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到现在,在溧水南门河流域的各个单位、小区、校园里,雨污分流纳管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悉,我区实施南门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向外地学习先进做法,并将沿南门河上下游的单位、小区、商家、企业进行截污纳管,不让污染源进入南门河,这一举措,将把南门河恢复成市民记忆中的“小清河”。 此外,现代生活指标已不单单追求经济的片面增长,水、空气等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是衡量生活指标的因素之一。空气清新,碧水荡漾,林地长绿……这些年,溧水市民切身感受着生态环境的飞快变化。而新能源产业的做大做强,也标志着生态经济在我区已生根发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清晰地展现了溧水居民对于生态环境的热切追求和向往。 生态工程保卫碧水蓝天 8月的一天,在省溧中校园里,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着雨污分流工程的收尾工作。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位于天生桥大道与珍珠南路交汇处,以往雨水污水不分,经由下水道流进南门河,污染水质。暑假前夕,省溧中投资175多万元,进行全校雨污分流工作。整体工程全长1600米,通过三条校园主干道的污水管网,串联起学校食堂、卫生间、宿舍楼等多个涉及污水排放的空间。 学校总务处主任张茂发告诉记者:“自校园雨污分流改造开工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工程于7月12日正式开始,原定工期是2个月,但考虑到9月开学等因素,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安全,工人们加快施工进度,利用暑假的时间把学校的雨污分流改造完毕。” 该校实施雨污分流是我区实施南门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通过对南门河流域各单位、企业、商家、学校、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杜绝污染源继续进入南门河,使其变为市民记忆中的“小清河”。 南门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区近年来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一个缩影,我区通过建立健全生态红线规划、管控办法、补偿政策“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突出抓好秦源热电、亚欣照明等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加强扬尘污染整治,严格落实秸秆禁烧,PM2.5浓度控制在市下达计划内。深入实施清水通道和水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高压惩治环保违法行为。通过这些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碧水蓝天被牢牢守护在秦淮源头。 生态建设构建宜居城市 “一年365天垃圾臭味不断、尤其到夏天高温季节,那阵恶臭真心让人窒息,你从来想象不到,我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家住在城西生活垃圾填埋场附近的王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近些年,随着垃圾填埋量日益增多,城西生活垃圾场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投诉的焦点问题。为此,记者也从区城管局了解了相关情况。 “我们将加紧督促改造渗滤液处理工艺,还会利用降低作业高度,对路面进行二次冲洗,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来减少垃圾臭味对附近居民的困扰。”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还将做好垃圾外运处置,预计11月初实现占全区垃圾量的1/2运送至江南厂进行处置,同时加快中转站招投标和建设进度,预计全区所有垃圾将于今年12月底全部实现外运处置。 据悉,对于新旧两个垃圾场,区城管局正在制定封场方案,目前初步的想法是对老垃圾场进行封场,而对于现有垃圾场,要么是采取封场处置,要么是继续送往江南场焚烧处置,具体方案正在细化研讨制定之中。 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垃圾产生也不断增加,垃圾场靠近居民区也带来诸多问题,而实施垃圾外运,正是我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大胆尝试。据悉,随着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如何建立绿色生态体系,构建宜居城市成了区政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两纵两横”生态走廊建设,加快实施S341、溧白路等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8%。坚持公交优先,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溧水的美丽宜居生态环境正成为其引以为傲的名片。 生态经济推进绿色循环 既要守住碧水青山,同时也要保持经济的强有力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生态型经济产业。 我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金龙客车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2.6亿元、16.4亿元,44家配套企业完成产值增长27.8%,引进优质项目17个,中欧新能源电池、中以充换电设备等项目,填补了产业链空白。更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在为市民创造更为舒适的出行环境的同时,也是对保护生态环境划上了扭转乾坤的一笔。 越来越多的电动公交车出现在溧水街头,俨然成为了公共交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筹划于2013年的溧水新能源汽车基地,短短2年间发展成为集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集聚了全南京市100%的新能源汽车客车产能和70%以上的新能源零部件配套能力,是全省产能最大、实力最强、配套最完善、规划最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在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方面,依托生态、人文等优势,加快建设“溧水十景”,开发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方面,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永阳、东屏、晶桥等镇农业园区争创市级农业园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万亩。 我区还将继续深入实施劣质企业淘汰计划,年底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高新引进项目准入门槛,加强节能降耗源头管理。加快工业集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大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力度,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鼓励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的低碳思维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与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逐渐形成共识。 绿色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还意味着要引导公众改变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城乡居民的绿色低碳生活意识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留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继续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的宣传力度,培养市民的低碳意识和低碳思维。让更低碳环保、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新的“习惯”。(沈科达 张宫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