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论坛实录

时间:2012-05-31 13:4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时间:2012年5月30日上午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309会议室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首届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今天要隆重开幕了,我要在这里代表主办方、代表所有主办方领导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都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金融管理中心,在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建设、国际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城市美誉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届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的召开,充分关注北京自身城市发展远景,帮助北京寻找拓展城市内在经济发展的差异化优势,深挖北京的内部竞争力、探讨北京未来智能化发展的具体实现方案和为接下来在中国逐步实现现代城市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北京未来的城市发展也将起到现实的推动作用。
  首先向各位来宾介绍今天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仇鸿部长助理;北京市程红副市长;德国科隆市副市长何珂女士;德国驻华使馆经济处副主任卜布博士;德国建筑商会会长Sigurd  Tommer先生及夫人;国务院徐嵩龄参事;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市改革发展中心邱爱军副主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王永干顾问,今天出席的还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代表等国内外机构组织的500多名专家及企业代表,那么大家请再次用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接下来我们要以隆重的掌声有请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仇鸿部长助理致欢迎辞,掌声有请!       
  主持人:那么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年是北京市与德国科隆市成为姐妹城市的第25个年头,接下来我们以热烈掌声有请出德国科隆市副市长何珂女士致欢迎辞!   
  何珂:尊敬的商务部仇鸿部长助理、程红市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上来到第一届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和服务大会,我想给大家带去最衷心的祝愿,我要代表科隆市市长要向我们的这次京交会带上最衷心的祝愿,他在两天前和我们京交会的主席出席了开幕大会,我觉得这次京交会是非常成功的,我还想送上我一个衷心的祝愿,向全体领导和嘉宾们,在这样一个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和服务大会开幕式上送上我最衷心的祝愿,首先非常感谢商务部邀请我们参加这次会议!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通用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了这次京交会的环境服务专题,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次会议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在接下来几天中,来自国内外五百多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将针对全球的智能化服务趋势、城市能源服务、智能交通服务以及绿色的建筑服务等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交流,在大会的展区上来自全球行业内的企业将集中展示智能化技术。我非常荣幸来到这次国际城市智能化服务大会,我们将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其实2010年我们就准备参加大会,当时德国科隆市政府参加了上海的世博会,当时有更好城市、更好生活的主题,这个会也为之后的一些会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次世博会对我们参访者是很好的体验。世博会之后的一年,科隆市也意识到这次京交会也是很好的宣传我们城市的机会,这次京交会正式在北京成形了,我们希望这次会议取得很大成功。科隆市一定会与一家电力公司进行合作,我们会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这次会议并不光是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加强我们智能城市交流方面或者智能电网方面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促进北京和科隆之间的友谊,今年科隆市和北京市正在庆祝两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25周年,在过去25年中两个城市已经携手发展和成长,并且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关系,促成了频繁的文化交流,还有各项富有成果的经济对话和市民间的往来,成为了两个城市之间友谊的纽带,并且在两个城市都留下了有目共睹的深刻的印记。那么这一次这个友好的关系将会永远保存下去。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这次会议并不光是一次加强我们合作关系的宝贵机会,同时我认为还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文化机会,细瓷我非常希望能够再次来到北京,可能就是明年吧。那么今年在科隆市我们也会有一次中国节,我们会在科隆市舞龙,2012年的9月中旬会有一次这样的活动,我们在市中心也会有很大型的派对,有很多德国和中国艺术家进行表演,我非常衷心的邀请大家去科隆跟我们一起庆祝中国节。最终,我希望这次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非常感谢大家的邀请!
  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珂女士!我们也注意到,这两个城市是姐
妹城市,在这里我们希望这两个城市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也希望这两位女副市长能够成为永远的好姐妹,谢谢二位!
  接下来有请出德国驻华使馆经济处副主任卜布博士致欢迎辞!   
  卜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2012年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同时我也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做一个演讲,可以说城市化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日程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50%以上中国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接下来几年当中就有三亿多人口转移到城市里去,这就意味着到2025年时候中国将有75%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里。这样一个巨大的变化,也带来了现代化以及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改进,以及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非常高的成本,我们都知道,租房的成本,还有买房地产的成本,现在都越来越高,因此就可能导致一些泡沫,这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平衡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也看到,房屋的质量还有公寓的质量也在一些问题,还有些地方比如小区的环境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缺少一些基础设施,比如学校、幼儿园、医院、餐馆、娱乐设施等等,这些在规划过程中可能被忽视了,因此人们感觉到不幸福,很失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可能是我们眼睛看不见的,比如水的安全性可能就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比如说我们居住的小区水源来自哪里的,另外我们所需要的这些水是否也是周围的农田灌溉还有稻米生产非常重要的水呢?能源的生产需要我们非常好的一些节能措施来实现,比如我们应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应该保证所有屋顶上都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另外,房屋的绝缘以及安装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也都相当重要。在我们会议上,我们接下来还会讨论很多先进技术,另外在展会上也会展示很多先进技术,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我们没有其它的选择,我们必须采取现代的规划体系,我们必须通过全局的方法来进行现代的规划。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重视可持续的发展,否则的话就会为我们的经济以及社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城市规划者以及开发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城市应该花出更多时间来进行通盘规划,我们应该为城市以及居住在城市当中的市民赢得更多的空间,因此这就需要在规划的过程当中学习其他城市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今天是请到了很多精英参加今天的会议,我们会讨论很多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该做什么以及不该做什么,我也希望在今天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都能够获益颇多。
  非常感谢!   
  主持人:感谢以上几位领导和嘉宾的欢迎致辞!
  接下来我就要隆重的宣布,2012年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隆重开幕,请大家再次以掌声祝贺这一盛会的开幕。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主题演讲环节,但是由于部分领导嘉宾有其他重要的行程安排,请允许部分领导嘉宾离场,请大家再次以掌声感谢他们刚才的精彩致辞!感谢!有请各位嘉宾继续关注接下来要举行的主题演讲环节。
  智能城市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那么这一新型理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何特点呢?在智能技术支持下,未来城市的环境、生态和文化服务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那接下来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出国务院参事徐嵩龄先生为我们揭开智能城市概念的神秘面纱,掌声有请! 
  徐嵩龄:大家好!
  我这个题目有点变化,主要是绿色经济很快就要成为我们全球的一个热词,为什么呢?下个月要开第二次全球环发大会,这次名字叫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也是在巴西,“里约+20”,我今天把题目换成这个,探讨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绿色经济里有些什么作用。我原来准备谈五个方面,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可能重点谈第一、第二、第五方面,第五方面是决策问题,第三、第四部分就忽略不讲了。
  “里约+20”,香港提出绿色经济概念,要是说上一次大会核心概念是可持续发展,这次大会核心概念就是绿色经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特别强调可持续的绿色经济,这次大会秘书长也强调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为什么提出绿色经济这个概念?我们从里约大会到现在大概20年时间,我们提出很多经济概念,最早是绿色经济,已经提了,后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最近几年有一个绿色经济,这个词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了,从劳动力工作出发的,绿色工作、绿色劳动力。
  我们现在提的绿色经济跟过去的概念有什么不一样呢?过去那么多的经济,它都有片面性,它都不能覆盖经济的整体,都是一个方面,就像同样是绿色经济,原来英国非常有名的环境学家叫戴克皮尔斯提出绿色经济时候主要从环境角度出发的;生态经济,着眼于自然资源;循环经济着眼于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着眼于低碳,都有一些片面性和局限性。除了生态环境以外,还发展了金融危机和一系列经济问题,还有一系列跟公平有关系的社会问题。
  那么这次里约+20会议对绿色经济的概念是什么呢?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这个概念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来的,但是同时得到了UNEMG,50多个跟环境有关系组织共同支持的,这个概念核心是什么呢?说明一个经济全体,而不是把环境绑在经济模式上,绿色经济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经济,又包括社会,加总起来了,将来绿色经济就是全球经济和国家经济整体模式,而不是某一个方面的。第二,跟过去的发展模式有什么区别呢?有三个区别:过去发展模式对经济问题考虑的不多,比如出现了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第二,更全面反映环境品质育制约,过去都是单个的,比如低碳经济,或者循环经济,这次是整体的,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有一个是水,可能都不是大家想的,环境制约还不光是低碳、能源问题;第三,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没有社会公平,无论是经济,无论是环境,都是不行的,过去讲环境问题时候仅仅注意到环境资源的公平性,现在不但是环境资源,而是整个经济,包括资源的公平性。
  绿色经济的特点:环境更加经济,经济上更加有活力,社会上更加公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更加安全、更加平等、更加清洁、更加绿色、更加繁荣的世界。同时,他们也提出绿色经济的九项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平等争议原则,尊严原则,预警原则,跟决策管理有关系的包容原则,参与决策的包容原则,跟有关系的管制原则,跟耐性现在有关系的耐性原则,还有效率原则,代际原则,如果把这些原则跟过去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比较的话,这九项原则大大扩大了。
  中国的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具有全球普适性的,对我们国家来说,我们要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我们也要搞绿色经济,要根据自己特点和自己问题找出自己途径,在我看来,其中一个就是这次会议智能化。
  智能技术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基本工具。

  智能化科学技术与技术基础,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其中我要强调知识经济,加了知识经济,现在的智能化跟过去不一样,在决策上都很起作用。智能化的特点和功能特点,计算机化、网络化、信息化等,自动执行能力,具有逻辑能力,具有对策和对抗能力,遥感能力,这个都是一般的,我要强调一点,国外也是个热词,叫Smart,有的说聪明城市,有的说智慧城市,这个词可能是最能表现智能化特点的一个关健词。
  智能化技术作为经济社会技术支撑平台的有时在什么地方?我总结成六点,大家看看是不是比较合适?第一,智能化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最广泛的影响面,可以说无所不在,不但是经济,包括社会,社会团体、个人等等;第二,在信息和知识经济基础上,决策与选择更加准确;第三,效率和产出效益更高,这是没有问题的,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第四,具有最佳的可普及性,极易实现公平化,它的可使用性雷同电视、电话、手机,无论男女老幼、阶层与职别、健康与残疾、民族与地区,均能使用,我们既然电话、手机、电视广泛普及的化,将来智能化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第四,经济和社会绩效更为普惠,实现公平;第五,对物质、材料、资源和土地的需求极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很多产业对于物质性资源依赖非常厉害,环境负载很重,第一、第二、第三点优势有利于经济繁荣,第四、第五点优势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公平;第六点有利于环境和生态保护;智能化可能成为许多经济主要的技术支持之一,智能化也能够在绿色经济建设中找自己的发展定位,寻找自己市场,拓展自己的空间。
  我们自己国家智能化经济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有五点,有一些思路,主要是实践,应该从城市、农村、边远地区考虑。
  关于我国智能化战略决策建议,可能有几个方面,我重点讲一个,根据现代的形势来讲,重点讲投资问题,对智能化的投资问题,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处于什么经济状况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下降,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经济增长减缓,亟需拉动,经济要转型和升级,社会不公扩大,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质不高,环境的压力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加了,绿色经济的迫切性非常厉害。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国家一直注重拉动内需的,拉动内需需要依靠政府投资,从经济学上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碰到危机时候,投资是一个抗击衰退和拉动内需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关键是投资向是什么,我们国家凑1997年开始一直使用这样的手段,但是绩效是不一样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候,我们的投资是从交通跟电信开始的,拉动效应跟实际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我们也有4万亿投资,但是这个投资的效益一个是继续1997年的方向,另外加了清洁能源、新兴战略产业等等,但是绩效却不如1997年了,这里有很多东西值得总结,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投资方向没有真正起到对经济和社会整体收益的拉动效果。我们为什么选择智能化呢?第一,智能化跟绿色经济的关联性,这是2008年的投资所没有的,关联性非常强;第二,发展贡献梯度,我们投资时候一定强调贡献梯度,比如我们国家有个词叫“铁公机”,就是铁路、公路、机场,我们习惯于往这方面投资,或者往房地产上投资,发展梯度已经很小了,甚至变成负的了,我们投资时候要往发展贡献梯度最高的方向,智能化能达到这个目的;第三,内需拉动最大,由于智能化涉及到经济的所有方面,也涉及到社会许许多多方面,是最能拉动经济效果的,也是最能扩大社会需求的服务面的;第四,建设成本,我们过去那种拉动经济对基础建设的投资都是很大的物质消耗,以物质性硬投资为主的,而且我们现在智能化的投资,是物质性投入比较少,知识和技术等非物质性投入比较大,成本可以降低,而且环境压力可以大大减缓。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讲的一些内容。谢谢!   
  主持人:感谢徐参事的精彩演讲!接下来以热烈掌声请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邱爱军女士为我们进一步阐述智能城市的发展,掌声有请!   
  邱爱军: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在这里讨论国际化城市问题,今天我们大会的题目叫“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我把我的题目定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智慧城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大会题目下,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第二,我们所说的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它服务谁?它应该怎么样服务?第三,咱们是国际会议,我讲一下怎么样开展国际合作,我题目内容分三部分:一、从中国国情认识城镇化。二、从为民众服务理解职能成化。三、从城镇化伙伴关系看中欧合作。
  一、从中国国情认识城镇化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张图我们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城镇化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我们曾经经历了自然增长阶段、剧烈波动阶段、停滞增长阶段、恢复性增长阶段,之后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在加快发展阶段,从1993年到2000年,年均增长超过了1%,2001年至今年均增长超过了1.3%。
  大家都知道,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3%,这样一个数字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于是中国城镇化问题也成为了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热点,恰恰在很多年前,早些年斯蒂格利茨就说过中国城镇化问题和美国高科技问题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两大重要问题,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中国的城市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呢?首先,从我们的国情来看,我们的人口数量众多,当然不用说我们是第一人口大国,在人口大国中我们城市化率达到51.3%的时候就意味着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6.9亿,所以,这么大规模的人口,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而农村人口比例又高,首先是从全国层面来说,另外,从城市角度来说,一会儿我再展开讲农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关系是什么样的。再一个,农村人均耕地少,从2008年数据来看,人均耕地不到1.4亩,这样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呢?我们常常讨论说我们要界定城市化率,有学者讨论说中国的城镇化率51.3%,是虚高的城市化率,为什么呢?因为城镇化里面有不那么完全的城镇人口,事实上,这样的怀疑或者讨论是与中国的特殊情况相关的,是与他的体制相关的。首先,中国城镇是具有行政等级的城市,我们在做国际合作时候常常碰到这个问题,你的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带了一个县级市市长参加国际会议,或者去国外考察,我在介绍时候他说怎么搞的,团长是副市长,而团员是市长,不是很清楚中国地级市副市长管辖着县级市的市长,所以说中国的城镇是具有行政等级的,这样的一个特点是大家需要知道的。再一个,行政管辖区就是城市管城市,地级市的副市长会带着县级市的市长,其实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城市的边界在哪里,因为它的管辖区的为非常大;第三,城乡公共服务的排他,中国实行户籍制度,城市的市长服务于他所管辖内人口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公共服务是排他的;第四,城镇管辖着农村,因为我们的城市下面是不同的行政等级,比如地级市,下面有县、县级市,我们把县定义为农村地区,县以下又有乡和镇,乡是农村地区,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体制,你就会看到中国的城市里面有很多农村,比如说北京,来到这里,我们都看到非常现代的城市,但是出去你去延庆,你就会看到有很多是农村地区,甚至你不要到延庆,就在朝阳区,很多地方的公共服务还不那么完善,因为就在两年前还是乡,有很多村庄基础设施都没有达到北京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所以一个城市在中国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要从中国的管理体制上来理解。
  当前,我们说中国的城市人口又这么多,城市数量到现在657个,我们刚才讨论到城镇化率51.3%时候有人说它是虚高,因为其中还有流动人口,这时候我们就讨论到城镇化,刚才徐参事讲到,说城镇化是非常重要的,跟中国目前内需是相关的,我们比较一下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消费,有的研究表明,一个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人口的3倍,如果说目前2亿多流动人口,让他们从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的生活方式,那么对消费的刺激就是不可估量的数。如果说有内需的拉动,有消费的增长,对经济的增长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城镇化目前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也到了非常合适的时机,因为这些年我们的城市发展取得很多成就,而且在一些体制、机制上也有一些进展,从农村到城市的一些障碍也正在消除,所以我们说目前推进城镇化正当其时。
  中国不仅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有发展潜力,像人口过千万的北京,很多种小城市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也不要忽视中小城市,特别是大家对这些小城镇不是那么关注,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在界定城市时候,是按行政等级的,如果你问我这个城市人口是多少?多大规模城市算大城市?多大规模算小城市?这时候我也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废止的城市人口规模划分标准是1983年制定的,那时候我们制订了一百万以上特大城市,50-100万大城市,20万以下小城市,一般以10万来设市,在这样一个标准下,之前我们的小城镇就不在其中,但是我国有19400个小城镇,其中有些镇人口规模非常大,最多的虎门镇人口达到57万人,龙岗镇38万人,所有这些小城镇中,镇区集中的人口达到5万以上的已经有740个,在座各位当你们寻找合作伙伴时候,不要忘了在那些小城镇中有一些在经济意义上已经成为城市的小城镇,所以要关注这些地方。
  二、从为民众服务理解智慧城市
  既然我们理解了中国城镇,智能化技术与服务究竟该为谁服务呢?我们认为应该为民众服务,从民众服务角度理解智慧城市,刚才程红市长讲北京市已经制订了“十二五”智慧城市的规划,很多城市比如广东佛山都有提出智慧城市这样的口号,这样的城市怎么样理解呢?刚才前面发言人也做了很多介绍,关于智慧城市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不再赘述,我们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怎么样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供一些基础设施上的改进、硬件设施的管理,但是我想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阶段,一个城市发展到了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阶段,这时候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更加需要智能化,更加的需要数字化和信息化。因此,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应该是以公共服务的理念为核心,用智能化技术和服务为公众参与城市的管理、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一种手段,让它为民众来服务。比如说微博,过去一年多过程中可以看到,借助微博有些城市进行微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市民,因为它的快捷、因为它的便利,搭建了城市公共服务新的平台,信息的反馈形式、速度和开放性能够提升城市公共管理的效率。我们举了若干个例子,有的在治安方面、有的在城市营销方面、有的在民生建设方面都应用了智能化处理方式,比如征求群众意见事情上,在处理应急性突发事件的事情上,很多地方都有很好的例子。

  刚才程红市长讲到北京市从1999年就开始做数字北京,我当时也参观过北京市东城区做的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它使得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看到公共服务中一个漏洞时或者一个问题时候,就可以通过图片、通过系统直接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通过系统反馈到负责该工作的部门,我们这有两张图,去年1月26号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发生丢失井盖事情,从这张图上看到是没有井盖的,工作人员拍了之后马上就能传递到信息服务中心,结果在27号9点井盖的修复就已经完成,这样的智能化确实为民众提供服务的。当然,各个地方有各种各样的尝试,我们就不再说了。
  三、从城镇化伙伴关系看中欧合作
  在座的有很多国外的来宾,我们想从国际合作角度看一下,大家都知道,在今年5月3号,我们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中国有十几位省部级领导参加了会议,特别是北京、深圳、成都、武汉、长沙等城市的市长还有一些专家、企业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关于城市间如何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参会人达到了600多人。在这样的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表了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新进程”的讲话,副总理在讲话中提出要把中欧城镇化作为新平台、新亮点,其中有一部分是智能技术和服务,因此在未来我们会有更多合作,会后欧盟巴罗佐与中国副总理签署了中欧城镇化合作框架,我们中心是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研究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和研究,我们负责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的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和小车真,目前签订有711个,试点中有各种各样内容,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智慧城市,将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带到城市去,我想我们通过与国外朋友的合作、国外城市的合作,让中国的城市和欧洲的城市有更多的交流,当然,也欢迎其他国家,这是一个新平台,欢迎大家能参与到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中。
  最后,预祝2012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邱爱军!智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支持,作为全球领先的全面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10月1日西门子通过整合城市相关竞争优势与业务活动,成立了全新的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他的旗下包括楼宇科技、中低压、交通与物流、轨道交通、智能电网五大业务集团,接下来有请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东北亚区及东盟太平洋区总裁肖松博士发言,掌声有请!   
  肖松:各位朋友、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我非常高兴今天来到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十年以来城市化的浪潮让我们也看到了城市所孕育的无限的商机。我的演讲主题就是“怎样以创新的科技开启城市的潜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自古以来,城市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亚里士多德曾经谈到过,人们从农村来到城市,为的是寻找美好的生活,从古希腊的城邦到欧洲的城市联盟,再到全球今天的很多特大型城市,从巴西的圣保罗到中国的上海、北京,他们的成长无疑都连通着区域的发展,我们以上海为例,我可以看到,80年代的上海只有8万汽车保有量,但是已经使得当时的上海交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当时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建起了第一座天桥,这座天桥为当时上海城市交通的通畅作出了很大贡献。当时上海有一千多万人,当时的中国有10亿,但是只有2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我们看到,今天的上海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70万辆,今天的人口是30年前的1倍,同时,我们中国的人口已经到了13亿,其中51%的人口已经生活在城市,在座的各位中国朋友都能够体会到中国城市化的迅猛,我曾经看到一个数据,中国每天消失的自然村达到了3000个,波知道这个数据对不对,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全球的城市化浪潮让我们正在处于城市的千禧年,上海只是全球城市化浪潮的一个缩影,如果按照联合国的预测的话,城市人口从目前的35亿在2030年将会增加到47亿,目前我们全球600个城市的人口只有全球的五分之一,但是占全球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51%,正如刚才邱主任在报告中谈到的,我们要重视中小型城市的发展,按照目前的预测,新兴市场的中型城市将成为全球生产总值增长率、贡献最大的城市板块,有个数据显示,到2025年他们的贡献率达到40%。但是,毋庸置疑,我们也看到城市化浪潮给我们城市所带来的一些挑战,城市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消耗了全球60%的水资源,同时他的排放也占到了全球排放的70%,这些挑战让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存在,例如交通的拥堵、巨大的电力供应缺口,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包括频发的安全事故。所以,怎样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城市持续发展?这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大家面对的一个问题。
  西门子长期以来致力于城市的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我们为全球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总共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了  3.2亿吨,这个总和相当于哪几个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总和呢?东京、柏林、新加坡、香港、德里、伊斯坦布尔这些城市排放总和,除了已有能源领域、工业领域和医疗领域之外的第四个业务领域板块,西门子在去年10月首先成立了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板块,包括了轨道交通,包括干线铁路,以及我们的地铁、物流、机场分拣,以及城市物流,包括城市配电系统,以及城市的智能电网和楼宇科技,这五大集团整合起来,不仅仅能够为我们的城市提供我们在过去为城市提供的解决方案服务,更多的是我们要为城市提供一个全面的绿色的高效的运输方式以及可靠的和高效的能源供应,以提高舒适及安全程度,同时,整体降低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所以我们这五大集团的整合不仅仅在原来基础上为城市提供我们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成立了三大城市客户管理与城市人力中心,城市客服管理与城市人力中心将在奥运会之前作伦敦开幕,同时我们还有全球另外两大城市客户管理与人力中心为城市设计量身定制的整体解决方案,从交通、从楼宇以及从排放方面。

  西门子一直致力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公司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实质创新”,在过去几年,我们在全球不同城市不断的实践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解决方案,我这里谈到的是北京、上海、伦敦,北京、上海,无论水立方、奥运馆,还是上海的世博馆,都是我们整体的节能解决方案,包括上海和北京地铁交通系统,不仅仅有我们的车辆,同时又我们的信号系统,同时我们也正在和北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如何帮助北京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以及城市楼宇的节能减排问题,我们两年以前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帮助朝阳区政府的大楼做节能改造,使得在很短时间内收回投资,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在上海,不仅仅在交通领域和楼宇节能方面,同时我们在上海的智能化交通方面包括电动公共汽车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为上海提供了140套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使得上海市电动汽车的推广能够加速。我们为伦敦设计了全面的交通解决方案,为了更好的迎接2012年的奥运会,过去两年我们看到了丰硕的成果,交通流量减少了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15万吨,交通的流速提高了37%。
  所以,在这里,我再次强调的是西门子在过去这几年不仅仅是在全球许多城市,同时我们也在中国加强和中国城市的合作,和中国的城市分享我们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在未来,我们还要不断的推进我们和中国城市的合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科技开启城市的潜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和生活。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肖总的精彩演讲!通过今天上午以上几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对智能城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本届两天的大会中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从智能城市的不同领域和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智能城市的方方面面,到这里,今天的开幕仪式到此结束,我们在这里预祝本届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领导、嘉宾和与会代表能够参会顺利,收获而归。
  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
 
  城市未来发展模型
  时间:2012年5月30日下午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309会议室
  主持人:这个话题很大,主要针对城市的,我们这个话题叫针对于城市的模型,到底未来怎么发展,我刚刚一早在微博说写了之后,好多朋友说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可是我们中国现在流行的话题是智慧城市,智慧和智能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包括我们今天请到的很多欧洲包括新加坡的专家,包括日本的专家,以一种务实的精神在智能城市的领域已经工作了好多好多年,但是对于我们来讲,中国人喜欢新东西,觉得智能已经不那么流行了,可是我们看看德国人的眼睛里和新加坡跟我们合作的城市里到底能够分享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尤其对于未来城市的着眼。
  下面欢迎下午的第一位演讲者,第一位演讲人是戴尔特.史巴特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可持续性城市发展和未来规划”。   
  戴尔特.史巴特: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嘉宾,我很荣幸的能够跟大家进行演讲,感谢你们能够邀请我今天下午能够参加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大家一般觉得智能这个词是很IT相关的,比如你明天要做什么?你明天有什么样的机会?有什么样的积极来发现一种可持续性的环境的改善?同时,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在讨论城市,因为我们发现不光是我们有挑战,比如说我们有很多转型,这些转型都在影响城市未来的机会,还有一些新的技术,我们利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城市,我们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气侯的变化,我们如何管理我们的移动,我们的技术,我们怎么打造我们的基础设施,通过这张图可以发现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城市化的增长速度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欧洲,城市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亚洲正在为全球制造出很多超大城市,在亚洲,到2030年有70%以上将生活在城市里,欧洲2005-2030年城市率只增长了3%。其实欧洲的城市化已经比较饱和了,我们要利用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要修改历史上的一些特点,不要过多的使用一些新的土地,我们要使用已经利用的土地,而不是未利用的土地,这也是一个矛盾。
  在欧洲和亚洲之间有一个区别,我们现在可以从欧洲身上学到什么呢?欧洲过去的经验可以供亚洲使用,同时基础变化的机会,统一的能源看法将会被五分散化,我们现在的建筑是标准化的,大家住在标准化房屋里,在未来,房屋越来越个性化。包括交通设备,大家不光会开车,同时公共交通的系统也会被大家广泛的使用。以后的工作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大家以后会用更多的IT设备进行工作,也可以在家里进行工作,我们不需要在办公室工作。所有这些机会其实都是现代智能化城市移动因特网等等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我们的因特网和无线上网技术、智能手机等等。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觉得未来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设计我们的基础设施,这也是非常长期的过程,我们如何去设计最好的机会来使用我们的信号的通信技术、汽车技术等等,我们有不同的时间周期,德国其实每年只有0.5%的改变,而在通信设备方面,每年改变40%,移动每年改变40%左右,而我们的公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是非常缓慢的,相比较我们的信息技术而言增长是非常缓慢的,我预期,技术的可能性在未来会有很好的增长,尤其是在新的技术改进方面,到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案,有更好的基础设施供使用。

  我们设计一个城市,这也是我们未来建筑的需求、环境的需求,过去我们在设计建筑时候并没有考虑方面的需求,但是在未来,我们就会把这些融入到我们的设计里去,我们必须跟政府合作,我们把建筑方面的经验和工程师的新想法结合起来,打造出更好的团队,然后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其实有一个德语词,叫做打造明日城市计划,这也是我们公司现在推出的一个项目,就是明日之城项目,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我们有一些业务模型来打造这样的项目,我们有三分之二项目要销售出去,我们在跟市场进行沟通,明日之城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包括了很多新技术,也获得了德国政府的支持,我们要设计一些系统的研究,然后做一个整体的方法来打造明日之城的项目。我们还打造了网络,一个网络里包括一些公司、一些城市还有一些最初的步骤,我们先做一些试点项目,先把明日之城想法应用到试点项目上,这是目前项目的进展,比如我们如何储存能源,如何节省能源,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交通移动方面,我们有更多模式的交通系统连用,在建筑方面,我们打造新型建筑,我们有一些新的综合型的电场,同时我们在生产物流方面在城市生产和公用系统方面也进行了重新的打造,比如由于更好的能源使用技术。在城市流程组织方面,我们有合作的决策流程机制,在安全保护方面我们有弹性的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想法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必须都要放在一起来解决,我们要跟整个市政规划、市政技术管理相结合,然后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现在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我们找到了一个整体的方法来完成我们价值链的打造,把不同技术结合起来,然后满足新型城市的一种需求,同时,我们做一些系统化研究,为未来城市寻找系统上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很有效的沟通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未来的城市。
  我们对未来城市的远景是怎样的呢?首先,在环境方面,我们要打造几乎没有碳排放的城市,在能源方面,我们要节约能源;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方面,我们会打造智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在交通运输方面我们实现e交通,用电出行的环境。混合城市能源储存技术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能源的使用问题,我们把城市看成一个电池,可以在城市里储存能源,无论是太阳能还是风能,或者是垃圾能源,我们可以把它储存在城市里面,可以进行以后的重新利用,我们也希望能够开发出混合城市储存系统,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减少相应的浪费。第二种观点,我们就是要推出中高压不同的电网,比如低压的、中压的等等,比如说在内部我们可能会使用低压电网,比如我们可以把它从220伏变成9伏或者4伏等等,因此,这样的电压就需要很多的能源,因为我们会有不同的电压系统出来,满足不同电压的需求。当然,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满足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比如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或者其它设备的充电需求等等。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城市都不希望使用汽油驱动的汽车,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使用电动汽车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我们就需要更多的电压的转换,可持续能源再加上建筑物,我想这是更好的一种方法,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可持续的节能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在这张图上,比如在柏林我们有能源加房屋再加上电子移动的理念,在弗莱堡我们有被动房塔理念,我们还有虚拟工程中心,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丰富建筑物的实用功能,杜伊斯堡也有一个项目,叫in  house,还有很多土木工程师、建筑师,他们也非常喜欢,他们对这种新类型的建筑物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移动性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更好的移动性,我们可以实现数据实时的流动,数据可以实时交付给消费者,比如在城市不同地方都会安装充电桩,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手持设备知道离他最近的充电桩在哪里,然后进行充电。我们对不同的汽车模型也进行过测试,比如有使用汽油的或者是柴油的等等,现在我们也对电动汽车的模型进行测试,大概是去年9月份开始有很多车辆都是利用这样一个平台进行了测试,同时我们还使用了数据云,这样就可以促进不同型号的汽车之间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未来信息化技术对于智能城市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过智能城市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把更多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能源、电子政务、远程医疗、安全、移动性等等都可以联系在一起,我们通过这样的平台,城市自身就可以有这样的智能系统。通过ICT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点,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实现智能的控制,控制城市的基础设施,我们也可以以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城市的基础设施,信息化是最重要的一种工具,是实现智能城市的关键。
  可持续安全的解决方案,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很多非常关键的集中式的基础设施,但是在有些地方,比如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分散的问题,比如在瑞士,他们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些想法,分布式能源的提法。当然,我知道今天很多问题可能还无法解决,但是也给未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在火车或者在飞机上等等,我们希望将来也能够使用手机来进行更多的交流。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特殊的救援队伍,在安全方面,我们的市场还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可能大家还并不是特别了解,我们可能觉得好多的问题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比如说我们可能不会想象一些犯罪问题或者一些不安全的问题等等,实际上我们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方法来提高我们生活环境的安全性。
  一些新的城市规划工具,最重要的一种工具就是虚拟化工具,比如三维虚拟化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未来的情况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看一下这些大城市的数据,比如说我们要对一个城市做改造之前我们首先可以通过三维虚拟化工序对其进行模拟,进行虚拟化,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知道我们的规划或者设计是否是满足市民需求,市民对这样一个规划是否满意,通过三维虚拟工具,这样的理念也更容易传达出去,今天有些听众会,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够,因为这里涉及到不同利益相关者,因此可能出现一些误解,希望将来我们会有这样的通用的平台,我觉得三维虚拟化平台就可以承担起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看到,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在电动移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比如我们研究自动电车,还有防冲撞电池系统等等,这是弗劳恩霍夫所支持的城市发展的项目,在不同地方,比如在柏林我们有一个项目,我们现在也与广州进行接触,我们要为他的机场地区做相应的开发项目。除此之外,在很多其它地方我们也承担了一些项目。
  我们都知道事情总是发生变化的,但是发生变化时候,为了使这样一个变化朝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作出努力,我们本身可能需要作出变化,我觉得技术经理、城市规划者、城市开发者需要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建成一个我们未来大家都满意的城市。

  非常感谢!   
  主持人:大家有问题吗?  
 
  提问:我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基础设施方面,比如在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我们如何考虑环境、车辆的问题,比如最近我们都在讨论绿色经济等等,根据德国的一些技术,您给中国的建议是什么?我主要来自金融以及IT部门,十年之前我们要帮助北京政府,但是我觉得很难,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方面,技术方面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关键就是根据我们的一些设计或者是城市设计如何能够保证我们的城市设计一方面能够满足政府需求,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戴尔特.史巴特:我不知道我是否听清了您的问题。
  我们必须找到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大规模交通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找到非常好的结合点,比如个人交通和公共交通之间的结合,比如在欧洲有火车、城市巴士、公交、地铁等等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上座率非常高,可以承担9-10%乘客的运输,但是基本上大多数人还都是有自己的车辆,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个人的移动性还是最高的,我们可能需要非常好的平衡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之间的关系,如何保证这一点呢?我们需要实时的信息,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行程,比如说从家里出去,到底是开自己的车?还是坐地铁?怎么样到达工作场所?但是今天这个东西还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并没有实时数据,因此我们无法做时间安排,有时候可能北京走运,所以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到达地点,在中国,我发现这里是特别拥挤的,在德国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找到非常好的交通工具的换乘体系,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有非常好的基础,比如说我们什么时候换乘大巴、什么时候换乘地铁等等,只有这样,人们才愿意更多的采用公共交通系统。
  提问:我想问一个更加具体的问题,针对这样一种技术,可以说20年前我们已经有相应的系统,政府的城市规划人员他们也搜集了相应的数据,但是不能像柏林或者慕尼黑那样有比较好的体系,根据我们的工业信息,我们如何帮助城市的公共交通呢?否则的话企业有再好技术也无法帮助到我们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无法让它变的更加有效。
  戴尔特.史巴特:在这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联合做一些项目呢,我们可以在会后做更多的讨论,非常感谢!   
  主持人:让德国专家回答中国北京的技术问题非常困难,即使是让非常资深的研究院的院长来回答中国北京政府的问题都非常难,特别是用技术办法,因为北京智能交通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有些专家跟我说给政府领导出的主意是这样的,让大家堵吧,大家都堵的走不动了自然就会出办法了,比技术问题解决的还快,比如不让你停车了,或者全部改交通措施了,曾经有一个政府领导告诉我说车必须要卖,因为卖能拉动GDP,大家愿意堵,那大家就去堵着,我这边地铁也在建,公交也在建,最后你选公共交通,还是你自己开车,看你堵的情况和你的忍耐数,所以北京是考验忍耐力的地方。
  我再讲一个笑话,拉登牺牲之前曾经做过各类市场调研,包括到中国来,然后开着飞机到处转考虑炸哪儿,当开到天津上空时就有弟兄问这个地方炸不爆,拉登在悬窗一看说炸嘛炸,这不炸过了嘛。
  天津和新加坡政府有一个合作项目,叫中新天津生态城,这是继苏州的工业园之后第二个项目,当然现在合作的也非常好,从2007年开始,特别用了生态城市这样的理念,刚才我讲到本拉登看了之后说炸过的天津,那不如说原生态的天津,在未来城市建设里,我们是不是能保持像30年前没改革开放那样低碳、零碳的城市,同时,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城市,我觉得不但需要智慧,还需要技术、技巧和一种更远大的人文关怀的精神。下面有请演讲人何东雁先生,他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总裁,也是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生态城项目顾问,他演讲题目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可持续发展”,大家欢迎!   
  何东雁: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新加坡,我现在住在天津,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  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中新两国的旗舰项目,就是中新天津生态城。
  女士们、先生们,很荣幸介绍一下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打造一个生态城,这是政府对政府的项目。2007年4月份,我们当时的李光兆和吴作栋和温家宝总理启动了这样的项目,7个月之后,2007年11月,他们签订了一个协议,准备在天津打造这样的生态城。很多人都在说到底什么是生态城呢?实际上就是打造很好的生态环境,对天津的城市来说,我们打造这样一个生态城市是没有问题的。
  天津生态城三年半之前是什么样子呢?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桥梁,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变化,当时有三分之一是荒芜的土地,三分之一盐田,还有三分之一是污染水源,过去已经建了新的道路、新的建筑、新的水源、新的商品房,同时,还有一些公路,还有一些国家动漫产业园、标准厂房、研发大厦、标准办公楼,同时我们有一个核心理念,三和三能,三种能力是什么呢?可实施能力、可复制能力、可推广能力,生态城市的理念必须是可以被实施的、可以被复制的以及可以被推广的,同时还有三和,打造生态城市时候要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经济的和谐,这是所谓的三能和三和。三能和三和是我们打造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
  正如主持人刚才所说的,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渊源已久,90年代中国和新加坡已经打造了一个苏州工业园项目,当时觉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这是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做的项目,后来成立了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现在两国高级官员定期也会举行一些会议,中新合作是长期的,而且是非常频繁的一种合作。这是一个政府对政府的项目,生态城的开发包给了很多具体的公司,这是50%对50%的项目,中新各占50%的股份,新方50%财团,中方50%财团,中方主要提供土地,西方提供技术和经验,我们可以借助天津滨海新区的优势来快速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天津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跟北京相邻,同时天津的增长是非常快的,年均平均增长率16.1%,同时我们有30平方公里生态城将在未来10-15年内建成,首先建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2013年之前基本要建成,之后还有30平方公里生态城在未来10-15年建成。

  这张图显示了桥梁发生的变化,过去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也是如此,为什么要在天津打造生态概念呢?生态概念在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呢?专家对生态城市是由于其的,首先,我们要看一下这个城市是否具有紧凑的多功能开发、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在天津的生态城基本上基本猛攻满足这些预期。生态城开发总体规划,中新两国政府首先把最好的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有可步行的生态细胞,还有临近社区道路的打造,同时还有12公里绿色的主轴线,步行区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还有12公里绿色主轴区,我们称之为生态谷,生态谷实际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贯穿于整个生态城区,这张图显示的是紧凑型的综合开发理念,生态城旁边是我们的公寓楼,旁边是商业街,还有公屋,就是廉价房的建设,中间是邻里中心,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有22项定量和4项定性指标帮助我们衡量这个生态城打造的是否成功,包含的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KPI指标都达到或者完成之后我们才能够说生态城成功的实现它的功能了。其中一个重要的KPI指标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中国,对天津生态城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以下的方面,比如土地及室外环境、节能、经营管理、节约型建材、节水、生态环境质量等等。这个城市必须是可以复制,在中国其他城市也可以打造这样的生态城,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很好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最近中国和新加坡正在对天津生态城自来水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说明我们的水资源质量是非常不错的,我们还做了非常好的雨水收集、省水装置、中水回用、污水处理。之前天津水源污染是很厉害的,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生态城内部还打造了杰美司国际学校,这也是绿色建筑的体现,这也是生态城的第一家国际学校,几个月之前这个学校建成了,这个建筑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测试,比如用光、太阳能的使用、夏天和冬天的节能保护等等在这个建筑里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杰美司学校里使用一些很好的技术,比如风力发电机、热源热泵等等,我们还想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学生用可持续性的方法使用我们的能源。包括我们的节水、节能等等。从孩子开始就让他们学会怎样节能。另外一点,我们还有低碳的体验中心,跟新加坡政府合作的项目。如何等节能的使用我们的能源,如何最小化的消耗能源呢,我们有太阳能的发电板,还有屋顶天窗,还有室内垂直滤墙等等,我们在天津打造的是高质量的绿色生活环境,有生态谷、生态信息园、中心城市、南开中学分校、生态科技园、国际学校、国家动漫产业园。有些人也会问这个模式是否是可行的呢?天津生态城的目前是非常可行的,前三年我们有很好的国际企业投资环境,我们跟国内外开发商合作,建设了超过五千所绿色的住宅,通过跟他们合作,我们能够更好的打造生态城的理念,因为人们喜欢这样一个生态的理念,所以都愿意跟我们进行合作,帮助我们开发,并且投资生态城,比如飞利浦、日立、松下等国外资深的顶级企业都在帮助我们打造生态城。大家不要忘了,这是一个政府对政府的项目,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公司参与进来,帮助我们打造这样的平台。同时,也为未来项目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示范。同时,这个项目也实现了良好的国际名誉,比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是生态城就应该这么建,CNN和BBC也做了很好的评价,开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先河,纽约时报也提供了很好的反馈。
  结论,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我们要建设、培育和复制像天津生态城这样的生态城市,我们2007年签约之后我们就一直努力的做这个项目,我们希望将来在中国会不断的复制和推广天津生态城的概念,我们的一些理念实际上已经被一些城市引用了,但是可能是部分引用,有些城市全部的引用我们生态城的理念。天津生态城会帮助大家更好的推动生态城的理念,这是一个政府的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和全球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的城市。
  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有什么问题?   
  提问:生态城市标准有几个条件?绿色建筑有几个条件?
  何东雁:其实在2007年之前世界上有很多生态城市,他们也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在中新两国决定要建生态城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我们说的生态城到底指什么,所以从那时候我们就开始讨论三和三能两大理念,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有26项指标,这个指标也是中新两国定的,也不是全世界的生态城市都一定要遵循这些指标,包括100%的绿建、100%直饮水、90%绿色出行率、20%可再生能源等等,这些指标的制定基本上都非常讲究可行,所以我们没有设特别高的标准,比如100%可再生能源我们觉得现在还是做不到。谢谢!   
  主持人:我们刚才分享了天津智慧城的经验,事实上,作为一个新城区,特别是一个小的范围内做到这一点,应该说从零开始,还是可行性比较高的,但是如果对一个已经发展的老的城区去做这个事情,最近刚好是毕业季,我们画了一个简单图,问招聘的大学生觉得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办?结果发现中国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孩子一上来就说城市规划有问题,对,是有问题,我们知道有问题,那怎么办呢?学生说应该拆了重建,我说你们都适合去拆迁办,不适合到城市建设部门,他们考虑的是怎么把一个城区变成新城,最好的办法是拆了重建,闹革命可以,搞建设不行。
  接下来分享一下来自德国汉堡关于在一个更大一点的范围内德国人是拆了重建还是有什么更高明的办法,下面有请我们的演讲人Hans-Jorg Schmidt-Trenz博士、教授,他是汉堡商会的总干事,他的演讲题目是“汉堡可持续城市发展与未来规划”。   
  Hans-Jorg Schmidt-Trenz: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很高兴有机会能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汉堡可持续城市发展与未来规划”这个主题,我主要讲三方面内容:第一,汉堡可以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经典案例呢?第二,汉堡几个重点能力。第三,2013年的展望,我们有一个国际建筑展会将会在汉堡召开。
  首先先说几句关于汉堡的介绍,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它也是北德的大都市,城市人口达到了1.8万,同时在汉堡大都市圈有500万人口,同时26%的人是通勤一族,我们的GDP是860亿欧元,在汉堡有很多中国企业,在这有利400个中国企业,他们都位于汉堡,因此我非常乐意在这个大会上给大家介绍汉堡,因为汉堡已经在2011年入选欧洲绿色之都,这个计划是欧委会两年前提出的一个计划,两年之前他们就开始选择欧洲的绿色城市,斯德哥尔摩是第一届绿色之都,汉堡是第二届绿色之都,可以说这个评选活动是由欧委会选出的专家组成一个评审团,他们也会根据十个环境指标对城市进行评估,比如过去的成绩、未来的计划,还有垃圾、水环境、当地的移动性以及乘客的交通,另外对环境变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汉堡作为绿色之都,可以说汉堡所有市民在汉堡成为绿色之都道路上都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一个LOGO,这个LOGO就是绿色的城市,这个计划得到了汉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在获得绿色之都的称号的背后,我们也赢得了很多方面的作和,比如智囊团,各个研究机构、各个公司以及各个工作团体,他们都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全部成本大概相当于1100万欧元,汉堡作为一个绿色之都,我们在四个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每一个方面我都会具体讲解一下:第一,移动性,第二,气侯和能源;第三,资源效率;第四,城市开发与居住。
  首先,看一下汉堡的移动性,汉堡的交通。汉堡特别重视电动车辆,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策略,在我们国家,我们特别鼓励使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是纯电动汽车,或者是轻动力汽车,虽然可能和标准动力的汽车相比成本比较高,在这方面我们依然乐此不疲。同时,我们也成立了混合解决方案机构,它是建立在公私合营基础之上的,通过这个机构,帮助开展了很多试点项目,以更好的利用电池驱动的车辆。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自行车的使用,汉堡拥有德国最大的自行车租赁系统,而且是非常成功的,比如你骑30分钟,是免费的,不需要任何注册,2009-2011年期间,骑自行车的人次达到了230万,比如在峰期时候,每天能够租到3.56次,德国特别重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我们主要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所有风能制造商他们都把他们在英国的总部放到了汉堡,比如说西门子或者通用电器、GL等很多机构都把他们的总部放到了汉堡,你可以看到,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很多机构都把他们的总部放到汉堡。在这里,他们也可以招多很多的员工,正是因为他们在这里设立了特点的总部或者是机构,因此一年可以雇佣四千名员工,除此之外每年产生的营业额也达到50亿欧元。
  第二,气侯和能源。汉堡的节能,在这里我要提一个项目,叫做汉堡环境合作伙伴,实际上也是汉堡企业和汉堡政府之间的一个合作伙伴关系,主要的指导原则并不仅仅要通过立法规范,同时也特别鼓励相应的参与者自愿的参与,也就是企业自愿的参与,这样一个合作伙伴关系是2003年成立的,2008年又加入了新的成员,到2013年3月份将有1000名成员,通过我们的活动,一共减少了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10万吨,除此之外,我们节省出了1500万欧元,因此,我们就可以用于其它的方面,除此之外也帮助企业建立了生产成本。这个项目第二期(2008-2013)的目标就是首先进一步保护气侯,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能源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会提供公司内部的咨询,这个咨询活动主要是由汉堡商会提供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帮助汉堡的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第四,城市发展以及生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做出了展览,我们给大家列出了被动屋,实际上是适合上海气侯状态盖起来的房子,现在这个房子依然存在,后续的一些项目也会利用这个房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个房子里面的一些技术,还有一些优势。
  2013年汉堡将举行国际建筑展,这样就可以吸引世界眼光到汉堡来,2013年也是我们7年研发项目的最后一年,这个项目也是2007年开始的,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要为未来的都市推出一些项目,关键问题是如何更好的解决城市当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挑战呢?国际建筑展可以为我们的建筑项目提出一个可以运用的方案或者答案,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应对的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这个展览是靠近港口地区的,位于汉堡市区南部,在这里大概有6个项目会得到展出,比如我们的大都市如何实现经济及社会的平衡发展,另外,我们还会设计出200个钻井系统,到2020年之后我们还会推出更多的设计,在展览当中,我们主要是会体现四个方面的概念:第一,对现有的建筑标准进行修改、修订;第二,关于新建筑,新建筑的建设一定要根据先进的或者合理的新标准进行建设;第三,要把二战后的废墟变成高效能源利用的地区。
  第三,国际建筑展也会充分的利用可再生能源。
  我也希望2013年大家都能到汉堡参加我们的国际建筑展,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我所说的这些项目,我特别期待大家到时候能来,非常感谢!   
  主持人:大家有问题吗?   
  提问:非常感谢!我知道自行车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可以帮我们介绍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德国,自行车的使用率还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和丹麦或者和其他地方比较的话,在这方面做的可能还不够,德国人在使用自行车方面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另外,我们德国的政府在哪些方面可以作出更多的改进呢?

  Hans-Jorg Schmidt-Trenz: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样回答你的问题,在北德骑自行车是一个传统,因为德国北部是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就像北京一样,特别平坦,没有山,没有丘陵,不用爬坡,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我们建的很多道路只是考虑汽车的需求,我们可能并没有考虑到骑自行车人的需求,因此我们可能需要改变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必须修车一些自行车道,这样的话就会保证无论是汽车还是自行车都可以在道路上行使,但实际上在德国还是比较难的,比如汉堡这个城市很老,我们的道路也很窄,因此就会出现骑自行车和开汽车争路的问题,过去我们也企图开辟出一些专门的自行车道。同时,我们还有一些道路是付费的,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也特别接受这样的一些产品,发展的特别快。今天在城市中心很多人都会选择自行车,比如在城市当中工作的人员会选择骑自行车,有些人做生意,他们也喜欢骑自行车,我不需要开车,为什么呢?因为开车还需要找停车位,而且开车时候可能会遇到堵车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城市比较拥堵的地方我们骑自行车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主持人:我一直对汉堡有一个问题,但从来没问过,汉堡和汉堡包是什么关系?回头哪个学外语的给我讲讲。
  刚才对他提出来的未来的计划里要达到多少多少人骑自行车,我刚才跟我同事说,我说这个事咱们30年前就达到了,全民都是骑自行车,我至少在北京丢过三辆自行车,但是我们现在都有钱了,至少都能开得上夏历和奥拓了,我曾经跟郭德刚有一个同样希望,等我有钱了,买50辆奥拓绑一起开,增加北京的拥堵量,但是这个并不是明智办法,哪一天如果我们又回到过去,汉堡商会的同志讲他们确实有很窄的自行车路,不到2米宽,我在伦敦看到过他们的自行车道,上次奥运会时候伦敦市长来,伦敦市长在伦敦就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让郭市长骑自行车上下班试试。
  刚才讲一个是新建区,一个是过去传统的城市,按照中国人的理解,下一个应该是一个园区,在青岛,青岛是一个好地方,但是我们老板的老婆好多年都不愿意跟他来北京,说因为青岛那个地方很生态、很环保。下面有请中德生态园项目经理Mikael Bakies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青岛中德生态园--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   
  Mikael Bakies: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各位贵宾,可以说中国和德国在很多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进行了很多合作,比如我们做了青岛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城市这样一个项目,下面讲一下青岛中德生态园的进展。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德生态园的情况,总体的规划。之后讲一下生态园发展的步骤,还有参加中德生态园成员有哪些,其中比较重要一点是参与中德生态园的研究院和一些公司。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在中国很多城市发展都非常快,他们在建设中肯定遇到很多挑战。中国和德国在2009年6月就有这样的想法,当时的德国联邦经济部部长在2009年6月访问中国,跟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讲到这个项目,当时谈了很多方面,中国和德国在2011年12月决定在青岛建立中德生态园,2012年4月进行了第三次工作会议,讨论了绿色节能标准,以及灯塔项目,在经济上要可行,在生态上要对环境友好。我们跟德国很多咨询公司进行合作,在中国我们有一个青岛经济开发区项目,这是两国之间的合作项目,我们每年都会对项目进行进度的评估,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总结,最后这次会议是在德国汉诺威召开的,
  项目总体规划的主要问题,首先,项目是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公司GMP打造的,当然了,我们在青岛根据青岛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了设计,减少了个人公共交通的距离,同时把居民居住的地点和距离进行合理的布局,当然了,在交通方面,也实现了智能化,比如说电动交通车辆,还有汽车共享的模式,同时我们还让公司设想一下明天的交通是什么样的,明天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我们让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同时我们要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物的能源优化,能够节约能源,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以前没有想到的领域,我们非常希望一些公司能够带来新的节能环保理念。
  很多人都知道,青岛实际上是位于上海和北京之间的一个城市,人口850万左右,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从上海坐飞机北京需要一个小时。中德生态城市的范围包括11.6平方公里,区域分布,40%是工业区,35%是生态园区,25%是日化和景观区。对于中德生态园来说,我们希望尽量缩短交通时间,所以我们注重考虑这点。之前也讲到了生态园的发展阶段,首先要建立生态标准和KPI,同时一些公司和设计院都参与进来,同时几个研究院、政府对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估,第一阶段,我们还要投资基础设施,在供水、污水处理和房地产方面要注重我们的质量和品质,对于快速发展城市来说,我们需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第一阶段结束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开发一些工业园区,包括公共和私立的服务机构,包括医疗、教育和其它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阶段,把几个区连接起来,同时建设住宅区,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完成第三阶段,我们希望我们会为快速发展的城市打造一个增长的解决方案。

  我之前也讲到对于中德生态园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和进展,在中国有一家咨询公司跟我们合作,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施认证系统,我们跟DGMB合作,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DGMB实际上也是基准设定的公司,给我们设定一些最基本的标准,跟DGMB合作之后,再结合德国的生态园打造中德青岛生态园,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认证。之前我也提到了我们有两个公司,德国能源中心和大学的项目,同时还有上海澳大利亚咨询职业培训有限公司,都是合作伙伴,我们有一个多功能房间,为德国技术提供地点、教育基地和展示展,同时我们还同当地大学合作,同时还为青岛打造了两个月的培训课程,与当地学院合作,建立机械模具培训基地,提供培训方法和教材,学生可以获得很多实际培训,同时上海澳大利亚培训咨询有限公司还有一些很好的标准化课程,很多学生培训之后都会有良好的操作技能,之后他们还有更多上岗实践的机会,德国在中国的商会也是支持这些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多机会,为什么把教育放这块呢?因为我们觉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国来到中国青岛,也是想帮助中国推广我们的教育。
  公司怎样能够参与到中德生态园项目中来呢?有很多方式,最重要一种就是我们需要一些新的解决方案、需要一些新的想法来创造一个城市的未来,中德生态园实际上刚刚开始,我们还有很多的空间让公司来参与进来,然后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想法核项目。当然了,我们也欢迎一些科研机构的参与,帮助我们开展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与青岛高等院校和学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总结,对中德生态园来说,我们想创造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我们要注重质量和经济效果,我们非常欢迎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参与,门口有我们的展台,我们希望你们到我们展台跟我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我们能给你们提供非常多的关于关于中德生态园项目的信息。    
  主持人:有问题吗?   
  提问:我来自于世界银行,刚才听了中新包括中德生态城市的介绍,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第一,我们设立了很多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如何能够实现呢?有很多是外围因素,比如能源的获得,我们还需要依靠外围的能源的供给,怎么保证外围的能源供给是清洁的?或者是节能的?包括绿色交通,不可能绿色出行都产生在园区里,还是跟外面连接,如何保证绿色出行跟外面的连接是绿色的?简而言之,怎么跟外部的大环境协调?
  第二,我们知道,在国内绿色建筑是一个新的市场,我们有很好的设计标准,缺的是施工标准和运行维护标准,德国有什么新理念能帮助本地企业或者政府补充这方面的不足?谢谢!
  Mikael Bakies:非常感谢你很好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对中德青岛生态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刚才讲到德国的一些公司都有一些很好的理念,怎么样跟青岛生态园联系在一起,跟外部的环境联系在一起,我们也非常欢迎一些公司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好的理念,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绿色建筑建设和维护的标准,首先,我们有很好的规划,我们不光要投很多金钱,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规划,打造绿色建筑。我们非常注重进驻的规划,青岛生态园也会非常注重这点。
  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茶歇十分钟。   
  主持人:刚刚几位专家从生态城、生态园、城市怎么变成智慧城市不同角度进行了演讲,但是从我们思考的角度,我觉得有几个点至少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就是中国人太着急了,特别是现在,希望特别尽快往前发展,我们考核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对于城市的建设,绿色还是生态?我们是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选择的道路是什么?上次开会我问了一个问题,他们觉得没法回答说你这是一个好问题,我问了一个问题,我说我们要建设智慧城市,我们是用一个智慧的方式去建设智慧城市?我们还是用一个愚蠢的方式去建?他们说这是一个好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答案,接下来有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环境设计院的教授给我们带来一个学院派关于城市模型设计有哪些可操作手段或者方法的演讲,有请我们的演讲人Juergen Rosemann先生,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设计与建筑系客座教授。   
  Juergen Rosemann:非常感谢大会主席!还要感谢组委会邀请我参加这次会议!
  实际上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设计与建筑系做客座教授,我现在正在做一个项目,国立大学和新加坡政府联合项目,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最快的发展阶段,今天上午来自西门子的先生讲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数据,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情况,我们现在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新的现象,之前我们没有任何经历,比如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还有城市集群,大都市的规模过大,这也是之前我们很少遇到过的情况,在过去,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没有经验,我们也没有数据,四个超大城市的人口都很多,我们不知道怎么应对一些问题,之后我们就会问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些工具帮助我们进行规划城市化的进程呢?40多年前斯坦福大学教授强调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能力去做很好的规划,让规划局帮助我们规划城市的发展,他说城市的环境实际上是非常动态的,你要使用很好的工具、很好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城市发展的规划,当时他这个印象是非常准确的,过去40年中我们做城市规划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规划可能要比40年之前更加复杂,我们面临着全球的风险,面临着交通阻塞、垃圾污染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过去根本没有经验来处理的一些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现在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工具来应对这些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技术、很多很多方法进行建筑的施工,帮助我们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或者重新利用雨水或者是中水来清洁我们的空气,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者采用可循环的建筑材料,或者使用其它的一些新材料,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可以帮助减少能源的消耗,这些技术不仅仅是针对低层的建筑,这样的一些方法或者技术也可以非常成功的应用于高密度的城市规划当中或者是用于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当中。

  同时,我们也看到所有的技术和关于新方法的知识也是可以扩展的,不同的专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机构都在讨论这样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我们的规划部门来说,他们可能还不能够充分的利用到这些知识,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规划设计工具来更好的进行城市规划,为什么呢?我想总结一下,主要是因为现在我们城市发展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另外,城市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信息,主要是由于新技术的帮助,还有一些新的系统,比如说在新加坡,我们在城市规划当中也开始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同时也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施帮助我们进行城市规划,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收集数据方面,也包括整合数据、利用整合行的方法,正是由于我们动态的数据和动态工具的帮助,这些方法变得更快一些,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好的控制这些系统的效果,比如说我们公共规划,到现在为止可以说现在已经分成了不同的部分,新加坡就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城市规划体系,不同的规划问题大概由五个不同的规划局负责,比如土地规划、房屋规划、交通规划、水处理、国家公园等都是由不同机构负责规划的,在新加坡,我们还会组织这些规划机构彼此合作,但是这样的协同合作实际上还是受到一些限制的,比如他们可能需要一些研讨会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是需要花时间的,非常费时的。
  我们看一下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这个项目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项目,也是几个单位一起合作推进的,比如说我们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设计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与新加坡城市再开发局一起合作的项目。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研发项目,叫做可持续的城市支柱环境,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建新的空间,新加坡是一个下岛,非常的密集,上面居住的人口超过了500万,大概只有700平方公里的岛居住了那么多的人,所以是非常笔记的,因此我们需要创建新的空间,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地下空间;第二,交通体系方面,我们要更好的促进或者使交通提速;同时,也要保证新加坡岛与其他国家之间交通的提速;第三,如何创建高密度、可居住的环境?这也是我们面对的目标;第四,优化资源。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能源效率问题,另外一个是水的保护,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整合起来进行考虑,我们必须和我们所说的智能城市结合在一起考虑,我们所做的城市规划的项目也能够帮助我们推进智能城市的建设。
  城市规划项目的目标有什么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先进的虚拟规划方法进行城市规划;第二,当我们开发一个车辆或者进行一个规划或者进行复杂建筑体规划的时候,可以说虚拟工具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利用,在我们的框架当中,也非常充分的利用了一些虚拟化的方法,但是直到现在,在整个城市规划层面我们还没有利用到这种虚拟化的工具,可能更多的是用在一些小的建筑设计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现在的项目会充分的利用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虚拟化实现更好的城市规划;第三,我们要实现建模以及模拟的整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利用我们超级的计算机能力,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宜居性。这种城市规划的项目也是我们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合作环境,为什么说协调合作呢?在这里,我们是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通过实时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不是只能像过去那样通过研讨会或者文件的方式进行交流,以前的方式特别花时间,现在采取的是实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的整合不同的数据库,可以进行不同专家之间实时互动,因此更加有效。除此之外,这个项目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进一步验证、进一步优化不同的规划以及设计情境的情况是什么,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的规划的结果进行评估,或者看一下协调性是什么样的情况。城市规划项目,会帮助我们减少规划的时间,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是一种更加创新、更加智能的设计方法。
  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在城市规划当中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比如利用数据库进行建模、模拟等等,很多方面都发挥了计算机的作用,可以看到,我们的模拟技术可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整合进来。当然,我们也需要做不同的建模,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数据,不同模型利用的是不同数据,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的协调这些不同模型和不同数据库,比如说我们有空间数据,这些空间数据可能是有些离散的数据,也有些连续数据,另外空间数据,可能是动态的或者静态的,我们还有一些多分辨率的数据,可能是整合的,也可能是分散的,同时还有多程数据。
  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学校在过去一年当中所开发出来的一些模型,对新加坡来说,我们是热带气候,因此我们开发出的工具主要用来分析新加坡气候或者是城市热岛情况,我们可以用新加坡卫星地图来测量新加坡的温度情况,在城区和郊区大概有4度的差距,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我们的空调系统到底浪费了多少能源,对于保护我们的环境和更好的应对气候变暖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设计出了一个模型,基于热导的模型,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个更好的关于城市规划的模型。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一些建筑进行重新的组织、进行重新的翻新、改造,同时,我们也可以模拟风的情况,包括如何对建筑物的立面进行改造,以减少它对能源的消耗。
  要做空气温度的模型,我们可能需要下面的一些要素:比如关于气候方面的一些要素,刚才给大家做了简要地介绍,这张图显示的是不同建筑物热的情况,不同建筑物热的情况也会影响我们的气候,比如绿色区域就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温度,这样一个问题会牵扯出很多问题。我们再看一下交通的模拟,这是新加坡交通模拟图,我们可以不同的活动类型,比如在白天、在周末,人们不同的活动会影响交通的流动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波形图整合到一起。另外一个是对空间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空间的整合,比如有些地方非常密集,其它一些地方可能密集度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有些地方被人们利用的频率非常多,而另外一些地方可能利用的频率比较少,因此,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来分散人群,更好的进行城市的规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哪些地方建筑物的密度是最多的,就是红色地方,在这些地方,人员的流动也是非常复杂、非常多的,这样的建模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了,对我们项目来说,我们觉得仅仅是开始,我们会利用这些模型做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这些模型更好的整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刚才讲到不同模型,对于不同的模拟模型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比如说平衡方法,比如说我们有交通的模型、气候的模型或者能源使用的模型,我们会做一个平衡的分析,把不同的模型做并行分析,然后就可以进行比较,比较一下不同的结果,然后把他们整合到城市规划当中去。另外一步,我们看一下框架图,要生成一个多模型的并行过程,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不同模型的数据联系到一起,不仅仅有两个变量,可能会有多个,也就是说在一个模型当中不仅仅有两个变量,可能会有更多的变量,比如在这张图上可以生成一些模型,帮助我们回答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可能是需要我们更好的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解决的,土地使用问题、交通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建模体现出来。综合的建模体系是开放的体系,就像一个平台一样,我们会叫做操作系统,我们可以插入不同的模型,开放的系统不仅仅要面对公众,同时对于一些新的问题或者一些未知的模型也是开放的,是可以兼容的,比如说现在模型N我们并不知道,但是要保证我们现在的平台能够实现对N模型的兼容,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可能需要更多计算机的帮助,比如我们会利用开普勒工作流。
    总结,项目设计我们主要关注五个方面:第一,规划实践的要求;第二,设计相应的技术;第三,可以用的数据,数据的整合;第四,关注不同的城市模拟技术;第五,要开发城市模拟平台。

  有人曾经讲很重要的是要开发一种计算机模拟的模型系统,要有一个详细的子系统来帮助我们比较多个集合,比如说当前大都市的扩张以及新的卫星城还有小城市怎样垂直的安排一些更好的空间,这个说法很对,就让我们按照这个说法去做吧。   
  主持人:有人提问吗?    
  提问:我们知道,有时候很多人参与会使流程变的更长,有时候很难让他们之间达成一致的?新加坡如何让多方面利益群体达成一致的?您有什么好的流程吗?
  Juergen Rosemann:我希望我正确理解您的问题了,我英语听力并不是很好。
  其实关键一点是谁要参与规划过程,第一步,我们需要考虑不同领域专家的参与,规划是早期的过程,但是当我们考虑到环境问题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很多因素;第二步,我们要考虑集成多个决策机制、决策过程;最后一个步骤,集成用户,要把用户考虑在内,让用户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决策中来。我之前在荷兰生活过很长时间,他们就做过一个项目,让一些因特网用户参与到规划的过程中,帮我们做一些情境规划。之前在阿姆斯特丹做过一个项目,之前讲到互联网的参与,我刚才讲的项目实际上包括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试图通过让人们选举投票让他们了解不同政治群体对于城市开发的立场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让他们影响可视化,而不同政治群体对我们城市规划的影响要可视化,让他们有权利选择出他们喜欢的政治群体。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其实都已经参与到这个流程中来了。第二步,在鹿特丹的居民可以选择不同的规划选项,甚至可以提出一些新的规划选项,比如拆除一些房屋,或者强调绿化的空间等等,鹿特丹的居民可以参与到决策制定中来,他们主要在电脑上点几个键就可以了,当然了,这只是最初的几个方法和步骤,我们的局限就是很多人都想通过电脑参与进来,但是可能在未来的十年我们就会发生一些好的变化,很多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目前参与的人还不是十分广泛,十年之后很多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城市规划的设计。 
  提问:您刚才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越来越密集,在这种情况下,生活质量可能就会变的非常糟糕,有时候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对城市垂直扩张这个理念就点害怕,因为我觉得有些城市可能太大了,像蜂窝一样,城市密度越来越大,平行的或者横向的扩张方法是不是比垂直扩张更好呢?
  Juergen Rosemann:实际上我讨论的是新加坡的情况,新加坡必须避免一种情况,我们绿色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要保护绿色空间,同时还要容纳很多人口,我们必须垂直扩张,当然不是所有项目都要这么做,一般来讲,我们要考虑怎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所谓垂直城市基础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知道,一般来讲我们有更高的建筑、更高的房屋,人们实际上会使用直梯,日本一家建筑公司建筑了很多有意思的项目,当时他们的建筑师告诉我他开始在建设高层建筑之前也研究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生活是怎样进行的,包括公共社区怎样活动的,根据人们的行为模式、行为方法打造了很多高层建筑,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会因此而下降,这也是一个挑战,在另外一方面,中国也有同样情况,我们人口密度也很大,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率比较高的地方人口密度非常大,这也是非常重大的挑战,通过垂直扩捉,也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刚才Juergen Rosemann教授讲的是学院派的观点,但是现在在北京必须考虑到北京的战略规划,我们之前并没有使用过垂直扩张方法,也许未来五年或者十年当中我们会向教授学习更多的理性理论和核心的方法来研究我们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智能城市。北京市政府包括我们的管理部门也在做顶层设计,就是顶层的战略性规划,比如去年互联网应急方案由中关村物联网联盟还有相关企业大家共同参与,电科集团做总牵头,做了物联网应用的顶层设计,但是没有用到计算机模拟非常非常西方化的方式或者手段,但未来五年或者十年我觉得我们在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也好还是做区域研究也好这样的科学的手段还是要去学习的,特别是我们领导们拍脑袋拍习惯了,对于未来城市的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包括今天北京城市的拥堵和十年前、十五年前城市的规划特别是与当年不允许在周边建住宅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个政策造成大家住在城外,但是工作在城里,好多地方变成了“死城”或者“睡城”,如果有开发的科学,没建的时候,我们在原始的模型状态下用计算机模拟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政策设计。
    我们知道去年日本发生了非常遗憾的地震,就像2008年奥运会时候汶川发生的地震一样,日本人民也受到很大创伤和灾害,接下来分享一下来自于日本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本郷尚先生带给我们的“关于从震后的日本来看城市的可持续化的建筑”的内容,特别是日本在防震、能源节约部分做的及其精细化,而且人性化,是面向服务的,有请本郷尚先生!   
  本郷尚:非常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给大家讲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今天的日程是这样的,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日本去年发生了什么?从地震到现在我们做了哪些事情?第二部分,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经验?在日本海啸地震之后获得了哪些教训?经受过这次地震的人从中可以受到哪些经验教训?
    首先,我们看一下日本的地震,2011年3月11号,尤其是日本东北沿海区域受到了非常大的海啸袭击,红色区域是海啸比较严重的区域,我们的机场也受到很大影响,沿海区域内的很多部分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次地震中,很多人的生命被剥夺,但是之后由于我们世界各地的支持,日本恢复的非常快,很多人给日本提供了很多无偿的帮助。现在日本很多城市正在快速的恢复,尤其是福岛核电厂得到了很好的恢复,通过政府、公司、社区等等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在日本受到影响的区域正在变得稳定起来,所以,非常感谢这些人的积极参与!尤其是核电站也受到很好的恢复,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政府也在不断监视核电场的数据库,目前情况逐渐稳定了。
  在地震、海啸之后,日本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一些商业区、一些公路、铁路、机场都已经被摧毁了,所以必须重新建设我们的基础设施,如果日本要想建设跟之前一样的基础设施的话,我觉得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现在的经济、社会还有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要重新打造基础设施的话,必须利用这个机会打造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的政府现在也宣布了一个新的项目,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打造一个新型城市,我们知道,很多城市要打造成现代化城市,在这些城市中,三个县区内六个城市办理被选为模范城市,要打造出新的基础设施,政府会给他们很多支持,行业也会给他们支持,我们的市民同样也会给他们一些支持。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基础设施必须防灾,这个理念是很重要的;第二个原则,老龄化社会;第三个原则,低碳经济,为什么老龄化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呢?大家知道,很多城市都是沿海城市,这些城市都有很多老龄人在那里生活,很多城市老年人都非常多,在日本65岁以上的人被定义为老年人,有的城市超过3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在这些城市老龄化是个问题,在我们打造基础设施的时候不能像以前一样,我们有三个原则要遵循,第一,防灾;第二,老龄化社会;第三,低碳经济,这是我们打造基础设施的三个目标,要通过技术实现这三个目标,我们要使用不同技术打造我们的基础设施。在这里,我也总结出了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也是被这六所城市所使用的,比如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处理技术、交通方面的技术。另外,个人的交通,之前一位发言人也讲到了公共交通的优势,我对这点深信不疑,我们都知道,在城市里的老龄人很多,对这些老龄人来说,公共交通并不是特别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把公共交通与个人交通结合在一起,这点是相当重要的,很多亚洲国家包括中国都将会逐渐的进入老龄化社会,紧随日本之后。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这样的准备呢?如何更好的迎接我们的老龄化社会呢?在交通方面,我们就应该更好的整合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这里是东松岛市的例子,在城市规划当中,非常好的体现了这点。沿海地区如何进行重建呢?如何更好的提高在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的福祉呢?在城市规划时候,特别是在长期的城市规划时候,我们必须必须考虑这些问题。

  我们都知道十年或者一百年、一千年以后可能会再次出现海啸,但是不管怎么说,海啸以后肯定还会再次出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在这里建成一个大坝,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海啸,但是可能还远远不够,因为海啸的威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想要建一个能够真正防护海啸的大坝的话,可能会非常非常的昂贵,我们在这里建了一个大坝,居住在这里的人可能要搬走,我们会在这里进行功能分区,比如有些地方会规定为休闲娱乐或者购物区,同时我们还会努力提高人们的福祉,以前地方以前是用于农业目的的,但是由于海水的因素,有些地方根本不能用于农业目的,因此我们可能会把这些地方用于发电,有些地方可能再次变成农业用地,有些地方可能用于发电的目的,我们现在正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规划设计。总的来说,我们的施工还没有开始,为什么呢?我们必须非常认真、非常谨慎的来设计我们的城市,因为一旦施工之后,我们的基础设施会利用很多很多年,不仅仅是也一代,我们的后代也会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必须非常认真、非常仔细的对城市进行设计。同时我们还必须听取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的意见,可能地方政府有一个意见,但是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在这里的公司他们也可以提供一些技术,他们可能也会有别的想法,通过居民、政府、公司三方合作,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最佳的规划设计方案。
  灾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做法,就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有一家公司为两座城市曾经提供过建筑材料,通过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利用一些改进材料。除此之外,这个城市还与其他的城市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城市规划进程也得到了大幅的加速。
  城市规划和绿色经济,比如ICT或者相应的技术等等。但是我要说的是在灾后地区基础设施的重建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召开利益相关者会议,在灾后,因为基础设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急需基础设施,到底应该由谁付费呢?日本政府要付一部分费用,但是还远远不够,在这里居住的居民也应该付出一部分费用,因为他们是这里的纳税者。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呢?因为巴黎也是其中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为当地的基础设施也会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我们必须很好的开发出一个各方都满意的基础设施。
  在城市规划当中我们也必须考虑工业垃圾的问题,到底怎么处理工业垃圾呢?其实工业垃圾也是非常好的一种能源。我们都知道,对于工厂来说,他们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也会产生很多工业垃圾,如果我们不能够充分的利用工业垃圾的话,比如有些发电厂的余热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利用的话,可能就浪费掉了,实际上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余热系统,余热系统也可以变成更多的能源,这样的系统是相当重要的。另外就是垃圾,垃圾也可以变成能源,比如日本的情况,东京大都市地区当地政府会收集相应的垃圾,比如说通过垃圾的处理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能源,比如说如果我们用褐煤计算的话,大概相当于450万卡路里的能量,因此,现在我们希望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垃圾来发电,通过垃圾的处理或者利用垃圾来发电,我们大概能够满足13万家庭用电的需求,因为我们可以处理很多的垃圾,但是这里最关键的就是利用什么样的技术呢?有了技术还远远不够,我们都知道,垃圾的清倒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把垃圾收集、清倒以及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利用垃圾,让它产生出更多的能源。
  公共交通,刚才讲到公共交通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并不是特别方便,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第一,安全方面的考虑,比如2011年3月11号发生了大地震,另外是日本高速铁路新干线,当时有26个新干线在运行当中,但是所有乘客都是非常安全的,并没有受到影响,26辆高铁很快停了下来,因此保证了所有乘客的人身安全。在严重的地震发生之前,火车的检测系统在地震发生前的1-2秒检测到了地震的情况,火车司机他们就非常果断的把新干线停了下来,保证了所有乘客的安全。我们都知道,从环境角度来讲高铁是非常好的,没有任何污染,但是我们也知道它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高的,比如可以很快的停下来。另外,我们坐飞机时候需要系安全带,中国或者日本、德国的高速铁路的速度都能够达到300公里以上/小时,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安全性的问题,能够保证出现问题时候能够及时刹车。
  水系统,水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中东、新加坡、中国这样的国家都会使用海水淡化方法,为什么呢?因为淡水资源越来越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找出一些其它途径获得淡水,因此人们想到了海水淡化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更好的结合海水的使用,我们在用水的时候不管怎么着都会产生一些废水,我们希望能够从废水当中产生出一些清洁水,也就是利用我们的技术更好的整合海水淡化项目和废水当中提取淡水的项目,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节约30%的能源,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示范项目,我们的示范项目已经实现了工业规模的示范,这个技术是相当好的,很多海水淡化的项目会充分的利用这种方法,关键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废水,即使废水的话,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在发展绿色城市和低碳城市时候,最重要一点就是要考虑到垃圾的处理,日本政府提出一个政策,到2030年,大概一半的建筑都应该是零排放的建筑,应该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能源,这样才能够实现零碳排放,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忘掉这个概念,比如刚才提到六座城市的规划强调要实现零碳城市的排放,要实现零碳城市的目标,首先要保证建筑物能够实现零排放,日本政府也对这个项目给予大力支持,比如美国、欧洲、中东、印度、中国、东南亚都有很多零碳项目,这些项目其实都是由日本政府支持的,我也参与了这个项目,但是坦率地讲,我发现在示范项目当中有些建筑已经实现了零碳排放目标,最重要的是放大效应,这样就会让更多城市、更多建筑也能够实现零碳排放,而不仅仅局限于示范项目。日本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帮助实现低碳城市。比如2020年和2000年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要减少25%,很多城市都制订了这样的目标,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首先目标的设定是相当重要的,光有目标还远远不过,还必须有相应的测量方法,比如有一位发言人讲到到底该怎么样测量,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我们目标的实现,首先就是你设定相应的目标,第二,应该设定相应的测量方法,还有环境以及经济方面的考量。
  这是我要给大家传递的信息,说到基础设施,到底谁在使用基础设施呢?比如市政府,当然,他们有这样的责任,应该为当地民众提供最好的基础设施;同时,基础设施的用户应该是当地的居民,这张图上显示的是一位老人抱着他的孙子,身后是一些房屋,这张图是海啸之后照的,他们受到了海啸的影响,但是可以看到老人在微笑,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个孙子,他的孙子还可以成长起来,虽然他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但是他还有他的孙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什么我们要建造好的基础设施呢?我们一定要为未来一代打造好的基础设施。
  谢谢大家!   
  主持人:有什么问题吗?

  (无人提问)   
  主持人:非常感谢日本的演讲人本郷尚先生!讲的很震撼,对于中国人来讲,我们好象不太关心我们爷爷那一辈留下了些什么,日本人在这么大的地震之后、受这么大创伤之后想到的是是不是能够给孙子留下一片净土,其实无论是爷爷的问题,还是孙子的问题,智慧城市最主要的不是智慧城市,最主要的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一群笨蛋,永远不可能出现智慧城市,智能城市需要智能的人,而不是愚蠢的人,爷爷和孙子都需要绿色的地球。接下来有请香港城市发展基金会项目总监Christoph Graf Waldersee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从经济上的成功和文化遗产发展之间联系看成是可持续发展”。   
  Christoph Graf Waldersee: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尤其是来自日本这位演讲人能够给我一个很好的蓝图,给我们展示了一张非常感人的照片。我也想讲一个德林村的小故事,那样那张图片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地震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对一直生活在那里的人意味着什么?他们家园被彻底摧毁了,另外一方面,爷爷知道他失去了很多,但是他还在微笑,而孙子又有人照顾,这意味着什么呢?给我们传送了一个信号,我想利用这张图片打造一个桥梁,在我们城市发展和经济价值、经济成功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桥梁。明天和后天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其实这都是文化传承的问题,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的文化,它都会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所以我们的文化是很重要的,我并不想说故宫或者长城,我想说我们过去所做的事情,过去给我们的孩子辈和孙子辈留下来的一些文化和东西,这些都叫做文化传承,不管是遗物和历史遗迹才叫文化传承。根据我们统计,比如在北欧和中欧,很多人生活在农村里,但是他们是城市的生活方法;在中国,3.5亿人生活在城乡结合部,但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非常农村化的,他们根本不是城市人的生活,这种计算有时候有误导性,按照你生活的位置决定你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这点是有误导性的,我们拿中国东部和印度比较一下,我们看一看德国西部,很少有城市超过400万人口,只有一个城市有400万人口,在德国,我们的人口加起来跟上海的人口差不多,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一点,城市人口数字并不能够意味着一切,我们要看整体,在日本、德国、荷兰、孟加拉国、洛杉矶、墨西哥城有很多超大城市。
  回到我的定义,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文化,并且在不断发展,我这里有三张图,第一张图显示的是亚洲情况,有三个城市,是中国的;第二张图显示的是我们没有听说过的城市,中国三个城市已经快速的发展起来了,而且密度也非常大,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我们必须考虑这一点,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要给我们的子孙辈留下什么东西。金字塔有4500年的历史,而苏州城也是一个例子,中国美丽的缩影,有很多园林、很多运河、很多小村庄,也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我们再看一下同样的两个地方,可能是从不同角度看这两座城市,有不同的历史阶段,左边这张图显示的是苏州,右图显示的是开罗城的照片,2000年前的苏州是这样的情况,4500年前的埃及的金字塔是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例子,什么样的文化传承被我们抛在了深厚,我们必须要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这也是很好的例子,经过规划的郊区扩张图,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城市,这张图是电影里的一个场景,通过这张图片能够感受出这个社会和心理上的扭曲,因为城市的密度非常大,上面写着:开往疯狂的一条路,马路的堵塞非常严重。右边这张图的规划是非常好的,是美国郊区的情况,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规划进行城市设计。这是没有规划的郊区图,没有规划就会做的很不好,我们都知道,这是经济价值非常低的城市扩张,不可能经历4500年的历史,有一半的人口现在生活在城市里,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呢?我的邻居生活在城市里,但是他的生活方式非常农村;我生活在农村,但是我的生活方式非常城市。我们要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改变,那么就会有更多人涌入城市。2030年可能有6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40%人口生活在农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因为在2009年时候有70亿人口没有生活在农村里,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每天生活成本只有2美元,生活水平是低下的。
  什么意味着可持续性发展呢?根据牛津字典的解释,实际上它是非常中立的解释,大家看一下我们的质量层面,包括要保持一种生态的平衡,同时避免自然资源的消耗;另外,我们是不是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定义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呢?我觉得我们是有必要这么做的,就是重新定义可持续性经济增长,这就是我给大家提出的问题。再回到经济价值上来看,刚才讲到了什么是可持续性发展,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要问什么是经济价值?是你的房子吗?是你的生活方式吗?有时候很难回答,我们必须要问我们自己一个问题,经济价值的定义是什么?什么叫做经济成功?什么是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增长?那么什么是文化传承呢?我们看一下它的定义,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的定义,在2011年,根据文化传承的清单,我们一共有1000个左右世界文化传承遗址在153个国家内,中国也是位于前列的,有7-25个文化遗址,183个自然遗址,还有28个文化自然遗址,到2011年一共有将近1000个世界遗址,中国有很多遗址,在自然遗址方面,中国有长白山,在中国东北部,那个地方保护的比较完好;还有亚马逊羽林,中欧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有些庄园,虽然人口比较多,但是保护的比较好,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我们要求定义一个文化的传承,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点,不光要保护人员比较稀少的郊区,同时还要保护我们所诊视的一些文化传承区域,必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这些区域。从经济成功角度来看,一方面要维持经济成功;另一方面要传承文化价值。
  有两个不同的例子,左图显示的是非常知名的柏林的工业区,1870-1800年之间纽约城工厂区的一张图片,这是很好的例子,显示了是工业怎样发展的;右图是大山子798建筑,这个建筑1958年左右建立的,有50年的历史,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文化传承地,不光是房屋有价值,同时建筑方式非常有创意,798工厂区的价值非常高,甚至相当于CBD的价值了。从文化价值角度来讲,20年之后这两张图的对比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左图显示的是苏州的情况,边图显示的是美国郊区的情况。
  我们要问自己,经济的成功是不是要牺牲我们的文化传承呢?我们不能说它不是价值,它是一个文化价值,也是一个经济价值,但是人们可能并不喜欢在这样的价值下生活。我们看一下苏州园林,我们再看一下孟买和墨西哥城人们的生活水平,苏州人的舒适度显然更高一些。我们再看一下埃菲尔铁塔,我们这里列出了一些数据,二战之后的两年,大概有一百万人访问了埃菲尔铁塔,这是非常大的吸引力,最近4-5年每年到埃菲尔铁塔观光的游客达到六百万,这是非常大的经济成功,对我们来说埃菲尔铁塔并没有用,并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只是因为它很漂亮,或者我很喜欢它吗?或者我们愿意爬到上面观看整个巴黎全景吗?实际上经济价值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它的存在我们到底该怎么应对呢?我们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这涉及到城市的营销以及营销策略,非常好的零售,非常度的旅游,比如上海外滩就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上海外滩,大家都愿意在上海外滩购买公寓或者居住在附近的酒店里,或者愿意带家人到外滩来旅游一下,这个地方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投资,除此以外还有管理问题、行政方面的问题,以及商业方面的投资,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的上海外滩。同时,我们必须问我们自己或者告诉我们自己我们今天的遗产实际上也是昨天投资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投资可能会成为明天的遗产。

  扬州城也是中国的一个“珠宝”,这座老城是在明朝时候建成的,400-500年的历史了,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变化。同时,扬州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亚洲城市,我们都知道,在这里有一些寺庙,寺庙里有些和尚,他们曾在唐朝时候到日本宣传他们的理念,因此扬州也是非常有名的。扬州市政府可能会说这些老城可能没有用了,非常老了,也没什么用途,这些庙没什么用,因此他们在20公里以外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新城,觉得大家都会搬到这个新城,但是现实结果并不是这样,很多人并不愿意到新城里,他们想把这里变成博物馆,比如把很多小商小贩都驱赶走了,虽然把商业活动都撵走了,这里看起来非常没有活力,因为它本来就是城市,虽然非常老,但是非常有活力的,我们无法把一个居住的城市变成一个博物馆,不能这样做。他们也咨询了我们,我们告诉他们扬州一个城市的规划当中犯了一些错误,他们需要一些公共,需要一些绿色规划,同时他们也需要一些措施把人们重新吸引回扬州老城,不能把扬州老城作为博物馆,不能说仅仅有一些老年人或者失业人在这里居住,现在扬州城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新规划,非常好的把老城与新城融合在一起,纠正了以前的错误。
  这张图片显示的是曼谷发大水的情况,德里因为空气污染,50万人口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很多以石头做成的遗产也会因为酸雨的原因遭到破坏,在空气污染方面,我们需要做很多的改进。我们知道很多城市环境彼此之间也是在竞争的。再给大家举一个四川乐山大佛的例子,乐山大佛大概已经有1300年历史了,因为酸雨的原因,鼻子出现了问题,头发也出现了脱发,身体很多部位都出现了问题,主要因为周围地区20-30年重工业的发展,导致乐山大佛出现了很多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另外就是敦煌的例子,敦煌也是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中国遗产,敦煌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很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很多佛教文化,还有欧洲的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这是靠近敦煌的地区,1987年时候月牙泉已经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单,大概25年之后你可以看到我它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体在减少,同时里边的壁画、其它的遗产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
  这个地方大概有两百多年历史,是一片沼泽地,大家可能想沼泽地有什么用呢?觉得是很大的浪费,但是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片沼泽地变成真正的可持续使用的地方,大概花了一百年的时间建成了现在的景观,当时的设计者可能没有机会看到今天的美景,这个景观也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不仅仅因为它非常漂亮,主要是因为它是一座真正的可持续的建筑,同时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大概接待一百万游客。
  非常感谢!   
  主持人:有问题吗? 
  
  提问:听了您的发言,我觉得非常非常精彩,我觉得有些提法您说的非常对,我们可能越来越关注利润,我觉得这点是不对的,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还有可持续发展还有技术的进步,您是否真正的认为我们有足够技术或者足够能力或者足够的资源来满足我们所面临的人口大爆炸的问题呢?
  Christoph Graf Waldersee:非常好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我理解的不错的话,我想我们应该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我并不想具体的提,我们看一下今天所有发言人的发言,你可以总结一下,你可以看到我们有足够的技术,也有足够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真正的解决问题,但是您说的也很对,要解决人口大爆炸的问题确实是非常难的,比如孟买、墨西哥城市的改变是非常难的,要改变人们的想法也是非常难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在很多城市有很多高层建筑,正是因为这些高层建筑导致人们彼此之间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就像扬州一样,人们不愿意搬到高层建筑里居住,因此,为了实现一个真正的可持续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从规划的角度做一个非常好的设计。 
  提问:非常感谢您的回答!当然,您说的很正确,我们需要一起找到解决方案,但是现实是我们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我们真正需要的应该是让一些人坐下来具体讨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工程师会跟我讲,我们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会找到一些方法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看一下世界上的各个地方,海洋受到了破坏,森林受到了破坏,地球的很多方面都已经受到了破坏,我们都在说我们如何找到一些解决方案,但是关键是更好的来考虑人口大保障的问题,以及更好的解决人口大爆炸的问题。
  Christoph Graf Waldersee:我想我可能无法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个伟人说的一句话:只有当你能够做梦的时候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目标,也就是相应的梦想,然后根据现实情况逐渐的作出改进,把梦想跟现实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非常感谢Christoph Graf Waldersee先生非常有厚重感的结尾,一个智慧的城市实际上是和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未来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刚才他举的扬州的例子,中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传说,有四个书生说未来的愿望,有一个人说要赚钱,最后一个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神仙说:“你太贪婪了,你又想有钱,又想成仙,还想当官等等”,最后他的愿望都实现了,所以智慧城市也好,智能城市也好,还是可持续的绿色的城市,都是我们未来的梦想,当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转变观念开始,一个绿色的梦是要靠一个绿色的人来实现。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也感谢所有的发言人!
  会议到此结束。

    中国规划网北京5月3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