不仅仅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它还能够直接进入血管。它的体表面积很大,会附带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污染物,所以它会对血液产生作用。

  吴兑教授跟钟南山院士在一次交流中就提到这个事情,“PM2.5再增加七八年,广东的肺癌死亡率就会上升。”这就是我们的环境因子对健康的直接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周边很多癌症病人其实是很年轻的,很多人在不该得癌症的年龄就已经得了癌症,这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

  中国在占世界7%的土地上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通过产业转移承接了世界上最大量的污染物。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创造财富是否值得?

  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我们用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过去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路。那么可以想象,我们有很多环境问题在它发生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解决的时候,新的环境问题又会接踵而至。那么,这样的话就变成了一种压缩性的环境问题。我们说“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所以,这种状态迟早会爆发。

  过去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说中国地大物博,来看看现在的情况——中国人口非常庞大,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但是我们有52%为干旱、半干旱地区,2/3为山地,20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90万平方公里的熔岩地区,还有64万平方公里是黄土高原,这也是一个生态非常脆弱的区域。

  我们的资源也非常贫乏,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整个的资源状况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在占世界7%的土地上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也通过产业转移承接了世界上最大量的污染物。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城市在中国。

  拉夫运河事件,这是在美国发生的一个事件。拉夫运河位于美国加州,是一个世纪前为修建水电站挖成的一条运河,20世纪40年代干涸被废弃。1942年,美国一家电化学公司购买了这条大约1000米长的废弃运河,当作垃圾仓库来倾倒大量工业废弃物,持续了11年。1953年,这条充满各种有毒废弃物的运河被公司填埋覆盖好后转赠给当地的教育机构。此后,纽约市政府在这片土地上陆续开发了房地产,盖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从197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痫、直肠出血等病症也频频发生。1987年,这里的地面开始渗出含有多种有毒物质的黑色液体。

  所以,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非常冤,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使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干净的水、空气和食物的环境里,我们应当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富裕的。

  接受过环境教育的人通常是有爱心的,他遵循基本的人类共识的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有行动力。

  环境教育是当今最一本万利的“买卖”

  回到我们聚焦的三个方面,首先讲环境教育,我们认为它是非常有缺失的,所以,我把它叫做“重才轻德”。

  我们的环境教育缺少课时、缺少师资、缺少资源配置,这主要是由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所造成的。

  我个人认为,环境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最一本万利的“买卖”!我们应该把做人、传授知识、保持学生的健康和培养他们的道德诚信和责任感,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至少要跟知识的授受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为什么说环境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最一本万利的买卖呢?这就因为接受过环境教育的人通常是有爱心的,他遵循基本的人类共识的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有行动力。很多环保人有非常强的行动力,而且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温室效应”是一个热门的环境问题,那么有多少人知道温室效应是怎么形成的?大家知道原理吗?

  二氧化碳热量散发不出去。(一听众回答)

  为什么散发不出去?我问的是温室效应是怎么形成的?它能进来为什么散发不出去?

  二氧化碳吸收热量。(一听众回答)

  我把这个原理告诉大家,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原理我觉得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有所传播。

  关于重金属的一些危害。我们来看看铅的危害,其中有一项是对儿童智力的影响,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国的青少年血铅超标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大脑发育的障碍,智商的下降。血液中的血铅每增加100微克就会导致6-7个百分点智商的下降。2011年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血铅溶度即便只占每升血液的25微克,也就是说只有世界卫生组织100微克标准的1/4,它都可能导致儿童数学和阅读成绩的下降。这就是说它会影响我们的智商。

  还有一种叫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里毒害比较严重的一种,会造成人类生殖能力的大幅度下降。人类因此是否会从地球生物物种的名单中消失?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有一种叫二噁英,它同时也是致癌的很强毒性的物质,它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00倍。据说它是生物化砒霜的2万倍,它是垃圾焚烧产生的最大比例。珠三角现在在大规模规划垃圾焚烧设施,我们就要问一下,我们真的足够慎重吗?

  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但相关改革文件却只字未提环境教育。

  缺乏环保知识,美丽中国无从谈起

  很多成年人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是非常薄弱的。但是如果我们的下一代仍然是无知的、毫无责任感的一代人,就可能要承受非常严重的后果了,美丽中国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做起。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按平均每个学年4个课时来安排环境教育教学内容。是不是太少了?大纲还规定,学校要成立环境教育指导小组,由校内外环境教育人士、管理人员、教师和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如联系校外的环境机构和环境教育工作者,安排教师接受环境教育培训,规划和管理全校的环境教育项目等。环境教育应纳入校长和各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

  我估计没有多少学校真的是这样做的。教育的形式可以单独授课,单独授课的学校真的有吗?我估计也没有。

  另外,有一个实施指南讲到,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这是好消息,但是我查了一下相关的一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只字未提环境教育。

  我们看2010年的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都是2010年发布的,都跟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有关系的,但是这些文件还是只字未提环境教育。这就有很大疑问,环境教育到底被摆在什么地方?

  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在1996年发布了一个行动纲要。其中讲到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课列为必修课程,高等院校的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师范类的做到了吗?我估计也没有哪个师范学校会把环保课作为必修课。那么,一些高校有没有设非环境专业的环保的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我看也不会很多。

  但是到了2011年发布的行动纲要中,已经把刚才讲的这些选修课、必修课一笔抹消了,是因为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不用再讲了吗?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前面提到的事情已经不再做了。我们说这应该是环境教育受到轻视之后的一种退步。

  搜索国外的环境教育网页的数量是544000条,但是用中文来搜索“环境教育”,看到的大部分是台湾的。

  环保,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最后在这个问题结束的时候,我主要是向政府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政府要率先在师范类院校全面设立环境教育专业,并且实施环境教育必修课制度,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培养师资。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现在基础教育的师资是非常缺乏的。我们用英文查一下国外的环境教育专业,网页的数量是544000条。但是我们用中文来搜索环境教育专业,看到的大部分是在台湾。台湾的环境教育做得非常好,它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在我们的大陆上,现在还没有一个高等院校有环境教育的专业。我们非常需要有这个专业,希望主管部门能够考虑,引导师范类的院校来建立这个专业。

  第二,要适当减少高考英语考试的分量。我觉得应该以考查这个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学习英语的能力为目标。我们确实没有必要把大量学习时间运用在英语教学上,应该腾出课时去做更多的事情。即便是让小朋友去玩,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事情。

  孩子们苦学了十多年的英语,等到大学毕业,却没几个能跟外国人作像样的交流。我觉得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的政府在进行教育制度设计,尤其是高考这样一个指挥棒的设计时应该认真去考虑的。

  第三,环境道德与公共道德、社会道德具有同质性,因此,中小学、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应腾出部分课时用于环境教育,作为思品和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是建设美丽中国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所使然。

  第四,高考中利用3+X以及自主招生等制度性安排,将环境教育作为必考科目以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不这样做的话,我们的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课时是无法保障的。而我们如果环保意识很薄弱,美丽中国的建设真的是无从谈起。

  第五,在现有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区域性的环境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像我们这些人也可以到中小学去教,我现在也在做这种尝试,我每年都会到广州二中去讲一堂课,虽然少了一点。我们可以联合这样一些有实力的单位来组建区域性的环境教育教师发展中心。

  第六,公务员考试中增加环保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题量,以促进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

  什么叫环境权?环境权就是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包括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环境相关事宜决策的参与权等。

  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和公众能做些什么?

  首先,要响应公众的呼声,尽快完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正在调整,但是遇到了很多问题,现在停滞不前。要提高各项环保单行法规的行政处罚上限,不能100万、50万、20万,我们应该要罚得更狠一点。

  第二,在现行法律的范围内用好自主裁量权。为什么有这种自主裁量权呢?因为它的法律规定的处罚范围很广,可以5万至20万,那我们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时候是取5万还是取20万,这是由自主裁量权来决定的,是由环保监察部门来决定的。所以,我们觉得要用好自主裁量权,要尽可能从重处罚环境违法行为。5万至10万的就按10万去套,5万至20万的就按20万去套,而且这个要有言在先,告诉所有的企业我们要这样做。那么,这样才有威慑力。我了解了一下情况,说现在平均行政处罚额度在广东省只有4万-8万元,地方的可能会更低一点。

  第三,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唯经济发展”主义。不能说地方要发展经济就可以不顾环境,要尽可能使用关、停、强制修复、环保信用制度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去强化法律的震慑力。

  第四,要加大对环境污染赔偿民事诉讼(包括公益诉讼)的支持力度,政府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设计,提高民事诉讼的成功率。现在的成功率确实太低太低,大家可以上网去查一下。

  那么,作为公众,这也是一个建议。我觉得大家应该自觉、自信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什么叫环境权?环境权就是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包括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环境相关事宜决策的参与权等。比如说我们要建设一个工厂,要建设一个设施,在决策的时候公众是应该去参与的。还有,受环境污染损害后的诉讼权(包括公益诉讼),我们一定要用好这个诉讼权。如果公众能够积极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这是我们天生具有的一个权利,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压力,极大地提高环境污染者的违法成本,从而强化法律的震慑力。

  现场问答

  提问: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比较模糊。街上到处能看到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上面的一些标识也是很抽象的。对于一些简单的垃圾自己会区分,但是某些垃圾自己也不知道放到哪个桶好。

  杨中艺:我觉得最好你们也搞个必修课。你刚才提到垃圾分类的问题,现在广州市基本上通俗一点讲就分成湿垃圾和干垃圾。而且,我觉得垃圾分类的主体并不是在街道上放置分类的垃圾桶。我发现那个分类的垃圾桶,一个是乱扔,第二,收的时候也是混在一起收的,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能。那么,最实在的是在家庭里的分类。就是说我们在扔垃圾的时候有没有把垃圾分成干垃圾和湿垃圾。

  我对垃圾分类也做过一些建议,我建议应该把垃圾分成五类:

  一类是所谓的资源垃圾,大家都拿去卖了,报纸、废塑料瓶,能卖的都卖了。那个大家一般都会自觉地进行分类,这个叫资源垃圾。

  第二类叫有害垃圾,比如说像日光灯、废电池、体温表,含汞的,这些都可以叫做有害垃圾,数量很少,但现在处理处置还是需要一定成本的。

  更大量的就是所谓的湿垃圾,就是我们的厨余、果皮之类的垃圾,这个应该分为一类。这一类如果分类好了它做肥料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它符合一些相关的标准,是可以做肥料的。但前提是你必须分类好,如果你分类不好,混进一些废电池、废金属的话,它就可能会造成重金属污染。还有一个去处就是,它可以做沼气,来生产燃气,这也是一种湿垃圾的去处。

  第四类是可燃烧垃圾,这是日本的分类方式。可燃烧垃圾我们应该把它分出来,主要是拿去焚烧处理厂进行处理。我们的可燃烧垃圾在垃圾构成里一般也就是10%左右。应该说只要我们分类好了,把这部分干垃圾拿去烧,它的热值很高。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垃圾卖给处理厂,而不一定政府还要给钱让他去烧垃圾。所以,我觉得分类好了之后,垃圾能变成资源,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另外,还有一些垃圾既不能烧,也不能做肥料,也不能发酵产生沼气的,这一类还是要填埋。这个大概只占垃圾总量的40%左右。

  也就是说,湿垃圾在垃圾成分组成里大概会有50%,这个是最大量的,可以做肥料。要实现这个功能,重点还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里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而不是靠在路上摆的那些分类垃圾桶。政府应该设计好这个体系,这其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应该说,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