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哈尔滨10月7日电(记者 顾硕) 哈尔滨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滨水城市、推进“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松花江流经哈尔滨466公里的资源优势,确立了“以江为纲、以水定城”、做足水文章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围绕“以河网水系定城市发展格局、以水资源承载力定产业布局、以水生态修复打造滨水城市景观”的规划核心。 通过“以水定城”,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哈尔滨制定“以水定城”规划的出发点,把目标定位放到以松花江为纲上,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北跨跃、向南拓展。重点在松花江、呼兰河、肇兰新河、肇东界围合区域,规划了总面积578平方公里的“北国水城”。利用原有湖、渠、沟、泡,通过人工开挖、疏通河道等措施引水入区,构建“二纵、四横、十八湖”河湖水网体系。 “南拓”方面,哈尔滨市规划了面积462平方公里,涉及6个区、县(市)的哈南工业新城。主要是依托哈尔滨传统工业优势,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绿色食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哈尔滨工业实力。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市防洪减灾能力。 实现“以水定城”,拉开城市骨架,需首先解决好防洪问题。为此,哈尔滨规划设计了城市堤防暨滨江景观大道工程,其中,北岸路堤工程西起松北万宝堤肇东界、东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全长约100公里,双向六车道,建成后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加上三桥扩孔和造船厂搬迁,可使北岸堤防抵御300年一遇大洪水。 通过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冰雪旅游和避暑旅游是哈尔滨的两张名片,经过多年培育,冰雪游已成规模,但避暑游发展不够。所以,哈尔滨在编制松花江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时,把发展湿地旅游业作为一个重点,利用松花江湿地资源,着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主要是通过松花江原生态保护和主城区段综合开发,建设综合性风景旅游区,加快发展沿江湿地游和相关配套产业。同时,重点在松花江北岸规划建设了科技创新城、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呼兰利民开发区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园、松江避暑城,结合哈南工业新城建设,形成了推动哈尔滨市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新载体。 通过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在江北,哈尔滨通过“北国水城”水网体系建设,加快打造城乡一体化新型生态社区。在江南,重点以群力新区开发为代表,着力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寒地水乡新城区。在老城区,重点放在“三沟一河”生态环境整治上。哈尔滨规划启动了为时5年的新一轮综合治理,计划投资90亿元,通过污水截流、注入清水水源、河道整治、植被恢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恢复沿岸生态,带动沿河经济发展,打造低碳生活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全面消除河水黑臭现象,基本恢复河流健康,基本建成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景观生态廊道,最终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 通过城乡统筹规划水利工程,同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哈尔滨市大农业发展和粮食稳产高产的实际需要,确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使农田灌溉面积增加到2000万亩,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000万亩,粳稻生产基地扩大到1000万亩,除涝标准整体提高到3至5年一遇。到2020年,基本建成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