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经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指的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们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建设存在着误区。因为没有自己的经验,基本上是在走其他国家的城市化道路。有关城市化,人口流动的国际经验是:城市化率低于50%,以从农村进入城市为主;超过50%,以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超过70%,人口流动以从城区进入郊区为主,大都市圈阶段人口进入郊区。 在城市化建设的初期,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由于小城市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基本上是以进入大城市为主,这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一个先天不足。而当城市化率接近50%的时候——我们目前的城市化率是45%,甚至在超过50%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口流动都将“以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这样一来,大城市建设又要在城市化中唱主角。 所以,我们看到,从城市化建设之初到现在, 我们的城市化建设都基本上以大城市为主,对小城市、郊区、周边农村的建设,哪怕是进行一些还账式、补偿式的,都被认为是逆城市化之举;城市化建设不仅把优势的公共资源集中到大城市,就是大城市自身,也对小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农村形成掏空效应。 于是,城市化建设就成一个“丁字形”结构:大城市很大,而小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农村很小;大城市人满为患,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小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农村因为没有优质的公共资源,又无法分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丁字形”城市化结构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城市资源被大城市吸走,下端的人享受不到城市化的好处,另一方面是大城市出现城市病,上端的人感觉不到城市化带来的幸福。 城市化要避免“丁字形”,破解城市病,关键要走出误区,一是要扭转错误观念,城市为人而存在,而不是人为城市而存在。人的幸福、发展才是根本。不管是大城市建设,还是小城市建设,最关键的是,人要幸福地、自由地,有尊严地活着。二是不能迷信所谓的城市化国际经验,国情是基础,任何时候都跳不出来。在人稀地广的国家,可以等到城市化率达到70%时再考虑郊区建设、小城市建设,但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在城市化之初,就应当考虑了。 可眼下,我们的眼睛盯着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它们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这些一线城市犹如华丽晚礼服包裹在女人身材上,只让外人看到上面的美好身段,下面是不是罗圈腿、是不是增高鞋都藏在拖在地上的裙尾里。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