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城市 > 生态论坛 >

苏州开创低碳社会 共建生态文明城市

时间:2010-11-21 11:5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发展,尽快形成低碳化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对于苏州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建设“三区三城”,落实今年人代会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在年初召开的全市人大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求,市和各县级市、区人大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要把推进低碳社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决定》的具体措施和重要抓手,摆上位置。各县级市、区至少要抓一个低碳社区建设作为试点。通过以推进低碳建设为导向的基层社区建设,普及低碳理念,倡导绿色生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生态文明。这个建议得到了各县级市、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认同。调研认为,在市和各县级市、区两级人大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组织落实,目前,全市范围内的低碳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初见成效。

  营造倡导“绿色生活”良好氛围

  低碳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调研表明,当前我市推进低碳社区建设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健康环保的社区居民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主要是通过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使社区居民能够得到实惠和利益分享的政策引导,树立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建设低碳社区夯实牢固的群众基础。二是推进节能低碳排放的社区设施建设。主要是通过节能设计、利用新能源、采用环保材料、社区绿化等,建设和改造居民住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照明、供热、供水和废弃物回收系统,美化、净化、优化社区环境等,为建设低碳社区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目前,全市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关要求,各地加大宣传力度,在社区居民中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在社区内设置环境宣传栏、公告栏,在部分社区设置环保信息电子屏,依托文明市民学校开设环境保护和低碳知识讲座,在“6·5世界环境日”、“爱鸟周”及“科普宣传周”等节假日期间,开展系列和经常性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低碳社区建设氛围,提高居民低碳节约及生态文明意识。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低碳产业联盟协会,为社区提供低碳产品。举办主题为“助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第四届中国太阳能节暨国际新能源展,展览范围首次从太阳能热利用扩展到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等多个新能源领域,600多家企业参展。平江区举办“巾帼文明和谐行”主题活动,首批命名了20名“马大嫂”绿色先行使者,并向全区妇女发出了“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的倡议和签名活动。金阊区组织“绿色生活在我家”、“低碳生活我先行”、“拥抱绿色地球”、“绿色文明进家庭”等活动,成立“绿色环保宣讲团”,呼吁社区居民参与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和使用手工制品,打造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及行为特征的低碳社区。常熟市环保局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宣讲团,向居民发出了共建低碳社区倡议书,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低碳社区建设;在每月一次的环保进社区活动中增加低碳宣传内容,与居民面对面探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减少碳排放。各个社区都建立了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带头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定期开展社区环境整治、绿化养护、生态调查等活动。在各社区巡回开展“共建生态文明、同创低碳社区”活动,进行低碳宣传;设立跳蚤市场,引导社区居民相互交换闲置物品,物尽其用,减少浪费。

  ——低碳社区建设内容已融入绿色创建之中。全市以绿色社区创建为抓手,将低碳建设内容融入到全市各层面的绿色创建之中。将节水节电、废弃物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推广等内容纳入绿色社区考核范围;将绿色环保、低碳减排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作为评选绿色家庭的重要依据。常熟市拨出专项资金对在绿色、低碳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社区予以奖励,对建成国家级绿色社区奖励5万,建成江苏省绿色社区奖励3万,建成苏州市绿色社区奖励2万,建成常熟市绿色社区奖励1万,有效调动城乡社区创建积极性,促进低碳社区建设梯级发展。作为全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昆山花桥制订低碳城市规划,细化为19项33个指标。提出了发展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碳汇景观、绿色能源、智慧城市、可持续水环境、立体城市、低碳化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工程等10项任务,全力以赴打造真正的低碳之城。

  ——新建建筑实施节能强制标准,低碳社区建设进一步科学规范。

  确保超额完成国家、省提出的民用建筑节能50%的基本要求,同时引导和鼓励建设单位建设更高标准节能建筑。目前苏州新建民用建筑已达到100%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率也达到90%以上。Max未来、丹景廷、招商小石城、岚山别墅等一批项目成为体现低碳理念的绿色环保新社区。

  ——以老新村改造为重点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面展开。按照先易后难、先公共建筑后住宅建筑的要求,制定改造计划,分期分批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在老住宅小区改造上,重点实施了铝合金窗、塑钢窗对旧钢窗的更新,采取增加屋面保温,墙体立面改造,统一加装活动百叶式外遮阳等节能改造措施,既达到了节能改造的目的,也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建筑节能带来经济和生活上的实惠。常熟市财政每年均安排一定的经费专项保障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充分注入低碳元素,通过更换老化设施,实施平改坡工程,铺设清洁能源管道,完善绿色设施建设等,逐步把老居民小区改造成节能、节水、低碳的新型生态小区。平江区结合老新村、老街坊改造、小街小巷改造及平江新城建设做好支管到户工作。对125条街巷的雨污水管网进行了铺设工作,铺设雨污水管道54.9千米,总投资达4200万元,涉及居民21708户。在平江新城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完成率为100%。已完成铺设的管网已与城市管网贯通,纳入了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率为100%。

  ——低碳建设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全市加大推广老新村、老街巷的综合改造过程中节能环保的力度,鼓励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组织实施了一批低能耗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利用的示范工程。常熟市虞山镇琴枫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遵循“科技先导、适度超前”技术标准,注重建筑节能节水,采用新型轻质环保材料进行建设。小区实行雨污分流,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和陶瓷片阀芯防滴水龙头,路灯全部采用节能灯,楼道灯采用电子感应灯,屋顶统一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康居节能示范小区。目前,社区居民天然气使用率达到100%、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率达到46.58%、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有序展开。沧浪区制定《典型居住小区生态试点实施方案》,分别选择双塔街道二郎巷小区、南门街道养一小区、友新街道博雅苑小区进行以“老新村改造后小区生态环境管理”、“建设生态与低碳生活体验”、“新城建设中形成生态概念和绿色生活的新家园”为主题的三个示范小区的创建试点。

     创建工作注重因地制宜、注重创新、注重生态宣传教育和低碳知识普及提升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注重引导与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类组织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9月份将进入总结考核阶段。此外,部分县级市农村集中居住区住宅的节能改造稳步推进。如常熟市在农村集中区建设中,集中开展节能、节水、节电型住宅、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奖励支持力度,对新建小区市财政按每户5000元奖励到建设主体单位,改造小区按每户3000元奖励到建设主体单位,特别是对建成有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的小区,市财政按投入总额50%予以奖励,进一步提高了住宅的节能效率和科技含量。

  ——强化节能设计,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中应用率呈增长趋势。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节能改造的力度,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新建居住建筑推广节能减排项目。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太阳能光热利用开始逐步普及,外部遮阳活动百叶帘、呼吸式玻璃幕墙、智能家居系统等得到了推广使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如工业园区朗诗国际街区,项目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外墙外保温、高效节能外窗、外遮阳、混凝土顶棚辐射制冷制热、24小时持续置换新风、同层排水、隔音降噪、24小时中央生活热水和雨水回收利用等10个方面。国家建设部对朗诗项目的评测为节能80%。目前该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绿色建筑项目。昆山花桥举办“2010江苏台湾周”低碳城市建设展,向市民展示最新的低碳建设成果,来自日本、爱尔兰和中国台湾等地的100家企业和单位展示了最新的低碳实践案例。

  由于我市低碳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对低碳社区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或不统一,而导致面上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由于对碳知识及低碳科学理解或认知度不深,而导致少数干部群众把低碳社区建设等同于普通的创建活动;三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而导致部分基层对低碳社区建设这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存在畏难、厌烦情绪等。这些问题,有待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探索低碳城市建设新模式

  把节能理念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调研认为,低碳社区是未来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广泛动员公众参与、建造节能建筑、利用新能源、采用环保材料、优化社区结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措施,传播低碳生活理念,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节能环保观念,将社区建设成为所有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最适宜人居住的绿色家园,构建低碳城市建设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大力倡导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引导和动员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推进低碳社区建设有着良好的基础,通过今年以来市和各县级市、区人大的积极倡导和推进,各级政府的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建设低碳社区的条件是具备的,为此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把低碳社区建设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建设“三区三城”和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的一项具体措施和重要抓手,形成共识,摆上位置,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信等重要媒体的作用,开辟低碳文化专栏、网站网页、印制宣传画宣传手册、播放公益广告、发布公益短信等形式传递节能理念、传播节能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营造节能低碳氛围,引导市民群众转向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组织开展节能低碳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的“三进”活动。各区街道、社区要组织发动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义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节能低碳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使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倡导“减碳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把低碳、节能理念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二、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低碳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牵头部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运用法定职权,进一步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各级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积极组织开展低碳型机关创建活动。要将低碳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整体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干部和基层自治组织成员、社区居民对低碳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知。要结合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将低碳社区建设作为新当选两委会成员培训内容,使他们树立低碳社区建设理念,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方法。

  三、制定发展规划。将低碳社区建设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加以推进;结合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节能减排要求,以房地产业作为突破口和试点,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我市低碳建筑发展规划的中、长期规划。

  四、确定指标体系。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科学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低碳社区建设指标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制定低碳社区建设的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考核要求,从低碳住宅、社区绿化、生活垃圾分类、废旧电器回收、雨水收集利用等方面综合推进。

  五、加大试点力度。开展低碳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推广一批低碳社会实践区、低碳产业实践区、低碳经济区、低碳城市实践区。通过低碳地产的建设,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运用,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市建设低碳社区、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六、完善推进机制。根据我市实际,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低碳社区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基层自治组织,广泛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合力推进低碳社区建设。

  七、增加有效投入。在社区规划建设改造上,要逐步提高生活设施的配套率。在中小教育、幼托服务、生活便利店、医疗保健、休憩娱乐、固废回收等各种设施等要科学布局、合理配套建设,提高居民的便利度。加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老城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提档升级,确保低碳社区建设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有阵地、有载体。要加快城市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努力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供水质量,减少水资源的无谓浪费。加强社区汽车车库的配套建设,保障社区道路的通畅和社区绿化的维护和发展。要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比例。科学规划,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社区绿化总量,提高社区绿化水平,提升社区的碳汇能力。

  八、加快新兴技术研发。依托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面向应用、面向企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要加强排放监控技术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快发展清洁汽车技术和汽车尾气控制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开发工业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组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等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在社区推进煤气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九、推广节能产品应用。要研究实施高耗能家电产品在苏州市场的退出机制,组织节能产品惠民活动,扩大家用电器“以旧换新”范围和政策扶持,推动太阳能热水器、节水型器具在城乡社区的普及应用。加强家电维修行业的管理,杜绝不必要的大部件更换维修。在有条件的社区推广太阳能发电利用装置。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推广应用秸秆气化装置、沼气发生装置,应地制宜、有效利用农村的资源。

  十、探索建立价格约束机制。借鉴欧美等国家做法,积极探索在价格机制上强化市民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和社会责任。如试行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上开征能源税、税收减免、补贴等规范性的财税政策,推进居民生活用电、用水价格的改革,逐步推广阶梯式水、电价格制度等。中国规划网苏州11月21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