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城市 > 生态战略 >

长春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市

时间:2014-12-30 08:3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彩娜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既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也是长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任务之一。长春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在未来一个时期,把长春打造成“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森林城市。林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础产业,长春市将从林业实际出发,完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森林拥抱城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为响应中央号召,长春市也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加快让绿色走进整个城市,走进人民生活。尤其是要建设好城市森林,依托大黑山、哈达岭山脉,重点建设好净月潭、莲花山、新立城等城市森林以及机场路风景林带和环城绿化带,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再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

  农田防护林是长春市宝贵的森林资源。目前,长春全市农田防护林构成4.1万多个网格,庇护农田100多万公顷。截止到2013年年底,长春市农田防护林面积达到2.4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591万立方米。

  “长春市形成了以护路、护堤林为骨架,以农田林网为支撑,以四旁植树,荒山、荒地绿化和村镇美化为重点的生态防护体系。”长春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处处长王万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2004年开始,长春市在“三北”地区率先实施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创新农田防护林改造模式,总结并推行了更新改造的“五项原则”和“四项机制”,改造成效显著,长春市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市”、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单位”等称号。

  王万春介绍,“五项原则”即生态稳定、过熟优先、砍劣留优、集中连片和采造挂钩。“四项机制”即建立木材竞价销售机制,增加林木收入;建立工程造林机制,实行包栽包活;建立造林资金保障机制,推行保证金专储;建立活立木流转机制,实现所有制多元化。

  2006年,在试点的基础上,长春市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全市实施。

  林业局提供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数据显示,长春市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实施十余年来,全市累计采伐林木蓄积量250万立方米,完成更新改造面积8000公顷,为全市农村集体和农民增加收入12亿元。

  找准“病根”

  过熟林采伐更新和残次林改造是长春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长春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起步较早,新一代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初具规模,但由于农田防护林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三北”工程一期、二期集中营造的,过熟林所占比重很大。

  王万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过熟林采伐更新缓慢,导致林龄老、病腐严重,部分林带残缺不全,整体防护功能和经济效益下降。

  对于过熟林采伐更新缓慢的原因,王万春分析,长春市过熟林采伐需求与生态效益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追求林木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考虑,树木成熟后就应该进行砍伐,以调动农民造林的积极性。不过,由于农田防护林建设初衷是保护农田、抵御风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发挥生态效益,如果短期内对农田防护林过熟林集中进行砍伐,会降低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果。

  采伐限额不足阻滞了过熟林的采伐更新速度。王万春说,“十二五”期间,吉林省下达给长春市每年更新采伐限额38万立方米。但全市现有熟林蓄积量490万立方米,若全部更新采伐需要13年的时间。“经测算,长春市利用10年时间将现有过熟林更新完毕比较合理。”

  此外,更新改造政策和改造资金不足也制约了过熟林采伐更新。近年来,吉林省实行“采伐一条农田防护林过熟林带就必须配套改造一条同等面积的残次林带”政策以带动残次林改造,但因为改造残次林经济效益很低甚至是没有经济效益,林农或农村集体不愿意改造残次林带,而且改造残次林带每公顷最低需要资金3万元,成本高,拿不出资金,林农或是农村集体想改造残次林也是“有心无力”。

  对症“下药”

  长春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病因”后,王万春建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增加农田防护林更新采伐限额。王万春透露,农田防护林采伐限额管理权限下放到吉林省林业厅,省林业厅已同意长春市利用10年时间更新改造全部过熟林。今后,长春市每年采伐限额将由原来的38万立方米增加到45万立方米以上,“十三五”期间,吉林省林业厅将逐年增加采伐限额,加快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速度。

  第二,调整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规程。为保证农田防护林过熟林及时更新,争取吉林省林业主管部门的同意,在保证防护效益不降低的前提下,调整更新改造技术规程,将残次林带改造与过熟林更新剥离开来,取消1∶1配套政策。

  第三,开展农田防护林残次林带改造“攻坚战”。目前,长春市共有农田防护林残次林带4435条,面积近4000公顷,约占全市农田防护林面积的16%。长春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市残次林带更新改造,初步测算需要资金达1.2亿元。今后,长春市将把植被恢复费、育林基金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残次林改造。同时,通过吉林省林业厅建议省政府出台农防林残次林带改造优惠政策,建立专项补助资金,鼓励、支持农防林残次林带改造。

  第四,建立标准化林木种苗良种繁育基地。随着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步伐的加快,造林苗木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长春将协调省发改委立项,扶持基础条件好、有种苗繁育经验的国有苗圃建成标准化林木种苗良种繁育基地。

  第五,向国家提出“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建议。长期以来,包括农田防护林在内的公益林主要是发挥生态效益。林农在管护中需要拿出诸多费用,而国家多年来对公益林管护投入较少。

  王万春建议,国家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将国有公益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费用分别由原来的5元/亩、10元/亩增加到30元/亩,充分调动林农管护公益林的积极性。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