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论剑 > 百姓关注 >

“鬼子进村”与历史虚无主义

时间:2011-08-10 11:08来源:光明网 作者:为之

  近日,黄山某景区“鬼子进村”的旅游项目拿国耻来取乐,令不少网友非常愤慨。当地旅游部门把游客扮日军抢“花姑娘”当作是“红色旅游”,除了显露出对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和变相的肢解外,还有“红色旅游”的庸俗化。这早已背离了我们对“红色旅游”的期待,甚至走向了反面。而游客竟也加入到这种“集体丢丑”的表演中,看来,生病的不仅仅是景区,恐怕还有游客和社会(8月4日新华日报)。

  平心而论,“鬼子进村”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一脸“坏笑”的鬼子,一群“无辜”而“不幸”的小媳妇……我们都曾在无数的影视作品中见识,其中不乏“精品”。只不过这次黄山的项目把影视场景搬到了旅游场地。从《地道战》到《地雷战》,再到最近的《举起手来》,抗战电影的“喜剧性”一直是我国电影人津津乐道的。永远是那么滑稽、愚蠢的鬼子,永远都会顶着“膏药旗”,迈着“八字”步,配着《鬼子进村》曲,永远都离不开“巴嘎”、“花姑娘的”、“你的,八路的”等鬼子标志性台词。其实,黄山景区“鬼子进村”的旅游项目也没有突破上面这些内容。在电影里面,小鬼子总会被八路军、“区小队”、“县大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打击,要么地道、要么地雷、要么伏击,小鬼子总是要被消灭的。据说,黄山景区这幕《鬼子进村》,抢了“花姑娘”的小鬼子最后还是要被八路军消灭的。只不过这个“重要的”结局,网友发帖的时候忘记了,而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又忽略了。不难发现,“鬼子进村”的旅游项目截然不会是黄山景区自身的“创意”,顶多算个“模仿”,只不过碰上了“一流的导演”,让这个旅游项目“太逼真”了。因此,如果说这个旅游项目的策划者、批准者、组织者和小鬼子的扮演者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虚无主义的话,那么,引起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还不是他们自身。我们很难说影视作品中的“抗战喜剧”和“鬼子抢"花姑娘"”的旅游项目有绝对的直接的关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影视作品还是旅游项目,如果其蕴含的历史失去了基本的严肃性,都会对人产生一种误导。

  当然,无可否认近几年来已经涌现了一大批较为客观的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然而,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关于我国抗战的印象还停留在“狙击手”层面(《我的兄弟叫顺溜》讲的就是一个八路军狙击手的故事)。虽然,他们在初高中学过历史教材,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还缺乏一个对抗战的整体印象。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大战胜国、联合国五大创始国之一。但是,如果说我们的抗战只是有“李向阳”的“游击队”,“李云龙”的“亮剑”,“顺溜”的“狙击枪”,而我们的对手也只不过是些“呆头傻脑”的小鬼子,那么要说我们的抗战是以自身艰苦卓绝的奋战,以骨岳血渊的巨大代价换来的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胜利,我们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更不用说去说服世界。可以肯定的是,影视剧中历史“公正性”和“客观性”的缺位所带来的后果,远远不只会是“喜剧化”和“戏剧化”之下的“鬼子进村”了。

  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一个任凭人打扮的小姑娘。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历史观的“戏剧化”和“片面性”,对理性的公民社会建立是不利的。此外,信息大爆炸时代,民众信息的获取,将不再仅仅通过学校书本或“主流”影视来获取,民众政治忠诚的培养和执政合法性的获取,不能依靠简单地灌输式教育。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的途径多样,网民往往更加愿意接受一些“非主流”的东西,“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越是遮遮掩掩,“非主流”的各种观念就越发大行其道。事实上,对执政党而言,历史信息的不完整性,在短期内似乎是有力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当一种民众的整体的不健全的历史观成型,其危害的严重程度是难以估量的。事实上,近年来在一些“涉日”事件中,网民的“过度”反应,也不乏这方面的原因。因此,公正、客观、全面、真实的历史是我们“扶正祛邪”,塑造健康历史观的必然选择。这也是执政党引领文化发展,实现现代转型、构建执政合法性的必然选择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并付诸实践,一大批较为客观反映正面战场抗战情况的影视、文学作品涌现,《南京!南京!》、《中国远征军》、《国殇》、《陈诚回忆录》等是其中的代表;越来越多在世的抗战老英雄走向了公众的视野,关爱抗战老兵的爱心活动越来越多;众多的抗战英烈纪念祠、纪念碑得以还原历史面貌……这是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公正、客观、真实之路走得越来越稳健,越来越自信,我们坚信,这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最为有效的办法。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