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楼太多,会压沉地面吗?
时间:2012-02-23 08:1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孙小静
|
|
中国规划网上海2月23日电 近日,上海在建最高楼——“上海中心”,因施工工地附近出现一条裂缝,引发上海高楼林立是否会导致地面沉降的议论。上海是否会因为大量高楼的建设而“下海”?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与单位,探究事实真相。
裂缝三四个月之前已出现
上海属于软土地质,地面有一点沉降不可避免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小陆家嘴核心区,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总高度达632米,总投资达到150亿元。该楼建成后将超越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上海第一高”。目前,上海中心大厦主楼塔楼的核心筒结构施工至53层楼,高度超过240米。
近日,有人发微博称,上海中心和环球金融中心之间的地面出现裂痕,且两边地面上下错开。记者驱车前往现场,下车仔细察看,才发现在环球金融中心西侧地库出口处确有一条裂缝,长约10米,5—7厘米宽,南部尾端开叉成两条,裂缝两边略有落差,上有一些修补的痕迹。“这个裂缝其实三四个月之前就出现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葛清坦言。
记者询问不少建筑、工程方面的专家,他们对此裂缝的态度普遍认为“很正常”。据了解,上海属于软土地质,土层含水达到饱和状态。建筑物开挖基坑时,不仅对土体有所扰动,而且基坑内降排水也可能引起地表水略有下降。加之周边道路车来人往,包括土方车等重载车辆进出,都会对地面产生一定的下压作用,“地面有一点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通常沉降比较均匀,路面只是可能产生一些细小裂缝。而此次环球金融中心的裂缝产生的地区,是在该中心地下车库顶层与自然地面之间,前者质量“硬”,后者则是在软土基础上,由此产生了不均衡沉降,才导致相对明显的裂缝和落差。
第三方监测每日通报
沉降率基本在3%。以内,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建筑规划管理处钱少华处长告诉记者,上海对发展高层建筑有明确规划,像小陆家嘴这种CBD地区,由于金融贸易机构集聚的需要,同时也是上海的标志性地区,因此上海规划了3栋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
为了确保城市安全,每栋高层、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必须进行安全评估。上海中心施工伊始,就聘请第三方监测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环境监测,他们在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共布置变形监测点636个,每天监测,每天通报。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监、教授级高工顾国荣告诉记者,按照上海的技术标准,基坑施工过程中,沉降率控制在3%。以内都是“比较好且安全的”,上海中心基坑施工已于2011年底基本完工,监测显示,周边道路路面沉降基本在5—7厘米以内,有的达到9厘米,相比主楼31米基坑、裙楼27米基坑而言,基本在3%。以内。“这在设计之初就预估到的,而且整个施工过程中也未出现沉降突然增加的现象,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放”上的高楼比“拿”掉的土轻
建筑施工与开采地下水导致的沉降有区别,不会使地面下沉
据了解,上海目前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7500栋左右。不少市民担忧:平地上压了这么多高楼,难道不会导致地面下沉吗?
“地面沉降主要是指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和矿产导致的地面沉降,与建筑施工中发生的沉降有所区别。”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巡视员、专家裴晓阐明其中的区别。
顾国荣从技术角度阐述了高层建筑产生的荷载量:通常高楼都会采取深挖大基坑的方式,挖掉的土方量一般超出高楼本身的重量,以及相应的活荷载,即高楼运行中产生的活动荷载量。“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操作方法。”
以上海中心为例,其主楼与裙楼基坑面积总共达3万平方米,30米左右的深度,挖去的土方量重达180万吨。“而建筑物自重加上活荷载共120万吨左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地下工程所所长谢小林告诉记者。“放”上的建筑比“拿”走的土方轻得多,而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高楼太重,会压沉地面。
不过,上海建交委主任黄融也不讳言,在上海这样的土质结构情况下,建筑物在前期施工时,由于采取基坑降排水的技术,还是会影响地表水位下降。“我们正在考虑研究新的技术和工艺,将建设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限度。”据介绍,上海通过关闭深井、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回灌等措施,缓解地面沉降。2011年,上海地下水回灌量首次超过开采量,地面沉降控制在6毫米之内,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并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要求。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