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规划委昨发布《北京十二五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城市雕塑)发展规划纲要》 北京市的地铁、桥梁等重点工程及CBD等功能区,将探索城市雕塑提前介入并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昨天,市规划委正式发布《北京十二五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城市雕塑)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首次提出,保障房社区也要规划设计丰富多彩的城市雕塑。 现有小区 雕塑多“插建” 目前,北京市登记在册的城市雕塑已达2500余件。城市雕塑已由过去的单一发展形式,向综合化的公共环境领域跨越,但是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行业、市场等多方面问题。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先,城市雕塑缺乏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多数还是“插建”,导致城市雕塑规划建设滞后、无序现象。其次,城市雕塑管理缺乏上位法规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造成某些建设单位未经报备就擅自在重要地段建设题材敏感、造型粗俗、质量低劣雕塑的现象。 另外,城市雕塑后期维护管理不够,缺乏行业规范。这位负责人指出,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艺术融合拓展的基础性研究和管理有待推进,公共参与的方式和程度需要拓展。 新建社区 雕塑先规划 “十二五期间,除公共场所外,还将选择基础新建社区,引入城市雕塑规划。”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的重点工程及重要功能区都将提前介入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其中包括,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组织研究特定线路、特定站点、特定环境公共艺术的设置,在其限定的空间,选取合适的内容、表现形式、工艺和材料,提前介入艺术创作,完成建设。做好未来科技城、丽泽金融商务区、通州运河核心区、金融街、CBD、海淀北部地区等重点功能区的城市雕塑规划设计。促进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三期启动,筹划北京雕塑展览馆建设。 十二五期间,城市雕塑还将进社区,新建社区将引入公共艺术规划,试点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选择有条件的社区,编制公共艺术和城市雕塑建设规划,前期介入规划设计,组织艺术家结合项目创造,规定投资比例的具体要求,跟踪实施。 社区雕塑将亲民近民 北京市规划委黄艳主任表示,十二五期间,将通过“规划一批、新建一批、策划一批、完善一批、培养一批”的实事入手,推进城市雕塑向公共环境艺术融合拓展。公共场所的城市雕塑规划设计要建设有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高品质艺术项目;进入社区的城市雕塑要结合保障房、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亲民、近民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精品;还要通过征集、展览等活动,储备具有民族特色、反应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设计方案,有条件时推进建设。中国规划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崔海燕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