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中国

时间:2012-11-15 17:57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雪梅 赵婀娜 张贺

  回望过去10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然而一个国家发展不仅仅需要经济硬实力,还需要文化软实力,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为大国发展助力,让社会凝聚成一个能集体行动的共同体;更为大国发展铸魂,为国家和民族提供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一个国家为什么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发展,为什么更看重这些东西而不是那些东西,皆源于它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冠梓说:“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催人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统而言之,没有形成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寻求核心价值观的背后,体现的是文化自觉,体现的是一个经济崛起后的大国在文化上的追求。”
  张冠梓认为,三个倡导已经凝聚了很多的共识,具有了很大的包容性,也有了很明确的层面和指向性,这是个很好的基础,但相关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识别,哪些词汇体现的是它的引领性,又有哪些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概括。
  人文学者李汉秋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一次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洗礼,关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打造民族自信与开放胸襟,让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代表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一条主线,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升,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应以“三倡导”为方向,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其次,高校应以“三倡导”为主线增强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效应。“在校园文化中,今后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表达和多元化展示,将科学、价值与思想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真、善、美有机统一的教育内容,在德智体美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当前,青年一代相当比例的信息来自网络,其中又有不少来自微博,这些信息在传播的同时也承载着价值判断。
  “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须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兴载体。”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马宁宇代表说。据介绍,贵州有300多万青年在广东打工,毕节有180万青年在贵阳打工,包括那些留守在农村的青年,但在网络上大家都处于一个平台,网络可以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讨论,对于道德滑坡的现象进行辩论,对于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最后达成一定共识。贵州团省委的微博粉丝超过百万,主办方将道德模范的事迹编成动漫,在网上传播,同时及时对突发的事件进行引导。“中国的网民超过5亿。在网络上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非常必要。”马宁宇说。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兰臻代表认为,现在各种意识形态分歧正在由过去的观点之争,向以价值观为内核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建构转化,这给从事教育的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视,尤其是大众传播。无论是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不能在价值观念的传达上自说自话,否则不但导致中国电影无法在终极价值领域进行相互整合,而且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兰臻说。
  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的时代新风
  如何让“最美”从个人到群体,如何让一个个道德楷模接连涌现,如何让时代新风引领新风尚,塑造一个更加文明的中国……这些是代表们关注的话题。
  “惩恶”与“扬善”要有机结合。“要让好的行为照亮天空,让楷模的力量成为一杆旗、一盏灯,去感染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福建省漳州市委书记陈冬代表说,“近年来,无论是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还是道德模范的宣讲,都弘扬了时代新风,‘好人有好报’这样朴素道德理念在现实层面得到生动的体现,这是很好的做法。只有将惩治恶的行为与弘扬褒奖优秀道德结合起来,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这个观点在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公路管理员郭明义代表的身上得到了鲜明体现。两年前,一个叫严函的10个月大的小女孩患上了白血病,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郭明义组织爱心团队捐了将近10万元,解决了先期治疗费用。后来,在郭明义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团队中来,越来越多的人奉献爱心。现在,全国郭明义爱心团队成员已经为孩子捐款50多万元,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严函获得了新生。“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如果能通过一个人的力量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这才是人民群众赋予我们道德楷模光荣称号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所在。”
  “我认为,道德建设应采取更具时代特色、与老百姓更贴近的方式,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阵风,而应该强调常态化,注重日积月累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发掘内心的真善美,自觉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让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得到净化”,陈冬说。
  辽宁省本溪市委书记冮瑞代表建议“要结合时代特点,采取更加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青年一代以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他说,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在道德领域的表现令人欣慰,下一步要继续通过他们喜爱的文艺作品、采取参与热情高的志愿活动形式,进一步激发青年人心中道德的力量。
  “现在很多家长的理念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真正的起跑线在哪里?我认为起跑线不应该是奥数、英语、钢琴等等,而是基本的道德观念,道德建设要从娃娃抓起。” 宁夏固原市回民中学高级教师何桂琴代表认为,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孩子道德素质的手段要丰富多样。譬如,可以和社区联动,考虑将参加义务助老、助残等志愿活动的情况纳入升学考评体系。在教育规划中明确参加道德实践活动的课时数,并强化监督。一次好的课外道德实践活动,往往胜过十堂德育课。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既是精神力量,更是物质力量;既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主人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每个人都应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冮瑞说出了代表们的心声。
  文艺作品在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新风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曾经塑造了无数美好人物形象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代表和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代表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过程中,我们文化工作者要时刻问自己,应该为人民群众提供怎样的精神食粮。”
  文化强国 激发人的创造活力
  文化由人创造,人是文化发展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激发蕴含在人民大众中的创新潜力和创造热情,才能使文化始终保持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代表说:“这个论断深刻把握了我国文化发展总的态势。落实这一要求,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总体上我国文化实力还不够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创造活力不够。“有外国友人问我,哪一部作品能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我还真讲不出来。这就表现出我们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十六大以来,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重,继续深化改革对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有重要意义。
  柳斌杰说:“不仅仅是转企改制,我们还要进一步建立文化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对束缚人的体制、机制要改革,要让每个文化企业、每个文化人的创造活力得以发挥。”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代表曾带领她的团队将中国篆刻艺术成功推向世界,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说:“这些年中国文化能够繁荣发展,就得益于国家为艺术工作者营造的宽松的创作空间和环境。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就需要继续改善和扩大目前宽松的创作环境,减少束缚,艺术才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精神的领域,既要弘扬主旋律,也要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柳斌杰建议,下一步要具体制定鼓励创新的文化政策。“允许在文化上标新立异,使聪明才智尽情发挥,真正将百花齐放的方针贯彻到创作生产里面去”。
  湖南红网董事长舒斌代表认为,激发文化创造活力,需要以人为本,扩大群众接触和参与文化的渠道。他说:“人民群众就是创造的主体,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能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性,让人民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这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切实增强文化创造力,一是要鼓励创作者锻造崇高思想、凝聚核心价值、提高创新能力;二是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传播核心,提升文化影响力;三是要改变产业结构,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分割、所有制分割等阻碍,给予文化生产者足够创新空间,以创意为力量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