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缩影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的典型代表,佛山成功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创模实现了经济更强、结构更优、环境更靓。尤其是南海经验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样板,提供了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 后创模时代,佛山如何继续发力?如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质量需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工作总基调,果断提出要以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深化"创模"成果。 高起点规划 PM2.5监测与治理走在前列 在最新公布的《佛山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PM2.5、地沟油、黄标车等多个备受关注的民生热点将成为未来5年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5年,佛山市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持续好转。《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将从注重重点行业减排向全面防控转变,多手段联合推进,与周边城市协同合作控制VOCs和NOX,逐步解决地区酸雨和灰霾污染。 "十二五"期间,佛山将安排约2950万元资金用于完善各区监测站标准建设以及补充相应设备,以完善包括PM2.5和臭氧在内的空气监测站建设,5区至少有两个测点配齐PM2.5 多角度创新 污染防治新思路 PM2.5进入监测视野,说明随着污染防治逐步深入,防治的对象正在发生变化,逐步从工业污染向关系到民生的污染源转变。 佛山生态城市创建本着惠民原则,从处理餐厨垃圾抓起,加快改造提升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运输、处理等配套设施。规范餐厨垃圾管理,有效地从源头上堵住"地沟油"来源漏洞,加快建设餐饮垃圾处理厂,使餐饮垃圾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佛山市住建局牵头制定餐厨垃圾处理实施方案,从回收、运输、利用、处理链条各环节与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相结合。 对于工业污染源,佛山仍然不松手。实施更加严格的分区控制和总量控制,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先减后建制度,对鼓励类项目按"减一增一",其他类建设项目按"减二增一"实施。环境容量不足的区域和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计划的区域,要实行区域限批;对于陶瓷、纺织污染、有色金属等继续实行行业限批;对化工、石化项目实行严格控制。 未来5年,佛山减排的重点将放在关停转接部分建筑陶瓷企业以及整治工业小锅炉。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且减排量较小。《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农业区和农产品周边的工业点源头。同时,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开展土壤环境理性监测。在水源地、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基地、土壤污染严重地区加大土壤环境监测密度,禁止对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二次开发。 全方位发力 农村环保成重点 佛山在部署佛山市"十二五"环保工作时,严格遵照环境保护部的工作精神及技术标准,制定了《佛山市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佛山市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佛山市环保局局长潘志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难题,也是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环保工作的突破点。只有城乡环境统筹规划,同步改善,生态城市创建才能真正体现工作意义。 据了解,今年佛山首先完成全面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并全面启动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此外,所有规模化养殖企业必须进行环保审批,安装污染处理设施,规模化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0%。固体废物处理也将升级,年底前各区都要建成一家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试点。佛山在执行方案里提出,2012年底前,南海、三水两区要率先达到生态县(区)指标考核要求;2013年底前,顺德、高明两区也要达到考核要求,禅城区参照指标要求开展生态建设。2014年底前,全市基本达到指标考核要求,2015年通过考核验收。 目前,全市已有80%的区完成了生态示范村、涉农生态县(区)的创建,在此基础上,佛山市将继续推动整个生态城市的创建。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