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吉市人口规模发展的调查报告
人口因素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环境因素,城市人口承载力对区域人口容量大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决定力。随着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和长吉图开放前沿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把延吉建设成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课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为此,市委财经办对延吉城市人口承载力与适度人口规模做了专题调研。
一、城市人口承载力与适度人口规模的简要内涵
城市人口承载力是指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适度人口规模是指在可预见时期内,为达到居民主观上对于个人教育、健康、交通、住房等社会生活各方面达到最大满意度,以及客观上在合理利用资源、保障生态环境、满足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达到生产效率、个人、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能承载容纳的适度人口数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整体性特征。适度人口规模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大子系统及其各组成元素。
(二)动态性特征。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的各个系统处在不断的演化进程中,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整体系统的发展。
(三)可调控性特征。在影响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的各个系统中,存在若干个主要的参数或杠杆作用点,从这些灵敏度较高参数的调控入手,能有效地改善制约人口规模各系统的状况。
(四)开放性特征。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大小不能仅考虑城市内部系统的资源,还应充分考虑城市从外部获取资源能力的大小。
二、制约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1)就业岗位数量。就业是城市居民的主要谋生手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其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呈正相关。
(2)生活水平。生活水平不同,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不同,消费能力也不同。一般地,城市单位人口的生态作用强度与
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城市设施承载能力
(1)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越完善,城市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就越高,吸引力和辐射功能就越强。
(2)商业、教育和住房设施。如果商业服务设施不足,则使城市人口容量减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城市不能满足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日益增长的需求,则使城市人口容量减少。
(二)经济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难以满足多个大城市发展所需市场、腹地空间等资源。一般情况在特大城市的附近很难再形成大城市。
2、交通条件。联接中心城市与市场腹地的交通条件对城市的发展影响至关重大,交通体系便捷畅通,城市发展就快而大,相反,城市发展就慢而小。
3、区域分工。一个城市所承担的区域分工角色对该城市的经济结构、发展定位和发展规模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
(三)资源环境因素
1、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城市的空间规模,土地资源的供给能力直接影响了城市的人口容量。
2、水资源。随着城市规模、生产规模的发展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矛盾日显突出,水源不足是制约城市人口容量的主要瓶颈。
3、城市环境容量。高密度的人口通过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对环境施加了更大的压力,造成城市生态系统的恶化,
它构成城市人口规模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延吉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
(一)延吉城市人口规模发展利弊因素分析
1、延吉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的有利因素
(1)经济地理和交通条件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延吉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我国参与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核心地区支点城市,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公路和空港等多种交通条件高效顺畅,促进了城市的开放发展,为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等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三次产业结构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2009年我市三次产业构成比重为2.0:42.3:55.7,依然保持了“三、二、一”的较优型结构,较大比重发展规模的二、三产业为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创造了条件。
(3)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2009年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体现居民生活水平的我市居民年末储蓄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三项指标分别达到197亿元、91亿元和14965元,位列全国百强县35、45和89,较高的生活水平对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起着拉动作用。
(4)完善的城市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天池大桥、北出口等相继建成通车,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延吉大桥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布尔哈通河和延吉河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两岸景观宜人;热电厂、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使用;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的更加完善,宜居环境的建设为城市人口增长提供了基础支撑。
(5)城市发展定位和区域人才需求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把延吉建设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前沿功能区、长吉图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民俗文化中心、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综合型服务基地,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人才聚集奠定了基础。
2、制约我市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的短板因素
(1)城市发展空间和人口密度不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我市建成区面积为41.2平方公里,城市空间腹地狭小,且2009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557人,已接近基准10000人标准,虽人口容量尚有余地,但发展空间不大,将成为制约我市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
(2)水资源供给不足不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我市城市日供水能力为11.5万立方米,日用水量为13万立方米,余缺量达1.5万立方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21升/人·天,低于全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平均水平(138.2)的14%,水资源已成为我市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3)产业基础薄弱和经济总量小不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我市产业结构不优、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创造不足,高端人才,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人才施展平台偏低。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72.2亿元,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只有20户,经济发展缺少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已成为制约我市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
(二)我市适度人口规模的测算
影响和制约我市适度人口规模的短板因素是城市建设用地、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三项指标。现将我市城市适度人口规模具体分解为土地资源适度人口容量、水资源适度人口容量和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适度人口规模。
1、基于建设用地适度人口规模的测算
所谓基于建设用地的适度人口规模,是指在未来一定的时间段内,以与我市可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要求相适应的城镇常住人口的人均用地规模,以及常住人口区域城镇化水平下,估算在我市区划面积下的适度人口规模。
我市土地总面积1748.3平方公里,2009年城市建设用地41.2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建设用地81.78平方米。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到203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将达到80平方公里。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设定2030年我市城市建设用地采用Ⅲ级规划标准,即人均建设用地范围为90.1-105.5m2。根据我市村镇建设用地现状值较高的状况,参照《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规定,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减至150 m2以内。我市2030年城市和镇区人均建设用地分别测定为100 m2和150 m2,极限水平测定为60 m2和100 m2。
根据我市2005-2009年城市化发展趋势(表2-1),我们预测到2030年我市城市化率将达到95%。以城市化率作为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权重,以(1-城市化率)作为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预测2030年全市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根据以上数据测算,我市2030年基于建设用地的适度人口规模为78.05万人,极限人口为129.03万人。
2、基于区域可供水量适度人口规模的测算
所谓基于区域可供水量的适度人口规模,是指在未来一定的时间段内,以与我市可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要求相适应的城镇常住人口的人均用水规模,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下,估算在我市区划面积下的适度人口规模。
根据我市2005-2009年城市供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变动情况分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占综合供水总量的58%, 城市综合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12升/人·天。
2009年数据表明,我市给水工程年供水量为2913万立方米,其中,城市居民生活供水1914万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21升/人·天。延吉日缺水1.5万立方米,其中人均生活用水短缺54升/人·天。即我市生活供水量达到人均175升/人·天以上,才能满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确定的给水规划,到2030年,全市供水总量为7300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供水4234万立方米。
根据目前我市城市人均生活用水状况,参考《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80-135升/人·天)和同类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情况,假定2030年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为175升/人·天,极限方案取人均综合生活用水100升/人·天。 本着适度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标准,缩小城乡生活差距的原则,确定2030年人均生活用水指标为150升/人·天,极限水平取80升/人·天。
以城市化率作为城市人均用水量权重,以(1-城市化率)作为村镇人均生活用水量权重,按照加权平均法预测在适度方案下,2030年,我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73.25升/人·天。
根据以上数据测算我市基于可供水量的适度人口规模为66.96万人,极限人口规模为117.17万人。
3、基于地区生产总值(GDP)适度人口规模的测算
所谓基于GDP的适度人口规模,是指在未来一定的时间段内,以与我市可预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要求相适应的城镇常住人口的人均GDP规模,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下,估算在我市区划面积下的适度人口规模。
数据显示,2009年我市GDP为172.2亿元,从2001-2009年我市GDP总量增长状况来看,我市GDP总量平均每年以18.5%的速度增长。考虑到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受经济危机、基数大等因素影响而导致速度放缓,假定我市经济总量每年将以平均15%的速度线性增长,则2030年我市GDP总量为3241亿元
2009年,我市人均GDP为34180元,2001-2009年,人均GDP平均每年以14.99%的速度增长。考虑到经济增长等因素,假定2009-2030年人均GDP平均每年将以12%的速度线性增长。则2030年我市人均GDP为369275元。
根据我市目标年GDP与人均GDP指标数测算,到2030年我市基于GDP总量的经济适度人口规模为87.77万人。
(三)我市人口发展规模测算的结果
1、对我市2030年适度人口规模范围及点估测
我市2030年适度人口规模范围为67-88万人。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适度人口规模明显大于资源适度人口规模,说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环境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尤其以水资源测算的适度人口规模最小,为66.96万人。对三种模型预测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平均,估测我市2030年适度人口规模为77.59万人。
2、对我市2030年人口容量极限点估测
人口容量是指某一城市的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支持的人口规模。适度人口规模区间反映的是人口变化相对安全的一个范围,为了对未来人口图景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将对三种模型预测的极限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平均,估测2030年我市人口容量极限点为111.32万人(见表3-2)。
3、对我市2030年实有人口规模的估测
鉴于我市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对我市经济、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将对流动人口、适度人口和极限人口规模进行系统综合分析,估测我市实有人口规模。根据2006-2009年我市流动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年均占户籍人口的24%上下。
按照经济发展与流动人口增长的规律,到2030年全市流动人口约在25万人左右。因此,到2030年全市实有人口规模应控制在111.32万人以内,其中,户籍人口控制在85万人以内,流动人口控制在25万人左右。
(吉林延吉市委财经办“东部中心城”课题调研组) 中国规划网长春11月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