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工作思路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支撑,突出培育壮大新兴战略产业,努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9年,黑龙江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动,狠抓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态势。
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黑龙江省在信息产业领域主要取得如下成绩: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汽车电子、机械电子、电力电子等新型电子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航天科技、志阳集团、九州电器、四海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集团应运而生。哈尔滨光宇集团在今年第23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排名第52位,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手机电源电池等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哈工大奥瑞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蓝宝石衬底材料产能在国际同行中位居第3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蓝宝石材料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国内甚至整个亚洲唯一一家能够批量供应4英寸以上蓝宝石衬底材料的企业;哈尔滨汇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磷化锗锌晶体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庆佳昌科技有限公司的砷化镓半导体材料正在实现产业化。
二是软件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及质量不断增强。积极谋划推进软件外包产业大项目,加强呼叫中心建设,已建起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庆市服务外包产业园和黑龙江省联通呼叫中心三个较大规模的园区,全省开展呼叫业务的坐席规模已超过2300席。加强数据处理交付中心建设,承接来自欧美和日本的金融、保险、物流等业务领域的处理业务,全省数据处理集群中相关业务人员已超过3400人。
三是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重点信息化工程进展顺利。重点扶持和培育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已有十余个节能减排信息技术进行了软件产品登记,一些共性的、关键性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在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得到应用。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等环节,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有60%左右的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农业信息化向纵深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是园区基地建设规模质量不断提高,牵动作用逐步显现。依托哈尔滨和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建设黑龙江省软件产业基地;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建成哈尔滨、大庆两个服务外包园区,两个园区规划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200余家;建设专业特色园区,集中建设了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省联通呼叫中心园区和数控机床研发基地等。
2010年工作重点
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是黑龙江省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电子产品基础制造优势、信息技术支撑服务优势、对俄贸易区位优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培育壮大新兴战略产业,努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发挥基础优势,着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一是抓好大项目的建成达产。重点推进投资3.9亿元的锂离子电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80万套的生产能力;推进投资4.6亿元的虚拟激光键盘产品生产线的调试运行;推进铂薄膜热敏电阻器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一期设计产能为年产500万只;推进数字集群通信产学研基地的建设项目。二是搞好LED产业链建设。以我省蓝宝石衬底材料和LED封装及应用产业为依托,引进MOCVD和LED芯片制造等生产环节,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LED产业链条,打造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新兴电子材料产业。利用我省技术及资源优势,加快电子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蓝宝石衬底材料、磷化锗锌晶体材料、太阳能级多晶硅、砷化镓半导体材料产业化进程,开展碳化硅衬底材料和高纯硅烷产业化研究。利用我省石墨、高纯石英等资源发展新型材料产业。
第二,立足产业实际,着力加强软件产业发展。一是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紧紧围绕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外包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中的软件技术应用,加强软件产业服务化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突出发展互联网和电信增值业务的本地化服务,积极鼓励省内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展3G电信增值业务,为相应客户群搞研发设计提供3G互联网服务。二是加速骨干企业培育。确定一批成长性好的软件企业,专门制订发展规划,在资金、政策上给予连续的倾斜支持,加强中介服务,促进交流合作及兼并重组,开展企业管理培训,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展科研机构和软件企业对接合作,形成行业、领域的专项解决方案,提升软件产品的创新能力。在“两化”融合中,以信息化工程建设带动软件产业发展。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人才培训、实训基地,重点引进国际着名软件培训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软件服务业领域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营销和管理人才。
第三,突出优势特色,着力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一是重点推进特色主导产业的服务外包。黑龙江的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石油石化等领域企业的自我服务能力很强,在为本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等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本领域其他企业的业务潜能,扩大外包服务对象和业务规模,促进上述领域外包服务企业在黑龙江集聚,提高特色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开发金融服务外包集中作业基地。围绕打造金融行业外包集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和市场推介,提高省内企业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努力把黑龙江建设成为全国性的金融外包基地和集中作业基地。三是努力打造胶磁数字化基地。针对各传媒机构、档案部门、图书馆大量的传统媒体存贮介质胶片、磁带要转化为电子数据并存储备份的市场需求,以牡丹江传媒集团和省联通公司为依托,开发符合当今信息服务需求的深加工产品及应用,加速建设全国性的胶磁数字化基地。四是加强外埠市场开发。着力加强西欧、美国和日、韩、俄的外包业务市场开发,引导企业继续保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稳固联系,积极为企业在对外宣传、招商引资上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提升承接业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结合两化融合,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在石化、冶金、机械、建材、消费品、现代物流等行业进行信息技术推广运用,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在电机节能、母管制锅炉控制、二氧化硫减排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搞好重点企业信息化改造试点示范,建设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扩展信息化应用覆盖领域。在工业研发设计领域,重点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应用,适应多品种、高质量、柔性生产等工业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领域,推广应用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生产控制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企业管理领域,重点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产品数据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统,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在产品流通领域,重点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强产品市场营销的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工业现代流通体系。三是推进信息化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秩序,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深化政府网站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四是加快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集约化建设,推动建立一批服务于县域特色经济的公共信息技术平台,抓好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推进“信息化下乡”活动。同时,加快推进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人口管理、应急处置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改善民生与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