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延吉市建设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战略构想

时间:2010-11-01 11:4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课题组

延吉市委财经办《东部中心城》课题组

 

前  言
 

    延吉市区域总面积 1743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50.38万人,地区生产值172.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18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7.48亿元。近年来,延吉市全面实施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场化经营管理、多元化投资建设、区域化总体布局、开放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赢得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竞争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完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前沿城市经济布局,增强辐射带动延龙图发展的能力,加快提升延龙图在长吉图先导区中的开放前沿功能,加快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特专题研究提出《延吉市建设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战略构想》。

    构想范围

    延吉市行政辖区范围,构想总面积1743平方公里。

    构想期限

    本构想期限自2010年至2020年,近期构想至2015年,远期构想至2020年。

    构想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2009-2020)

    4、《延龙图城市空间发展规划》(2006-2020)

    5、《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6、《延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构想重点

    1、明确延吉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2、拟订区域发展规模;

    3、制定区域空间与产业发展规划,包括城镇体系构架、产业布局规划等;

    4、完善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如道路交通体系、市政工程基础设施体系等;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1、独特的区位优势。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地,中、俄、朝三国接壤的图们江区域。东直距中俄边境60公里,直距日本海80公里,南直距中朝边境10余公里,以延吉为核心,属于两小时经济圈。是我国参与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核心地区支点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城市、延龙图核心城市、连接长吉腹地与窗口的开发开放前沿城市和节点,也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拥有参与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的优越地理位置。

    2、良好的资源条件。延吉市自然资源丰富,地上有700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和草原,800多种经济植物和几十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地下有储量大、品位高、质地好的原煤、石油、天然气、大理石、矿泉水、硅石灰、麦饭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地表有大米、玉米、烟叶、人参、药材等农作物和土特产。旅游资源独特,保留着传统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水电资源丰沛,土地成本低,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并提供成本优势。

    3、丰厚的人文优势。延吉拥有延边大学、科技大学、职工大学、财贸中专、技工学校等多所大中专院校,人才储备充足。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全市科技人员万人拥有率达到541名,高于全国和吉林省平均水平。韩、日语人才多,利于对韩、日经济交流合作与发展。延吉劳动力成本比大连、青岛等沿海地区低,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延吉是朝鲜族聚居地,与朝、韩民间有亲缘关系,特殊的人文优势吸引了韩国企业,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

    4、叠加的优惠政策。延吉是享受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的叠加区,投资回报丰厚。国务院批复通过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和《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延吉处在中国图们江区域发展的核心区,赋予延吉“全国沿边开发开放提供经验和示范的先行先试权”等众多优惠政策。这两大国家级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实施,给延吉加快发展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政策优势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5、较好的产业基础。2009年延吉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0︰42.3︰55.7,产业处于“三、二、一” 发展格局,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农业围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和林业及林地产品项目开发,大力发展“都市型”、“企业型”、“出口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断壮大,农业经济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食品医药、能源建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等优势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现代物流、IT等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6、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发开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延吉民航直飞国内、国际航线13条,机场的运输能力快速增长,铁路可直达国内的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北京、青岛等地,铁路吞吐量不断增加,长珲高速公路、天池大桥等相继建成通车,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布尔哈通河和延吉河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两岸景观宜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供给充足;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显著增强。

   (二)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和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为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延边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1、延龙图一体化进程加快。延吉、龙井、图们三市在地理上连为一体,属半小时经济圈,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把延龙图确定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前沿,将延龙图建设成为图们江区域重要的物流节点和国际产业合作基地,对该地区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更加有利,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与长吉腹地与珲春窗口的对接和融合。

    2、国际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长吉图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为本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核心地位和作用创造了新机遇、新平台,将聚力打造图们江区域重要的物流节点和国际产业合作服务基地。

    3、全球后经济危机面临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遇到的产业升级机会和获取世界金融体系话语权,为我国尤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我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长吉图地区面临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机遇;随着我国扩大内需、产业优化升级等措施的推进,将有利于延龙图区域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强化以内需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将为长吉图地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面临的挑战

    一是发展模式需要创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加快发展不能沿袭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前沿功能和城市带动能力需要提升。延吉核心城市实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集聚科技、人才资源的能力较弱,对长吉图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提高。四是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把加快提升长吉图先导区前沿功能和建设延龙图核心城市作为发展重点,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和综合效益;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相互融合的联动效应;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筹规划培养多层次的专业性园区,成为发展产业、引进外资、研发创新的平台;着力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长吉图先导区前沿功能和延龙图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经济带,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2、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原则。充分发挥资源、地缘和产业优势,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积极引进外部要素,着力激活资源、放大存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升长吉图前沿区域竞争力。

   (2)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先行先试原则。为推进延龙图一体化探索科学的轨道,为建设长吉图先导区前沿功能搭建科学的平台,努力营造敢想敢干、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宽松环境,用创新性实验提升长吉图前沿区域竞争力、成长力和城市功能。

   (3)坚持整合优势,推行一盘棋原则。加强全市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合理确定各镇、开发区与城区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间的分工协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实现全市一盘棋,推动两区与城区、城镇与产业互动发展。

   (4)坚持科学布局,实现集聚发展原则。依托延龙图,支撑图们江区域,优化空间、产业布局,推进集中集聚开发,搭建生产要素流动平台,打造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原则。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区域与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及图们江地区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发达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在合作共赢中谋求新的发展。

   (二)战略定位

    立足核心城,依托延龙图,服务长吉图,面向东北亚,全面推进延龙图一体化,全方位参与东北振兴和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开放,把延吉建设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前沿功能区、长吉图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民俗文化中心、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综合型服务基地。

    1、长吉图开发开放前沿功能区。充分发挥延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强城市周边和对外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延龙图城市整合进程,促进珲春“窗口”与长吉“腹地”有机联动、有效互动的空间布局的形成,实现内联外展、陆海空高效一体的交通网络布局,强化长吉腹地与珲春窗口之间的纽带传导功能,尽快把延吉建设成为联结“窗口”与“腹地”的关键结点。

    2、长吉图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依托经济开发区、新兴工业区和原有优势产业,加快生产要素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培育更有领先优势的产业特色,努力形成立足延龙图对吉林省东部产生辐射效应和聚集效应的中心,打造产业集群,把“两区”建设成为现代企业的聚集区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前沿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成为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3、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充分利用延吉沿海、沿江、沿边区位和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际环保模范城创建步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格局,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深度开放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

    4、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民俗文化中心。深度挖掘朝鲜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围绕“山水风光、边疆特色、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等特色优势,着力打造朝鲜族婚庆、餐饮、服饰、歌舞等民俗品牌,加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对民风、民情、民俗的演绎,全面提升延吉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聚力打造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重点的国际物流中心。

    5、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综合型服务基地。充分认识和利用文化、教育、金融和科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构建现代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高技术产业体系,加大与国内国际区域深度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区域开发合作新格局,全力打造金融、现代物流、国际商务、旅游、软件服务外包装、文化创意等国际产业合作服务基地。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长吉图前沿功能进一步完善,区域整体实力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万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更加活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3:55;交通网更加完备,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为增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开发开放度更高,国际合作服务平台作用更加凸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城市承载、人口集聚功能不断增强,人口规模达到65-67万人,城市化率达到92%左右;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功能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达到国家控制要求,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到2020年,长吉图前沿功能更加完善,区域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特色产业体系形成明显竞争优势,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形成科技创新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图们江开发开放国际商务基地;对内区域合作关系协调合理,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形成并实现物流边界畅通,城市功能更加完备,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良好,人口规模达到75万人左右,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达到95%以上,到规划末期初步实现现代化。

 

三、空间布局

 

   (一)空间结构 

    根据延龙图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发展潜力,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扩大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农村居住空间,优化生产空间,保障生态空间,实现土地空间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城市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企业发展空间、交通空间和其它建设空间。合理确定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序扩大延吉主城和朝阳川辅城空间,加快延吉城区与朝阳川镇的融合,推进延吉与龙井、图们城际交通的对接;充分利用拓展延吉中心城、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的调整和改造,整合零散的工业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开发效益,增加城市绿化空间和生态休闲空间。

    农村空间。包括农村居住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利用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空间,加强农村土地复垦整理,综合开发利用荒山、荒地和滩涂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快中心村规划建设,优化调整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居住空间,提高农村居民点集聚生活、服务空间。

    生态空间。包括林地、草地、湿地和园林绿地空间。清晰界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园林景观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范围,明确保护要求,加强维护修复;加强与城市园林、道路绿化、产业空间相衔接的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永久性绿色开敞空间,提高生态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二)发展布局

    依据区域现状特点、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自然资源条件、生态要求、产业导向和发展格局,凭借区域的交通干道、河道、生态走廊和产业兼容性等要素,以“一城”为中心、两翼为依托、产业功能节点为支撑,构筑“一城、两翼、多节点” 呈点—片状的空间发展布局框架。片区内实现统一集约发展,根据不同条件合并集聚建设,形成片区建设中心,产业集中在产业园区内发展,以综合协调区域产业布局、区域交通系统、大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

    1、“一城”:包括延吉主城和朝阳川辅城。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地处延吉市中心位置,是延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构建“一城”六大功能分区。即,河北综合区、河南综合区、公园文体区、西部新区、北部新区和朝阳川新区。

    ——河北综合区。进行适当的职能疏解,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增加公共活动空间,维护活跃的商业氛围。巩固和强化商业、金融中心、旅游服务与高等教育基地。

    ——河南综合区。强化交通联系,增加游客活动场所各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公共设施及配套建设。建设成大区域的交通集散中心、商业中心辅助区、旅游服务基地。

    ——公园文体区。强化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休闲功能,弱化居住、体育竞技等其他功能。发展成高等教育基地、文化体育休闲基地。

    ——西部新区。加强规划引导,高品质高标准开发建设商业、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大区域的行政、文化、商业公共服务中心,教育培训基地和旅游服务基地。

    ——北部新区。依托良好的环境和区位条件,拉大城区框架,自南向北梯度开发,重点规划建设延吉软件园和物流园区。建成城市综合发展的新片区、高科技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

    ——朝阳川新区。依托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加强规划引导,高规格高标准开发建设,加快与主城区的对接,强化商业、物流服务职能。建设成商贸办公中心、旅游服务基地和物流基地。

    2、“两翼”:东翼经济开发区和西翼工业集中区。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以发展特色园区为载体,以发展产业集群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集聚,加快“两区”空间发展布局的形成。

    ——东翼经济开发区。位于延吉市主城东翼,规划区域面积为11.98平方公里。围绕食品医药、能源建材、电子信息等优势主导产业,以食品医药工业园、能源建材工业园、IT产业园、机械制造工业园、中小企业园等多个特色园区为平台,促进开发区“一区多园”多功能综合性产业空间发展布局的形成。   

    ——西翼工业集中区。位于延吉市主城西翼、朝阳川辅城北侧,规划区域面积为8.67平方公里。依托园区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重点推进工业制造区、现代物流保税区、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和汽车产业园、生物工程园、人参加工产业园、现代食品产业园 “三区四园”空间发展布局的形成。

    3、“多节点”。以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海兰湖高尔夫球民俗旅游度假村、依兰镇、小营镇、三道湾镇、朝阳川镇为重要节点,根据各自比较优势,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集中布局建设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小城镇、中心村,促进人口集聚,推进城市、产业、农村联动开发,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成为提升延吉整体发展水平的支撑点。

    ——旅游度假区节点。依托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海兰湖高尔夫球民俗旅游度假村和小营镇河龙村 “生态民俗园”等资源,规划区域面积为30.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朝鲜族民俗风情园、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项目建设,挖掘民俗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业相关配套产业,优化精品旅游线路,提升产业档次,打造长吉图旅游产业带重要节点。

    ——依兰农牧综合型加工区节点。位于城区北部,规划区域面积为3.5平方公里。依托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采取差异性发展战略,围绕食品、木材加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生态产业园等产业,实施“周边差异化”产业布局,推进城镇建设,在空间和经济发展上与“一城”、“两翼”相对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空间布局的形成。

    ——现代农业区节点。主要指延吉市城区西部的农业生产区,规划区域面积为380平方公里。实施“区域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和推广技术密集型、生态循环型和低成本节约型农业,扩大种养规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突出都市型、出口型、企业型农业发展,重点推进以蔬菜、特产、山珍、水稻生产和畜牧业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空间发展布局的形成。

 

四、产业发展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一)现代农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增值、加工增值和生态增值,提升农业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坚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连片种植,建设水稻、玉米、蔬菜基地;实施东菜西移工程,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比重,创建生态农业品牌,重点发展依兰镇苏子叶、薯类等特产业,小营镇有机蔬菜、“三农”牌圆葱等蔬菜业,三道湾镇五味子、刺老芽、山葡萄等山珍食品,朝阳川镇蔬菜、“海兰江”牌水稻等优势农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畜牧业攻坚工程,加快畜牧基地建设。依托依兰镇韩吉牧业、小营镇养猪牧业,朝阳川镇养牛、养鸡牧业等专业化牧业小区,推行“基地+农户”饲养方式,扩大禽畜存栏,提高规模效益。建立畜牧良种繁育基地,加快良种改良,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促进畜牧业大跨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鼓励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发展食品工业,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朝鲜族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扶持依兰药特综合型集中区、三汉物产、可利亚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农业,提高产业带户功能。

   (二)先进工业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建成长吉图东部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烟草工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分工协作战略,发展烟草及烟叶复烤、卷烟包装、现代烟标印刷等烟草相关产业,着力把延吉卷烟打造成中国烟草“航母”舰队,构建具有较强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及较高信息化水平和装备水平的低危害烟草科研、开发、生产基地。重点培育和壮大“长白山”品牌,走品牌化经营的路子,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食品加工业。依托中国朝鲜族食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各种朝鲜族特色食品加工业,使朝鲜族传统食品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依托现有饮品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白酒、啤酒、米酒为主的酿酒制造业,延伸果汁、饮料加工制造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结构;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无公害粮食、延边黄牛、明太鱼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参茸、哈蟆油、熊胆产品及其它中草药产品等保健食品加工业。

    ——医药工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及生物材料、化学合成药物、现代中药等医药产业,建设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产业基础、技术和资源条件,依托各大院校、医药研究所生物技术中试研发、孵化基地,培育孵化一批生物制品企业。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发展以长白山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引领制药产业发展。

    ——医疗器械制造业。借助现有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基础,完善提升医疗器械产业层次,引导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产业链条多元化,广植根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保持产品的生命力。在发展战略上要坚持走产—学—研—医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要发展高新技术医疗器械、适度发展医用耗材,促进医疗器械产品优化升级。

    ——电子产品制造业。加快电子产品制造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持续创新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图们江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生产和研发基地。扶持壮大域内现有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换代,提升电子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业聚合效应。

    ——机械制造工业。积极承接国内外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突出抓好汽车工业园、农机产业园、精密机械科技园建设。依托华泰现代汽车骨干企业,建立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以汽车制造为中心,汽车零部件产业带配套发展的格局;以插秧机厂为龙头,构建多家农机配套企业集聚的农机产业园和中国北方插秧机生产基地;以功能配套完善高科技园区,吸引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企业聚集,创造条件发展大型整机装备产业。

    ——建材工业。全面提升建材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工程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建材产品,走高效低耗优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发展玻璃纤维及其制品、木塑复合材料、微晶玻璃板材、纳米改性外墙涂料、浮法玻璃、环保微晶石装饰板等新型建材,加快建材工业园建设。                                                                                ——能源工业。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以水电和煤电为主体、生物质能(垃圾)发电为补充、工业余热余气再利用发电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快以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煤、油、气等传统能源向清洁化升级。

   (三)服务业

    围绕打造延龙图现代服务业高地和长吉图东部区域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任务,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挖掘潜力,增强辐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消费性服务业,集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加快构筑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商贸流通业。按照构筑“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要求,积极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方式,深入推进内外贸易融合,加快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改组改造,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型的市场体系。重点改造提升河北区商业圈,培育发展河南区商业群;着力培育现代商业集团企业,实现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建设提升现有商业街区,打造特色商业街;加快建设延吉市综合批发市场,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美食街,开发朝鲜族民俗特色的系列美食,大力发展民俗餐饮业。

    ——信息服务业。围绕“数字延吉”建设,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先导,建成门类齐全、运作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应信息发展需要的高速率、大容量、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传输网;全面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建立以内网、外网、专网、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本构架的“三网一库”行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引导企业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强化社会信息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保障、医疗、教育等社会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产业、资源和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成为长吉图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和图们江区域重要的物流节点。重点支持长珲高铁加快建设,加快国际空港及延龙图区域公路网等对外通道建设,构筑陆、海、空齐头并进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加快建设朝阳川物流基地、工业集中区保税区和商贸物流配送中心等三大类物流园区,形成一批现代物流集聚区;推动传统运输、仓储、货代、流通等企业加快存量资产重组,扶持和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

    ——金融保险业。推动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和服务产品创新,适时引进境外金融、保险机构,促进金融、保险区域融合,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的金融、保险市场,推进金融、保险业向多领域渗透。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规范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积极开拓国际金融业务;促进保险营销方式,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强化保险公司和保险基金的服务功能,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

    ——商务会展业。加快提升延吉国际会展中心地位,健全商务会展业运行机制,把中国延吉·图们江地区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打造成区域性和国家级会展品牌。加快商务服务业发展,鼓励和扶持各类担保、咨询、公证、评估、会计、审计、律师、拍卖、典当、设计、广告和市场研究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知名会展企业落户,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中介代理、会展交易等商务服务,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门类齐全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

    ——旅游业。按照“大延吉、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突出长白山自然风光、朝鲜族民俗风情、中朝俄边境风光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全力构筑以“民俗风情、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异国风光”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新体系。重点推进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海兰湖高尔夫球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文化演艺购物中心、朝鲜族民俗风情园、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项目建设;搞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全力扶持和发展民俗文化、民族特色食品、民族服饰等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加强与周边地区及东北亚的旅游合作,建立健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房地产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完善房地产开发建设、住房供应和服务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供需结构基本合理、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加快建设商务楼宇,提升建设档次;规划建设一批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城中村改造,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住房需求;加强行业监管,严格执行住宅小区容积率、绿化率等规划指标,加快节能型住宅建设;加快建立房地产拍卖和交易市场,规范操作程序;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和预警预报制度。

    ——社区(农村)服务业。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社区便民服务业,大力推进粮油副食品、综合超市、快餐店等便民利民商业服务点;整合社区资源,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诚信度高的保洁、托幼、养老等家政服务公司;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建立健全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五、城乡建设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率先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一)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科学编制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明确城乡发展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城市功能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实现各类规划的无缝衔接和相互促进;适时改造城中村,拆除空心村,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增强规划执行力,强化规划实施的科学性、社会性、强制性和法制性效果,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有序推进的城乡发展体系。

   (二)加快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全面实施城市精品工程战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市场推动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主次干道修建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实施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堤防续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实施游园绿地建设等一批城市绿化工程;加加快实施市政公用、电力、电信、环保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道路和供水排水管网设施有效衔接,提升城市宜居度。

   (三)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六改三化”(即改住房、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改街道;美化、绿化、亮化)建设等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建,村内主干道、支干道逐步实现硬面化;加快推进“新居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农村住房砖瓦化、饮水自动化、网络现代化,不断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加快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现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重点实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网融合,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六、城市功能

 

    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契机,不断推动体制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激活资源、放大存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提升以延吉为核心的延龙图开发前沿产业集聚功能、纽带传导功能、开放带动功能、科技示范功能。

   (一)提升产业集聚功能。依托经济开发区、新兴工业区和原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完善园区功能,承接长吉“腹地”产业梯度转移,进一步提升前沿产业竞争优势。突出项目建设,全力实施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的后劲工程和储备工程,努力抓好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环保、旅游、城市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力扶持卷烟、啤酒、医疗器械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巩固发展商贸流通、餐饮、集贸市场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提升纽带传导功能。坚持科学规划,通道优先,充分发挥延吉在长吉图的前沿中心区位优势,推进延龙图城市整合进程,拓展城市空间,加强城市周边和对外通道建设,实现内联外展、陆海空高效一体的交通网络布局,努力建设成为“窗口”与“腹地”的纽带传导关键结点。加快对外通道建设,重点推动长珲高铁工程延吉段建设,延吉机场扩建项目以及延龙图城际交通网建设;强化城市服务功能,重点完善延吉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城市水、电、气、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提升开放带动功能。勇于担当长吉图和图们江合作开放开发的重要承载者和先行先试者,加大与国内国际区域深度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区域开发合作平台,带动图们江区域全面提升开发开放水平。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主动参与和推动东北振兴、长吉图先导区、图们江区域合作战略的实施,提高延吉外向度,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加强国内外经济联系,拓宽产业合作空间,打造图们江区域重要物流核心圈、旅游、金融服务中心和长吉图地区参与国际开发合作综合服务基地。

   (四)提升科技示范功能。坚持自主创新,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聚力打造成图们江区域科技创新示范区。依托延边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瞄准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沿和方向,培育自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名牌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技术优势领域,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国际教育、人才培训,开展科技攻关、专业咨询、技术推广和专门人才定向培训,打造成长吉图先导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示范基地。

 

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治理,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支撑能力,实现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生态建设

    依据生态服务功能定位和生态敏感度,加快生态功能区建设,构建生态廊道,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保护重要与敏感生态功能区,加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环城绿化生态林建设,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重点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村镇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监测控制、生态保护分级控制等工程,形成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生态廊道建设。加快区域公共绿地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构筑以布尔哈通河、延吉河沿岸绿化带为轴,以公共绿地为核心,以林荫道为骨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重点推进城市景观林、城区公共绿地、环城绿化带建设,加快建设沿公路和铁路防护隔离林带、农田林网等绿色开敞空间,形成“环、带、片、园”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和景观生态走廊,建成国家园林城、卫生城和宜居城。

    ——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水源地保护,建立以三道湾镇和依兰镇为主水源地,以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为节点的饮用水源安全网络。重点实施生态水土保持、五道水库、第二水源上游天然林保护、新水源地开发等工程建设,修复河流生态,开展经济生物资源种群恢复与增殖,实施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净化水资源环境和质量,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

   (二)强化污染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创新环境管理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活污染、企业排污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加快延吉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朝阳川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工业和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提高产业项目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和排放含氮、磷污染物的项目,着力发展低碳产业,防止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到2020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和危险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率接近l00%,城区实现集中供热。

    ——生活污染治理。实施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并向农村延伸,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积极推进垃圾收运体系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保洁力度,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重点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填埋式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到2020年,城区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l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农业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农田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使用自分解农膜,加强废膜回收利用,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治理农业面污染,合理确定畜禽养殖总量和区域布局,改进养殖方式,实施集约化、生态化养殖。到2020年,化学农药和化学氮肥使用量分别削减40%和30%,畜禽粪便处理率提高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入河量削减60%以上。

    ——水流域污染控制。制定严格的区域河流水环境标准,加强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水流域污染治理步伐。重点加强对布尔哈通河、延吉河、朝阳河和海兰江水道及水域的环境管理,建立上下游组织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强化对工业、生活污水的环境风险防范,加强对入河口及陆域排污口的监控管理,严格控制排水污染物总量;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减少和控制农田、林地的残留化肥、农药及土壤含有的高锰酸盐、总磷、总氮等有机污染指标。

    ——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和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等报告制度,推进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污染综合整治;推进环境监控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企业、开发园区、入河口污染排放的在线监测,完善水域生态安全的监管网络;建立健全大气复合型污染检测和防治体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健全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逐步推进排污权交易,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强化对布尔哈通河、延吉河休闲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实施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57吨标准煤。

    ——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以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园区,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鼓励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垃圾发电、余热利用发电等工程建设。

    ——建立节能节水节材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各种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建立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系统,推广城市水回用系统,强化建筑节能等新技术应用,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制定清洁产品生产、使用推行计划。指导和督促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保产品、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产品,完善绿色产品标识制度,倡导公众绿色消费。  

    

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适度超前,加快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支撑和保障能力。

   (一)综合交通体系

    以提升长吉图前沿功能、服务中国图们江地区中心城市为导向,构筑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合理、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铁路大通道建设。围绕贯通长吉和东北、连接渤海湾、加强中东部地区交通联系,强化区域对外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长珲高速铁路延吉段,改造提升现有长图铁路、东部边境铁路,实施连接中东部内陆铁路网工程,论证增加延吉至渤海湾、中东部地区大城市的直达客运铁路线,构建大能力铁路通道。加快火车站功能区建设,在朝阳川新区建设以客运为主的高速铁路延吉站,以货运为主改造朝阳川站,编制论证新建延吉溪洞站,实现车站客运功能分离,提升和优化服务功能。

    ——航空通道建设。优化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升服务能力,根据改革发展需要,规划移地扩建延吉机场,实施军民分设,建设服务长吉图、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港。重点开辟日本、俄罗斯航线,增加韩国航线、国内大中城市航线,提升国际国内航空运能,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区域性支线机场。

    ——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加快公路对外通道建设,完善区域公路网络。重点加强长珲高速公路延吉段维护工作,加快推进国道图乌、东春和省道松老干线公路网改扩建工程,建设贯通区域的三道至朝阳川高等级公路、延吉城区北至长珲高速、延吉城区东至龙图公路、延吉城区南至龙图公路、朝阳川至龙井城区、工业集中区至长珲高速,提高区域公路技术等级和路网整体效率,形成以“三横两纵五联”干线为骨架的公路网络。

    ——城乡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城乡交通建设,改善城乡交通条件,重点推进延吉至长白山延吉段高等级公路、三道至镜泊湖延吉段高等级公路、北张芝公路、朝阳川镇至依兰镇公路改造工程、长白路至海兰湖旅游公路、公园路延伸到延吉西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中环路四期工程、滨河路延伸到朝阳川工程建设。

    ——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交通枢纽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线路,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方便公众出行。重点建设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场站建设项目、延朝新区公路交通枢纽建设项目、延吉河南城区公路交通枢纽改造项目、延吉铁路客站扩建等项目。

    ——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建设。依托“数字延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跨交通方式、跨行政地域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有效连接运输企业和运输枢纽,搭建通畅的信息渠道,促进跨部门业务合作,形成综合运输服务信息化平台。

   (二)水    利

    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水资源供给,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满足城乡生产、生活需求,构筑水资源安全体系。

    ——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完善五道水库供水干线,加快建设第二水源供水干线,论证筹建第三水源供水干线,提高供水能力,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管理,通过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引调水沿线的水资源保护,确保城乡供水安全。重点抓好朝阳川供水工程项目、朝阳川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延吉市区供水管线铺设工程项目、延吉市饮水工程项目、延吉市朝阳川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延吉市依兰河综合治理工程。

    ——加强防洪保障工程建设。加强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巩固完善布尔哈通河、延吉河、朝阳河流域性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提高区域防洪排涝标准和能力。重点抓好布尔哈通河上段拦河坝建设项目、布尔哈通河朝阳川下段河道治理及防洪工程项目、布尔哈通河延东桥至溪洞桥河床治理工程项目、延吉河龙渊桥上游堤防工程项目、布尔哈通河景观桥橡胶坝工程项目、烟集水库综合治理项目。 

    ——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严控超标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备和排污水管线的维护,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重点抓好朝阳川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延吉污水深度处理二期工程、延吉市西部新区污水管网改扩建项目。

   (三)能源和电网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改善供电网络,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满足城乡生产、生活需求。

    ——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加快燃煤发电项目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形成以水电和煤电为主体、生物质能(垃圾)发电为补充、工业余热余气再利用发电的新能源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华能电厂达产达效项目、LCNC汽车加气站项目、农村太阳能路灯项目、公共屋顶光伏发电项目、500KV输电工程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延吉热电厂二期工程等项目。

    ——加快能源供应项目建设。依据煤、电、气能源项目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源供应站布局,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能源供应体系。重点推进热电厂新建工程热网部分工程项目、吉林至延吉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项目、延吉市燃气管线铺设工程项目

    ——完善输变电网络。建设可靠性高、结构清晰、供电能力强的地区输电网和配电网。加快实施升压输电工程,规划新建延吉至敦化平安500千伏线路130公里,规划建设500千伏变电站1座、朝阳川220千伏变电所1座,加快220千伏网架改造与建设,形成环网为中心的供电网,保证电网的供电能力。

 

九、保障措施

 

    要充分认识实施战略构想的重大意义,从提升长吉图前沿城市功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积极参与图们江区域开发合作的战略高度,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先行先试、务实推进,保障战略构想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战略构想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在实施长吉图先导区规划大背景下,按照本战略构想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编制相关领域的专项规划,抓紧推进相关规划项目的组织实施。要从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为战略构想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在战略构想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推动“两个加快”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二)加强统筹协调

    要树立“规划先行”理念,按照战略构想总体安排和要求,结合本部门各自职能任务,制定本部门推进战略构想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强对专项规划实施的指导。市政府对有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要加强域间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战略构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尤其涉及延龙图三市跨区域重大的项目问题,要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共同推进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

   (三)加强政策支持

    要紧紧抓住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机遇,用活、用足、用好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和扶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叠加政策,全力抓好重大国债项目的谋划和地方资金配套工作,进一步争取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交通建设、民族教育、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率先先行先试,创新机制,在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社会资本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研究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为实现区域快速发展探索新路径。

   (四)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战略构想监督考核体系,把战略构想的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考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战略构想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评估,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确保战略构想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做好战略构想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鼓励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积极参与战略构想的实施和监督,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战略构想为契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务实推进,加快提升延龙图在长吉图先导区中的开放前沿功能,加快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开放新局面。中国规划网长春11月1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