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城市雕塑 >

“中国城雕”应抢占城市文化制高点

时间:2010-10-03 15:4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饶 翔

——专家总结中国城市雕塑创作经验

 

  “60年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文化部主办,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承办。展览全面展示了新中国60年城市雕塑的辉煌成就,清晰地梳理了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60年的发展脉络,评选出“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60件,“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提名奖”40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庆丰收组雕》《全民皆兵、陆海空组雕》《风凌霄汉》《中国现代文学馆组雕》《开荒牛》《黄河母亲》《盛世莲花》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主题和风格的优秀城市雕塑尽数囊括其中。这不仅是对已取得的成就的总结,也为中国未来的城雕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参照。

  城市雕塑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是艺术地记录国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中国的城市雕塑的发展历史较短,近百年才有现代意义的城市雕塑,真正的蓬勃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间。然而就在这样短的一个时期内却呈现爆发式发展,规模空前巨大。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评论家邹文介绍,中国的城市雕塑在产量上近30年是以往300年的总和。“城市高速发展,雕塑所依托的载体、空间、场所都发生了变化,城市雕塑也就大兴。”他认为,中国的许多艺术长期寄存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下,没有哪一个艺术门类能像城市雕塑这样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紧密联系。中国由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需要文化的前导,必须有一些艺术主动去适应并切入到这个进程中。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城市雕塑完全是被城市化的进程所裹挟的艺术,“城市雕塑代表中国的美术贴近了中国城市的运动痕迹,成为文化和艺术干预城市化、配合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是美术工作者的荣耀”。全国城雕委委员、雕塑家曹春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城市雕塑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因此被广泛地探索、应用,给我们中国的艺术家提供了很好的艺术舞台和机遇”。他列举了近30年来一些较为成功的城市雕塑,这其中既有兰州的《黄河母亲》、深圳的《开荒牛》、珠海的《珠海渔女》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又有长春雕塑公园、青岛东海路城市雕塑等雕塑群落。在他看来,这些城市雕塑成功的经验在于,很好地结合了自己城市的环境和地域特征,作品为群众喜闻乐见,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城市雕塑所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专家们的普遍忧虑,整体水平不高、精品率低是他们对于中国城市雕塑的总体判断。艺术评论家陈履生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城市雕塑不像西方那样具有悠久的传统,同时大量的城市雕塑不能和城市的整体风貌相结合。他把那些粗制滥造、破坏了整体自然风貌和文化风貌的城市雕塑视为一种“文化垃圾”,“一些移植模仿的西方式样,反倒可能破坏了我们自身的文化。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城市雕塑在当代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但是现在这种普遍化、泛滥的城市雕塑,尤其是文化垃圾,是需要反省的”。邹文认为,中国城市化的力量太强,城市雕塑爆发式的增长太过猛烈,是导致精品率低的根本原因。一些艺术家觉得自己是卖方市场了,就把自己的作品大量地往公共空间输送,这其中有大量的经济利益,在这种频繁快速的输送中,质不如量。城市雕塑的创新周期缩短,为数不多的一批人在提供作品,这也导致了自我复制,整体上没有创新,虽然产量很大,但陈旧感很强。雕塑的技术性不可速成,要成为雕塑专家的几率不是很高,不大的一支创作队伍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由于利益驱使,不具备专业创作能力的人员也加入到这一领域,甚至有雕塑厂家根据图片直接翻制,取消了策划和创作。与此同时,邹文指出,雕塑家的自我膨胀也是需要加以反省的,这种意识和行为包括“把雕塑当做个人作品的放大呈现,把强烈的个人主观的东西不经考虑不经甄别地进入公共视野,把城市雕塑当做张扬自我的最好的场所”。曹春生认为,艺术家的经验不够、责任感不强,以及领导者的认识不足都是造成中国城市雕塑问题的原因所在。因好大喜功而并非根据实际需要出发而赶制的“首长工程”“节日工程”,是不尊重艺术规律的表现,往往会导致艺术上的失败。

  针对中国城雕界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专家们呼吁一种精品意识。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盛杨说,城市雕塑是建设在中国城市环境当中的公共雕塑,和一般的雕塑有不同的特色,“它不是美术馆,不是博物馆,也不是一本画册,它是处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因此它构成了一种公共性,你爱看不爱看,都离不开这个环境”。正是由于这种公共性和永久性,提倡城市雕塑的精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曹春生看来,城市雕塑应该“对大众服务、受大众喜欢、对社会负责”。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和艺术含量,内容健康美好、积极向上,承担正面的教化功能,富于原创性和时代感,都构成了精品城市雕塑的评价标准。

  全国城雕委艺委会主任吴为山在新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对新中国城市雕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这篇文章题为《雕塑时代》,它既意味着中国的城市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雕塑时代”,也意味着我们的城市雕塑应该积极与时代对话,去“雕塑”一个伟大的时代——“城市雕塑必须倡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在这里,所谓中国精神是中国人勤劳朴实的创造精神、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崇德尚礼的文化精神和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所谓中国气派是大国风范的泱泱气度。时代风格的创造则是中国以新的面貌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标志。随着历史进步、社会发展,一个更为广阔、开放的文化心态将从悠久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中铸造出时代精神,这是时代风格的魂之所在。如盛杨所言,城市雕塑既要有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功能的多样性的,又要反映主旋律。那种振奋人心、代表民族精神城市雕塑应该是更重要的。  

  城市雕塑应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制高点。正如纽约虽然拥有那么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每当我们想起它时,首先想到的还是那座高高在上、俯瞰城市的自由女神像,这便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标志和制高点。我们热切期待中国的艺术家们也能够创造出反映城市的精神气质的、提高城市精神气概、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经典性的城市雕塑,以抢占城市文化的制高点。中国规划网北京10月3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