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张掖市市委书记 陈克恭 张掖市市长 栾克军
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城市的标签,是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张掖欠发达,尚未进入工业化阶段,建设生态城市、迈向生态文明似乎有些勉强。但就其本质属性而言,张掖与生俱来就是生态的产物,是一个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是一个典型的绿洲城市。绿洲是张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坐标,水资源是决定这个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的自变量。有鉴于此,绿洲的水资源是有限且相对恒定的,生态是脆弱、易受干扰的。这种客观环境和条件倒逼张掖必须要以水为要素,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于是,我们思考,能否顺应时代要求、响应生态文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和特色通道经济,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主线,积极主动地走出绿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为此,我们积极承办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农科院、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绿洲论坛”,论坛围绕“城市、绿洲、可持续”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形成的《绿洲论坛宣言》,为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张掖建设生态城市的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城市的基本属性 城市。顾名思义,城市是指带有一定防御设施的“城”郭,加上一个集贸交易的“市”,便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其基本功能有两点,一是有房可住、二是有业可从。于是,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留在城市(亚里士多德)。如此,城市也就愈来愈大。由此可见,城市有三个要素属性:规模(面积、人口)、品质(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形象特色)、产业。就如同“家”一样,有房屋、家庭、职业三个要素。城市的产业和人的职业一样,是立“城”之本;而城市的品质如同家庭一样,则更多地决定着人们的幸福。 城市发展的一般轨迹。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始终同工业化紧密联系,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推动城市加速扩展。因此,城市发展的一般轨迹是城市化依托工业化,同时又作为工业化的载体,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发展。所以,人们在建设城市时,往往会致力于工业发展,特别是把工业作为城市发展之基础,并以城市为载体,聚集人、财、物和信息来促进工业的发展。 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城市发展的实际过程可能会偏离一般轨迹。一是若没有主导产业作支撑,由于人口大量向城镇简单集中,便有可能导致大量贫民窟的形成,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二是虽有产业,但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大多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对生态、对环境的破坏极大,时常造成大量的失地农民,威胁到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与人类生存发展的本源渐行渐远,以致于不得不采取措施修复,被迫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艰难发展之路。三是既没有主导产业推动,也没有人口的大量转移,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且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城市发展举步维艰。即便城市发展是按照一般轨迹正常运行的,城市人群也还得面对类似噪音污染、热岛效应、交通堵塞等城市并发症的困扰,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城乡差别、区域差距,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于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成为了人们的期盼,也就成为了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生态城市是要实现整个城市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城乡无大的差别,区域无大的差距。这是英国规划设计大师霍华德勾画的理想城市,又叫田园城市,其核心是把城市生活的方便优越与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耦合在一起,达到农业是高效的(工厂化),工业是循环的(花园式),城市是生态的(田园般)理想境界。 总之,就城市整体而言,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城市形成的过程既是城市自身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又是城市建设者主观能动推动和发展的过程。首先,城市是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亦是自然之元素。我国春秋时期《管子·乘马篇》中论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这是我国古代最朴素的城市生态学思想,俗称“风水”。其次,城市是历史的产物。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痕迹,反映着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岁月变迁。再次,城市是建设者的主观对自然的响应、历史的解读。能否正确反映其自然的或历史的属性,则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品位和去向。因此,城市建设决策者的责任更加重大,决策正确、主观正确响应客观,城市就会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决策不正确、定位不准确、主观不能正确响应客观,就会给城市发展留下遗憾,影响人民生活。二、张掖城市的特殊属性 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具有唯一性,但发展形态绝不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特色趋同。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不同条件下的城市应各有其特色。张掖作为一座绿洲城市,既有其它城市所具备的一般属性,也具有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特殊属性。 自然属性。张掖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有黑河,使荒漠戈壁成为绿洲沃土。黑河流域湖泊、沼泽遍布,芦苇丛生,有其特殊的自然禀赋,湿地之城、戈壁水乡就是张掖的基本属性,也是“金张掖”美誉的由来。 历史属性。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之处,处于我国地形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过渡处天然走廊的中部,历史上就是商贾重镇、丝路要塞。东西文化在此交流,南北民族在此交融,沉积了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现状特征。挑战的一面。张掖农业基础好,耕种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达,农业比重大,但附加值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较大。张掖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城市发展无依托;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发展缺乏支撑。与过去的商贾重镇的辉煌相比,张掖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张掖最大的挑战便是经不起诱惑、不能审时度势,机械地选择既往城市发展的一般轨迹,期盼通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简单捆绑实现现代化。其危险在于,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工业发展没有结果,既有的特色却没有了。 机遇的一面。我们面临的历史机遇非常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大背景和我国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都非常有利于张掖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一是东西部区域发展上的统筹。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中央下了更大的决心,将用更多的投入,更加强调了统筹东西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二是产业结构上的统筹。过度依赖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对应的产业结构所造成的弊端已显露无遗,致使我们所缺的不是工业产品,而是消费市场。所以,必须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可持续。三是城乡发展上的统筹。中央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来部署,按照“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农村工作方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发展阶段上的统筹。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五是张掖自身的时空区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三四线和张掖军民合用机场的建设,打破了张掖交通自古是东西向瓶颈的格局,成为航空、铁路、公路交错的立体交通枢纽,在新的时空布局中,张掖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三、张掖的城市定位和目标 正是基于对张掖自然属性、历史属性、现状特征的认识和国家对甘肃生态屏障、战略通道的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我们确立了“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这一更具张掖组团特色的区域发展定位。这也是张掖在新的时空区域、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环境条件下的自然属性,带有一定的客观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生态建设,上游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中游加快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推进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流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以绿洲安全维护生态屏障。加强生态建设,必须支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退耕还水、还湿地,以保障生态用水。如此,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现代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了立体交通枢纽,张掖的生态优势,绿色农业、民族风情的优势,便与人们对“田园城市”的向往一致而吻合,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将会加快聚集和流动,必将促进特色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一个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就会应运而生、迅猛发展。交通枢纽、宜居宜游的通道优势,将使张掖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兰新线,大力发展特色通道经济成为可能,形成加工通道、物流通道和能源通道。这样,主观与客观的积极响应,使我们工作的重点更为突出,目标更为明确。重点就是生态建设、现代农业和通道经济,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 生态城市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催生生态经济,建设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社会,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走建设生态城市的道路,是改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环境状况的必然选择。干旱区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节水。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并存的现实,决定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举措。过去囿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在张掖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本身就是客观环境的倒逼与主观被动的结合,其实践过程自然也是艰辛而尴尬的。相信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这种实践一定会变得更加自觉和愉快。二是城乡统筹。对绿洲来讲,绿洲效应和湿岛效应都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我们一方面要建设生态城市,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三是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针对其自然属性和自身特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把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四是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城市要有“天地一家,物我合一”的理念,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彰显自然。建设干旱区生态城市,将“干旱区”和“生态城市”两个不同的概念耦合在一起,把干旱区、生态和城市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既是干旱区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对传统生态城市发展理念在特定地域的实践探索。 在张掖进行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既是对张掖古老文明的传承,又是对张掖生态环境的保护。张掖作为干旱区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在建设生态城市上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客观上拥有一种后发优势。把这种后发优势同自身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使客观与主观相统一,张掖的发展就会更加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要求,步入一个全新的科学发展时期。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