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城市 > 生态论坛 >

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和谐发展

时间:2009-12-21 10:5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城市名片
  中山市地处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连广州,毗邻港澳,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5.15万,是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敢为天下先”的中山人民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推进了城市发展。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1409亿元,位居广东省第五,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逾万元。
  10多年来,中山市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长安杯、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等多项荣誉。
  中山市自2004年开展创建全国生态市工作以来,始终围绕“建设生态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在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中山市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赢”。
  统一思想 环保先行
  中山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市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市长与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及各镇的主要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明确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等任务的完成时限,将生态建设工作与政绩考核挂钩,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中山市政府还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编制了《中山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对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生态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成为中山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此外,中山市还广泛发动市民参与,促进环保大宣教格局的形成,把生态市建设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5年来,全市共投入约1700万元开展宣教工作,普及环保生活小知识,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培养绿色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从市领导到普通老百姓,中山全市上下掀起了传播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潮,为进一步改善中山市环境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
  中山市全面开展创建全国生态市活动,努力实现全市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近5年,共投入近100亿元推进12项重点工程建设,分别是:以整治石岐河(母亲河)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内河涌整治;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建设工程,实施组团模式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推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工程建设;建设重点污染源、环境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工程,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实施废弃矿山(矿区)复绿工程;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绿色示范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绿化中山大地建设工程,打造生态林业体系;推进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保护中山“市肺”和后备饮用水源;推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打造沿海生态屏障;加强生态农业培育工程,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工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优化结构 科学发展
  中山市将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远目标,立足于区位条件与资源优势,引入生态经济理念,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经济发展进程,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0.5%。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环保型项目,加快产业集聚,放大优势效应,有步骤地将分散布局的工业转移集中到工业区。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发挥中介组织的重要作用。小榄镇印刷行业协会组织成立的小榄宝绿印刷废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小榄镇400多家印刷企业的污水处理工作。这种以行业协会为主导、政府扶持、企业参与的治污模式,有利于污染集中处理,有效提高了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效能。
  开创生态旅游新格局。开发石岐河景观、五桂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南朗名人故居旅游、民众岭南水乡生态旅游、孙文路步行街、海蚀遗迹旅游等旅游项目,积极打造温泉片区、南朗片区、南区片区、城区片区、长江片区、古香林片区等6大旅游板块,大力推进孙中山故居景区和北台景区两个5A级国家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中山市从2005年起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采取与水费捆绑的形式收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实行BOT模式,引入市场资金进行建设;实行医疗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按住院床位征收医疗垃圾处理费;高水平建设废水集中处理厂和多个工业集聚区,促进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集中处理工业污染;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促进污水处理厂以TOT模式投放市场。
  防治污染 加强监管
  大力推行节能减排。中山市镇两级政府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工作体系。2008年,全市化学需氧量(C O D )和二氧化硫(S O2)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9.18%和8.68%。加快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200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小于0.707吨标煤/万元。鼓励发展区域热电联产、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太阳能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等重点节能工程。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横栏镇投资近300万元建设230多盏太阳能路灯,每年节省电费15万元。沼气利用有新发展全市首座沼气发电站正在筹建,预计每年可节省电费约20万元。
  完善环境监督机制。中山市为强化污染源分级管理责任科学评价企业的环境行为信用状况,分别评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可信企业、环保警示企业和环保严管企业,以绿牌、蓝牌、黄牌、红牌标示,并在媒体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全面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建立系统运行、指挥、出警、查办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配置应急监测、监察工作人员和专业设备,每年举办应急演练,构建和完善环境应急处置体系。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中山市以重污染行业(电镀、线路板、漂染、洗水、造纸及涉铅等行业)环境隐患排查、建设项目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业园区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和环境监管执法,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2万多人(次),现场检查企业2万多家(次),环保、城管执法、工商、水利等部门联合执法190多次,拆除违章建筑1800多间,近100万平方米。全市排污费解缴入库额共1.7亿元,调处环境信访案件9511宗,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共504宗,处罚金额1524.1万元。
  中山市环保局被评为2003年至2005年广东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先进集体,中山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被评为2003~2007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先进集体。
  成效显著 实现“三赢”
  中山市以生态市建设为契机,通过不断的努力,全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三赢”。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绿色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五大支柱产业主导作用明显,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9%。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增加值446.65亿元,增长19.2%,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4091亿元,外贸出口总值187.02亿美元。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中山市COD和SO2排放强度分别为2.115千克/万元(G D P )和2.400千克/万元(G D P ),完成国家总量控制指标;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9.3%。
  环保能力建设不断增强。2007年中山市环保局成立了24个镇区环保分局;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监测大楼和监控中心大楼;投入4800万元建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投入3600万元建设机动车尾气、江河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在线监控系统;投入400万元增加一批环保执法专用车。
  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有休闲体育公园”;完成500千伏珠海电厂至香山线路工程和7个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严格土地管理,土地储备达1.8万多亩;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3%,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2%。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不断发展、永不停步的过程。今后,中山市将按照环境保护部和广东省环保厅的统一部署,不断拓展生态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生态市建设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为广东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