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截至目前,西藏从未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也没有酸雨现象,基本保持了较为自然的原生状态,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说。 这要感谢自治区政府和西藏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向巴平措说,为了保护被誉为“亚洲水塔”的西藏不受污染,地方政府投入巨资保护农村环境,控制工业污染,推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当地民众则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 西藏约占中国陆地领土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全区总人口约为280万人。 目前,西藏已建立9个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和23个地、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4%左右,居全国第一。西藏还建立了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西藏生态的多样性,独特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清洁的沼气能源 广袤的农村地区在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农牧民人口占西藏人口总数的80%。 在西藏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嘎冲村藏族村民旺姆家的日光温棚里,大白菜、小白菜、西红柿等蔬菜正吐出绿色的嫩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菜地下面就是牛粪羊粪等有机肥料发酵的沼气池。一根白色的输气管从沼气池通向厨房的沼气灶。吐着淡蓝色火苗的沼气灶上正煮着香喷喷的酥油茶。 虽然沼气在中国其它农村地区早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西藏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很难达到适宜原料发酵的温度,沼气池在冬季产量非常小。 "谢天谢地,我再也不用烧粪饼起火了,”旺姆说。过去,西藏农牧民的日常生活始终伴随着烟熏火燎的情景。 西藏的新型高效能源沼气项目由一个沼气池、一座日光温棚、改造的猪圈、厕所和厨房组成。据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和西藏研究能源示范中心统计,西藏太阳能沼气工程,每年可为每户农牧民节支增收4000元左右,每年节约用柴和煤炭2吨左右,相当于封山育林3000平方米。 旺姆说:“我们家太阳能沼气池花费2000多元,费用全部由国家出。去年,我们乡有200多家太阳能沼气用户,节能、环保的太阳能沼气池深受农牧民的欢迎。” 在使用沼气之前,农牧民们一直用干柴和牛粪烧火,不仅浪费劳力和时间,而且对周边树木的破坏也不小。 新世纪之初,西藏开始在农村推广新型高效能源沼气模式。2006年,西藏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截至目前,西藏近万户农民群众用上了这种清洁、环保的能源。 西藏自治区政府计划今年完成3万户沼气池建设,使15万农牧民用上清洁的沼气能源。计划用10年的时间,在全区适宜地区完成25万户的沼气池建设任务,使125万农牧民用上清洁沼气。 环境友好型项目 西藏自治区政府对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2006年7月,西藏开始试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加强对矿山企业管理并尽量减少对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总工程师陆彦预计,5到10年内矿业将占到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将是西藏具有造血功能的最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为加强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西藏在2007年底全面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逐步健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王保生说:“对达到矿山环境恢复标准的企业,其保证金及时返还给企业;而对于未达到矿山环境恢复标准的企业,将通过其缴纳的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对矿山环境予以恢复,直到达标为止。” 由于保证金收取标准取决于采矿许可证批准登记的面积、有效期、矿种、开采方式以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等诸多因素,不同企业将缴纳不同的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业内人士说,对于诸多小企业而言,准入门槛相当高。 目前,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西藏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修编,整个规划修编着重体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到目前,西藏共发现101个矿种,包括铬、铜、铁、硼等。 继2006年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冻结”砂金开采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今年起在西藏全境禁止开采砂铁矿资源。 2007年6月,西藏全面禁止汞、砷、泥炭的开采。王保生说,“汞和砷的开采污染水资源,泥炭的开采可能破坏湿地资源,砂金的开采可能破坏草原、河流等生态环境。” “只要是影响生态环境的开发项目,哪怕是挖金子我们也不干!”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说。 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具有良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业。去年,西藏接待了400多万游客。 针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藏出台了许多相关环保措施,比如拉萨市规定商场、超市不允许提供白色塑料袋。很多老百姓也自发地到景区清理垃圾。 “三五百万的人流,在采取严格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不会对西藏环境造成影响。即使再增加三五百万人,也没有问题,”向巴平措说。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大量游客和朝圣者涌入西藏,使得西藏的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为此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向巴平措说。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张天华说:“我们建立了青藏铁路环境监测机制,对青藏铁路沿线水、气、声、生态环境开展了连续监测。” “所有在青藏铁路运行的列车上都设有专门的垃圾、污水收贮装置,整个青藏高原不外排污,垃圾污水在固定站点被统一处理。” 去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各项环保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与监测。藏族居民对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为96.9%。 环保部门的调查表明,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活动没有受到影响,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湿地湖泊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标杆,西藏见证了各式各样全球气候变暖的征兆——冰川消融,冻土融化,草原变黄,河流干枯。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研究表明,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大约以每10年0.3摄氏度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长率。 2007年,西藏年平均气温达4.7摄氏度,偏高1.2摄氏度,为近37年来仅次于2006年的第二个最暖年份。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气候分析高级工程师张核真说,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西藏连续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温度明显偏高,近35年位居前五位的暖冬,就出现在2000年以后。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影响下,西藏地区气候也呈现出变暖的趋势,”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宋善允说。“随着全球变暖,西藏干旱、雪灾、局地强降水、霜冻、冰雹、沙尘、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以及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场)火灾、草原虫灾和作物病虫害等气象衍生灾害更加易发和频发,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少,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将投入巨资建设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说,这项投资超过100亿元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涉及2006年至2030年期间包括天然草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人工种草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以及生态监测与监管能力和科技支撑项目等共3大类14项工程。 按照规划内容,规划期内要完成退牧还草1496万公顷,草地修复420万公顷,使77%的中度退化以上草地得到有效保护与治理;林地原生植被保护面积834万公顷,退化森林修复与防护林建设共436.8万公顷,保护与建设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78%;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0.6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5万公顷。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开发局地质地热大队总工程师多吉说,西藏地区植被覆盖面积显著增大,可使冬季风减弱,减少沙尘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影响。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项目实施后,还将使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增加2450万吨,比实施前提高16.3%,“碳汇”功能增强,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