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城市 > 生态环境 >

六盘水: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样本

时间:2014-06-16 08:0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 薛云 陈诗宗

  中国凉都、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一系列光彩夺目的城市荣誉背后,折射出了工业城市六盘水推进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足迹。

  如今的六盘水,以煤化工为主的新兴产业链逐步成型,城市亮丽大气,转型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春踩水城春绿、夏末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这座以煤而闻名的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自信、从容,她正以一场精彩“嬗变”,从一座随“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崛起为云贵高原上熠熠生辉的一颗亮丽明珠。

  作为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和重要生态屏障,六盘水曾是生态的“重灾区”:在煤炭的无序开采中,煤矿、洗煤厂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进长江、珠江上游三岔河及北盘江,严重影响流域水质。2007年初,六盘水甚至登上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名单。

  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借助国发2号文件支持六盘水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的契机,决策者提出要坚持用生态文明引领发展,立足“五位一体”总布局,坚持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包容发展、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着力构建绿色经济、宜居城镇、自强文化、友好自然、和谐社会、清明政治“六大生态体系”。

  2003年,六盘水把清凉气候作为经营城市的重要元素,成功举办第一届消夏文化节,昔日这座被外界称为“煤城”的资源型城市惊艳亮相,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商贸、会展等活动广迎四方宾客。10年来,六盘水让这一盛会常办常新,搭建起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渠道,使六盘水逐步实现了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的华丽转身。

  让外界记住凉都,除了清凉,还能记住什么?绿!这是一座被108座山头环抱着的城市,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六盘水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55%增至2013年的43.3%,形成了“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城市风貌。每年的春秋两季,这里的绿色植被更显苍翠欲滴,湖水愈加清澈动人,野鸭戏水、白鹭纷飞成为近年来六盘水频频上演的生态美景,六盘水因此获得了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称号。

  随着一个个公园景点的敞园开放,一座“蓝天白云常相伴,碧水青山映眼帘”的生态宜居城市呈现在人们面前。绿意,更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坚决挡住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工业废物“变废为宝”,将有效资源“吃干榨尽”,全市呈现出“煤灰比煤炭抢手,钢渣比钢铁走俏”的局面。作为“护绿”的延伸,六盘水投资数亿元,建设“城市绿肺”——六个城市湿地公园如碧玉彩带点缀其间,其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也是省内第一个获得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一座地绿、天蓝、水清、气净的六盘水,正以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和充满活力的发展前景吸引着外界目光。近年来,大唐集团、华润集团、海螺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抢滩六盘水,用项目“投票”,拿投资“点赞”。六盘水经济已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在国内资源型城市中树立起一个成功“转身”的典型和样本。

  市委书记李再勇表示,六盘水将继续坚守发展速度不能慢、环境质量不能降、安全生产不能松“三条底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三大战略”,努力建设产业更加优化、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的经济强市。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