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远离城区,遇上城市发展,原先的平房变成了新小区,家门口还建了全市一流的学校,开通了有轨电车和多条公交线路,并入驻多个大块头三产项目,搞起了商业圈,真能摊上这等好事?对江苏淮安生态新城老百姓来说,六年时间,他们已经完成了从乡下农民到城里人的角色转换。 近年来,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点、难点变为改善民生、赢得民心的最大亮点,淮安生态新城走出了一条民生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路。 一出门就是生态公园 去年12月5日,板闸村拆迁村民孙为国拿到了安置房钥匙,他家的对面是一路之隔的森林公园。“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到这么好的环境。”老孙高兴地说道。 在江苏淮安生态新城,像这样的绿地、公园、景区等生态元素俯拾可见。目前,在这块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土地上,已落实绿地面积达1498.1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51%,基本实现碳氧平衡状态。 以生态、低碳理念打造,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共生,使之成为具有水乡特质和生态示范作用的宜居新城,是生态新城党工委、管委会的战略部署。 为此,新城上下全面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设计、建设、管理之中,努力为新城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生态福利”。建设上,加强推进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着力实施一批生态景观项目,确保每个项目、每座建筑、每个片区都是一个亮点。截止到现在,先后有15个项目成功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实施绿色建筑示范项目140万平方米。新城还成为全省首批、苏北唯一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全国十八家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创建区之一。管理上,新城建立了片长、路段长、河道长“三长”机制,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扬尘污染整治、河道保洁为重点实施了“蓝天、碧水”等生态工程,以公共秩序治乱、公用设施补缺等重点启动了城市建设专项综合整治。去年的“百日会战”更是让新城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安置房变成了学区房 随着新城这几年的发展,原先的淮城镇城郊小学、板闸中学变成了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和大淮中新城校区,学校的教学经验与师资力量也成了全市一流。这可喜坏了附近李渡村、玉兰村的村民,不仅解决了他们住上好房子的问题,还一下子解决了子女上好学的大问题。 2012年8月建成的山阳湾小区,是新城城市发展过程最早建成的一批安置小区,目前入驻农民达到了1340户,其中大部分居民的子女都欢欢喜喜地进了这些学校。如今,周士香的儿子就在她家对面的新淮中念初一。 在城市建设中,生态新城决策者一致认为,加快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配套,是落实城市定位的民生工程,是加快项目推进的重要保障。为此,党工委、管委会一再要求把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整个城区辐射,始终坚持学校、医院布局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去年,与市实小集团在东片区联合建成了一流的实验幼儿园,并顺利实现招生321人,同样坐落在东片区的新城实小招生达到1023人,新淮中更是实现了淮安市四星级高中达线率88%。今年西片区小学也已启动建设,全城幼、小、中教育体系日趋齐全,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围绕新城百姓病有所医目标,党工委、管委会还在全市率先创新与优质医疗机构合作模式,加快专科医院、省级示范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并对接市一院开展辖区定向帮扶。 社区来了知名大卖场 “我们的超市样样都有,价格也优惠,猪肉、鸡蛋这些都比市场上低1块左右。”康体嘉苑小区马玉署所说的这个超市,是位于富城路办事处邻里中心二楼的上海世纪华联超市连锁店,面积2600平方米,已于今年春节期间对外营业。目前,这里还有农贸市场、酒店、银行等多种业态商铺、店面。 “今后,我们会在区域内形成一种相对的密集,同时又很快向周围辐射,着力打造‘社区一刻钟服务圈’,要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享受到更加完善的‘即时服务’。”富城路办事处书记杨志国说道。 在新城,像这样的服务圈还有不少。除了周边这些社区商铺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外,生态新城还在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商圈。随着一批商务酒店项目、景区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以及一些商业综合体的逐步开发,特色商业街区将成为新城发展的新名片,同时这也必将更好地服务新城百姓,必将进一步丰富新城广大百姓的生产生活。 与此同时,一系列其他便民举措也在同步跟进。新城党工委、管委会还从群众关心的民生难点热点入手,先后启动了多个民生工程,明确多个“齐步走”方针,如铺设城区道路、增添公交线路等。现如今,新城再也不是仅有一条翔宇大道,老百姓各家门口再也不是土路、泥路了,去年总里长达到50公里的东西片区主要道路路网全部建成,各个村居还铺上了中心路,公交车也都开到了家门口。 百姓舞台秀出了文艺范 今年3月6日下午,富城路办事处特邀市淮剧二团孙桂标、张飞扬等著名演员,在康体嘉苑旁边的百姓大舞台为辖区百姓送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大餐”。前不久,这里还相继联系了花船演出队和市青少年宫少年演员到此表演。康体嘉苑住户唐雪峰一场没落,他笑着说,“现在是成天看戏,可热闹了。” 现在,新城多个社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社区内原来互不相识的居民很快拉近距离,唤起更多共同生活的记忆,邻里守望相助蔚然成风,社群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为了提供更多的公益文化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近年来,生态新城想方设法多管齐下,着力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是建设和完善了室外公共文化设施,建起了一批文化广场和百姓舞台,增添了户外体育休闲器材,同时,还着力加强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室内文化设施建设。接下来,新城还将围绕打造“一社区一品牌”,进一步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将积极组建业余文艺团队,让一个个社区广场成为社区居民自娱自乐并展示文化风采的舞台。此外,还将进一步开展送戏、送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将进一步联合高校、艺术院校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百姓。 不仅如此,随着生态新城体育中心、大剧院、图书馆等对外运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新城百姓,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将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农民当上了小老板 “当初我们还担心地没了,生活来源也跟着断了呢,没想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老了还能和城里人一样拿退休金。”新渡村被征地农民余二靠,提起这几年自家的变化感慨不已。他现在在山阳湾小区弄了间小门面店,开起了山阳湾大酒店,当上了老板。 “失土不失业,失地不失保。”近年来,生态新城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家门口就业问题当作重大工作紧抓不放,先后出台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并加大与企业联系,加强对新城人员的就业服务、职业技能训练,实行订单式培训。还积极推进就业管理中心实体化,去年,“就业保障民生自助服务终端”一体机实现了村(居)全覆盖,就业管理系统也开始调试上线运行。 与此同时,生态新城还进一步加大了三产项目招引,通过城市发展来根本解决百姓就业。当前,开工一批、签约一批、规划一批的产业格局已经在新城形成,相信随着一批产业项目的相继投产,必将为新城百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必将为更多新城百姓营造更好的创业氛围。
被征地老百姓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大功臣,不仅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就业创业,更要妥善解决其后顾之忧。为此,生态新城从一开始就及时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即征即保工作,实行“财政补、个人交”, 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截止到去年,新城共有7400名失地农民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中,2135人办理了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