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全球规划大师云集 献策献计“宜居武汉”

时间:2011-10-26 13:1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长民 李明坤

图为:各国规划师参观武汉火车站 记者程铭 摄

 

  中国规划网武汉10月26日电 记者王长民 李明坤 昨日上午,“第47届国际规划大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开幕,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权威规划专家,将围绕“宜居城市:世界城市化,应对新挑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大会将围绕“宜居城市”的主题,开展多专题研讨会,并针对“宜居武汉”建设,特别举行“武汉专场”高端论坛。与会专家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共同研讨城市发展策略,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建设可持续发展、宜居繁荣的和谐城市家园。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是全球性资深的职业规划师团体机构,成立于1965年,是联合国、联合国人居署和欧洲理事会承认的非政府组织,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咨询地位,由其组织的国际规划大会是国际规划界最高级别的会议。

  2009年,《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被第45届国际规划大会授予“全球杰出贡献奖”。

  ◇相关新闻

  全球青年规划师描绘百年后,武汉的地标是水和岛

  昨日,来自全球的26位青年规划师共同描绘2111年的武汉:从外形来看,武汉就是由多个相互连通的湖泊以及分布在湖中的岛屿组成,武汉的地标就是水和岛。

  为百年后设计武汉的起点位于杨春湖,通过快速的高铁系统让武汉与外界相连,进城后,就进入了一座“水和岛组成的”生态新城:以长江为轴,整座武汉城分为四个大的区域,左上为汉口,左下为汉阳,两区之间有汉江相隔;右上为杨春湖区域,右下为东湖水域。

  四大区域又包容若干个湖,这些湖围绕在城市的四周,湖与湖之间又分布若干个岛,岛与岛之间有地铁、船等相连。不同的岛功能分区也不一样,有的是居住区,有的是混合区,有的是工业区,有的是商业区。为保护水体景观,对岛上楼房的高度也有控制:居民区一般只建3-7层,商业区也只建6-10层。而对居民区的道路,26位青年规划师认为应加宽到50米。

  “武汉作为百湖之市,就应该让水和岛屿成为武汉的另一张‘名片’。”这些青年规划师还建议,在实现这些设想时,不要一哄而上的动工,要一步步地施工和建设,因为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也可以随意修正调整规划,把武汉打造得更宜居。

  发展公共交通、科学管理工地、控制私车数量

  顶尖规划专家为武汉拥堵开“药方”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更多的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伊斯梅尔

  修再多路桥

  不如公共交通

  “金融危机给很多国家造成较大的影响,他们都想发展经济,但这并不能成为城市不宜居的借口。”伊斯梅尔说,现在全球已有超过30亿人生活在城市,预计未来将还有20亿人生活在新建的城镇里,如何让他们的生活更宜居,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新课题。

  怎样才算是宜居城市?伊斯梅尔说,宜居这个概念,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内涵,每个城市的个性都不一样,因此宜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低碳环保,污染严重的城市里会让人不舒服;比如地理条件,武汉有山有水,已经有了宜居的地理优势;再如生活习惯,宜居城市要适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城市的规划者要因地制宜。

  伊斯梅尔建议,武汉要建设宜居城市,交通规划不能忽视,“对交通拥堵,我的观点是,一座城市,哪怕修再多的路和桥,都很可能仍然会堵车,最重要的解决方案都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更多的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可让三镇人口和就业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相平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

  三镇规划应

  减少过江压力

  武汉的交通拥堵,李晓江认为是“双重高峰”带来的压力。一是城镇化发展的高峰,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和生活,他们必然加大城市的交通压力;二是机动化快速发展的高峰,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导致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更大。

  “所以,城市的交通拥堵不能说‘解决’,只能说‘缓解’。”多次到武汉调研过的李晓江说,武汉特殊的“两江三镇”地理环境,导致过江交通成为拥堵的最大瓶颈,因为架桥或修隧道的工程量太大,且能容纳的交通量也有限。

  李晓江建议,武汉应在城市布局规划上多下功夫,比如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镇之间的交通都需要过江,这无形增大交通流量。在城市规划上,可考虑让三镇的人口和就业以及相关的城市配套设施相对平衡,如住在武昌的市民尽量在武昌上班和上学,尽量减少过江次数;另一方面,还是应首重发展公共交通。

  “把主干线的工程施工解决了,武汉的交通阵痛就缓解”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崔功豪

  科学有序

  管理工地开工

  “太多工地施工给交通带来的影响,不只是武汉一座城市的痛,大城市都会经历这种阵痛。”来自南京的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崔功豪对武汉交通的未来充满信心。

  崔功豪以南京为例,在南京地铁1号线、2号线通车前,因大量的施工工地占据主干道,南京的市民也非常痛苦,扬尘、噪音最让人受不了,就如现在的武汉一样,武汉地铁2号线的施工几乎都是主干道,工地、车流全都挤在一块,“我预计武汉市民再多忍受2-3年,等汉口、武昌以及联系过江通道的主干道修好,地铁2号线通车后,情况就会好转,因为道路上没有工地了,市民也可选择地铁出行了,交通压力就不会太大。”

  不过,崔功豪也建议,在5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也要有科学的管理,有序的操作,哪些工程先开工,哪些工地不能同时开工,力争既要保证施工力度,又尽量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新加坡要进城的私家车,若车内乘客少于3人,则要交费”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前主席皮埃尔·拉孔特

  四种成功经验

  武汉公交可参考

  皮埃尔·拉孔特说,在1973年时,法国曾推出一项规定,每个用人单位应在工资里预算1%用于公交出行,如一个单位有9人,用人单位要么为员工提供公交车的车费,要么按工资1%的标准缴费,这笔费用政府会用于城市的公交系统。

  在法国波尔多市,买票是在公交车站里进行,买好票才上车,节省每一站的停车时间。在中国的昆明也在尝试这种模式,据说效果还不错。

  1975年时,新加坡曾有一项法规,要进城的私家车,若车内乘客少于3人,则需要交费,若是3人以上,则可免费进城。在新加坡开车进城的地方,会有一些排队区,人们等候着乘客少的私家车经过,以便搭“顺风车”。2000年后,新加坡改进电子收费系统,收的是“拥堵费”。

  在瑞士苏黎士的公交车左下方,会安装一个感应器,能感应到车前方的信号灯,只要公交车行驶到信号灯路口,信号灯就会自动变成绿灯,保障公交车可一路不会遇到红灯。

  城市应有自己的气候环境图,要给城市留下交通通风道。

  ——香港中文大学

  建筑学系吴恩融

  城市应规划

  交通通风道

  吴恩融说,香港在规划建设设计时,都会参考香港都市气候环境图,这张地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城市的交通环境状况和特征,告诉人们街道的通风情况。

  他说,每个城市地理位置不同,通风情况也不同。每个城市应有自己的气候和交通环境图,制定舒适度的环境标准。

  “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形成可持续的交通网络”

  ——肯尼亚国土部专家

  奥斯汀·马赛德

  应适当减少

  私家车数量

  奥斯汀·马赛德认为应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同时适当减少私家车的数量。武汉有免费的公共自行车。“我感到武汉的私家车有些多。”奥斯汀·马赛德说,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城市必须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等。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形成可持续的交通网络。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