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浦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操骥
《吴礼明博士中国杰出企业行系列报道》之六编者按: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总是东张西望,希望能有好的运气。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或玩物丧志,或欲望过盛,或享受太多,或目标太高……其实他要做的只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成功的荆冠就在那座位上放着。 操骥在面临高考时,因家庭变故而无法就学;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却不能自己选择命运。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不如意,他的做法是:命运安排自己做什么,就拼命做一回;但是,当他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时,却绝不放过机会。 一个人能够投入地做一回自己,他就必定能把握住命运。操骥认为,命运是公正的,只要领悟生活的真谛,就不会为命运所左右。生活不是享受,也不是运气,而是不断且踏实的奋斗和进取。 中国出版传媒网上海6月21日电(首席观察员 吴礼明 张建华)操骥是一个工作狂,除工作以外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是读书看报,也只读历史类、经济类书籍。说他不懂生活恐怕没有异议。然而,与他一番交谈后,记者却感到他不但懂得生活,而且对生活领悟得更深。 在操骥看来,生活不仅是消费和消遣、玩乐和享受,生活的范畴要广泛得多,而工作则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你享受工作如享受艺术、品味工作如品味佳酿时,才算是懂得生活。 操骥认为,热爱工作的人未必热爱生活,但是热爱生活的人肯定热爱工作。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感恩生活,进而领悟生活,才会发现原来工作是一种有质量的生活。 操骥接受中国出版传媒网采访 吴礼明 摄
2014年5月中旬,记者采访了上海浦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操骥。他的办公室在浦东东方路上钱江大厦24楼,写字台对面墙上嵌一台液晶电视机,长年锁定在财经频道上,传递着石油、期货、股市等市场行情。长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也时常跳出能源等经济信息。操骥说,经营石油化工产品,对市场行情的把握非常重要,需要分析大量宏观的和微观的信息才能得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因人而异,因此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是因人而异。然而,准确把握行情只是成功的前提之一。在石化行业,谁都知道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巨人的实力,哪怕是各省市国营石化企业的实力,也是任何一家民营企业所不敢企及的。对于民营石化企业来说,无异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弱胜强,以快制胜,以动制静,这是民营石油化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素。
尽管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操骥下海以来还是表现得游刃有余。他靠5万元创业,在这个行业就相当于白手起家。操骥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个人能力和工作热情固然重要,但是从小在生活中所受的影响、对生活的感恩之心,以及对生活真谛的领悟则是更重要的因素。 热爱生活就能创造机会 操骥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那是桐城派的发源地、安徽省原省会所在地,诞生了许多中国第一,比如第一支步枪、第一张报纸等。那里文化底蕴之深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在农村长大,不读一天书,你都不能说他没有文化。他所受的文化熏陶来自家人、邻居和乡亲。 操骥高中毕业了,正用心准备参加高考时,外公突然去世了。他从小就和外公外婆相依为命,而外婆没有工作,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只有18岁的操骥肩上。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放弃高考非常可惜,但他只能选择上班。“这样我外婆就能跟我在一起了,我会一直把外婆送到老。”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分量。
安庆籍老乡、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左)会见操骥(右) 吴礼明 摄
操骥进入安庆石油成为一名看守油库的经济民警。这是国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有的新岗位,其实就是现在的保安。每天倒班次的巡逻、安全检查工作,倒给操骥富余了很多空闲时间。勤奋好学的他,利用这些时间自学了经济、财务,甚至新闻学。内心深处,他依然渴望能够上大学。 对工作的热情,加之当时的企业拨乱反正整顿验收带给了他机会。尽管只是高中毕业,还在基层工作,操骥却充满热情地做很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他喜欢写写画画,单位的黑板报从撰稿到书写都由他一手包办,而且经常更新,员工们喜欢看,领导也喜欢。他的名气不知不觉间就传开了,便经常被借调出去做文字工作。“今天出去搞整个企业的验收材料和报告,明天参与企业公司的一些大的活动。”很快,他被调到油库的计量管理部门。这是技术活,他却一点也不懂,便借来教材,自学专业知识,同时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几个月后,操骥参加全省计量管理的培训学习和华东地区油罐检定员考核,取得全安徽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全国石油计量员证书和华东地区大容器检定员证书。 操骥的学习热情更高了。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又考取了电大。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一旦有机会,他便贪婪地吸收着知识。 操骥在高中时偏重理科,他思量企业需要文科人才,便在电大选读新闻学。电大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被调到工会,做专职宣传工作。 终于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了,操骥更加热情主动。公司创办报纸,成立通联组织,与《中国石化报》社形成对接,统筹各县石油公司,由操骥担任主编。写稿、改稿、划版、校对,每一个环节他都参与。每期报纸排版,他都亲自守在安庆日报印刷厂,一校、二校、三校,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着枯燥的方块字,不管多晚都坚持认真校完。在与兄弟企业宣传部门交流中,同行们发现安庆石油的报纸没有一个错别字。只有做文字工作的人才知道操骥为此投入了多少精力。即便是在企业整个领导班子被换掉的混乱局面下,操骥依旧挑起重担,将企业宣传和刊物出版工作做到最扎实、最稳定。 从事宣传工作以后,操骥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写了很多相关的文章,短短五年时间就有30多万字见诸《经济日报》、《中石化报》、中石化企管杂志等全国各地报刊、电台。这其中有几十篇文章获奖,有些文章还产生了较大影响。1992年他个人还被单位评为特殊贡献奖,上调一级工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市场混乱,管理拖沓。操骥深入石油市场和炼油厂调查,针对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资源如何统一、市场如何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写了一篇举足轻重的文章,“当时中石化销售公司整个一期刊物都用来发表我那篇文章。”操骥颇为得意地说。 领导见操骥能干,便又交给他一个重要的工作:撰写安庆石油志。这项工作其实已经拖了很多年,一直无法完成。可以说是领导对他信任,但也可以说是交给他一个烫手山芋。操骥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批几乎被废弃的孤本资料,他如获至宝。凭这一批资料,他把安徽石油发展史的开端上推到19世纪的清朝。他泡了三个月图书馆,花费半年时间,终于把洋洋20万字的安庆石油志写了出来。 随着在业内名气日渐增长,操骥经常被借调去当地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安徽省石油公司、安徽商报等做采编。他年年被评为企业先进个人,也有了到更高平台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机会。然而,操骥却毫不在意这些让人眼红的机会,他始终惦念年纪越来越大的外婆,毅然回了家乡。那一年,他29岁。 感恩生活即可获得财富 操骥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态度,源自外公的影响。其实外公不是他的亲外公,他自己都说不清是1岁就远离父母,由外公外婆抚养大。 外公是一名建国初老工人,在文革中由于出身好,受到各方尊重,他便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保护了很多老干部。他属于当时的“保皇派”。文革结束后,这些老干部回到工作岗位,对这位爱憎分明、凭良心做人的老工人非常尊重。每逢周日,外公经常带上幼小的操骥,到这些老干部家谈工作。聪明的操骥耳濡目染,深受老干部和外公他们正直的性格、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影响。“他们对我后来走上社会后做人做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操骥感慨地说。 操骥的童年生活不能算是完美,但是他却充满了感恩之情。他感谢外公给了他丰富的精神财富,感谢外婆给予他的亲情与温暖。如果与同辈人相比,几乎所有人都比操骥的童年生活更美满,却很少有人和他一样对生活如此感恩。而对生活的感恩,使他很容易满足,便能安心而踏实地工作。
操骥(中)接受吴礼明(右)、张建华(左)采访后在名家邓伟志赠送的书法 “勇攀高峰”前留影。
操骥对生活中所拥有的所有微小的收获都心怀感恩,包括工作的机会、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帮助,这使他比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更多。当时安庆日报有几个主任级的老编辑,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高才生,功底深厚,作风严谨,一篇只有几百字的新闻稿子也总能查出几个错处,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叫你心服口服。操骥从他们身上懂得了,再简单的一件事,都要举重若轻,往最佳处努力。有一段时间,他的直接上司本身就是写文章的高手,曾经为领导做过秘书,对他写的各类文章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一篇不长的稿子他都要退回好几次要求重写,还经常亲自动笔修改。这位领导不仅功底深厚,而且知识面广,往往提出超出操骥的知识结构之外的观点和要求,逼着他利用业余时间广泛不断地学习加油,以努力让领导满意。两年时间里,逐渐地领导修改他的稿子减少了,直至基本不改,再到非常满意。到后来,稿子里出现了一些连领导都不知道的知识、让领导都觉得意外的见解,他才算在领导那里“毕业”。“他们对我的提高太大了,人生很难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操骥充满感激地说。 2000年,操骥决定辞职下海。当时他是安庆石油派驻上海的企业负责人,处级干部。他来到浦东新区的炮台浜村,这是当时上海唯一的贫困村。和村支书谈话中,他花了10分钟时间就拟好一份合同,让村支书大为佩服,当即产生了好感和合作的欲望。他对村支书说,自己只有5万元资本。村支书说没关系,村子里可以出10万元。 “2000年到2005年,很苦很苦,苦不堪言,非常之苦。”尽管不愿意详细谈如何之苦,操骥这短短几个“苦”字,还是道尽了那几年的心酸。他在“村中企业”奋斗了一年。那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我在办公室睡过,在油库也睡过,在整个企业运作中各个场合都住过。” 还是得益于过去做文字工作中锻炼出来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分析能力,他能准确地根据现有信息判断出油价走向,因而尽管很苦,企业还是很快就产生了效益,并且快速增长。操骥说,2003年一个月只有十吨、二十吨的量,到2004年一个月就有两三百吨了。而到了2011年,营业额达到10亿元,2012年营业额15亿,2013年20亿。今年1至5月,他旗下的一个公司营业额就达到10亿元。 如今,操骥已经拥有了8家公司,包括上海浦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皖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亿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安庆浦明中海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凌农技工贸有限公司、宜兴市洪塘油品有限公司、宜兴市融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其中皖江石化负责终端配送,上海凌农技工贸公司负责物流配送和农业合作,浦明石油化工只做大宗贸易,单笔均在上千吨,有时近万吨油品贸易承接。2010年他收购了一个制药厂,成立安庆浦明中海能源有限公司,将3.7万平方米土地和2万平方米房产置换出来,准备做与中石化安庆石化相关配套的工作,用以替代能源。2014年初,他又收购了一座近万吨油库和加油站,并通过技改,采用国内最先进收发油工艺和仪器仪表,短短几个月,使这家企业起死回生,月销售2000多万元,成为辐射周边三省重要能源周转库。 领悟生活才能把握命运 操骥认为,生活有两面,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不仅要幻想生活的美好,更要接受生活的磨难。人们追求享受并没有错,然而,最快乐的事并不是享受物质财富,而是享受战胜困难的过程,甚至是享受痛苦,然后才能享受成功。 其实操骥并不是没有爱好的人。他年轻时喜欢各种球类运动,此外还有一个最大最投入的爱好——收藏。他经常下乡收购古钱币、银元和陶罐等,有些拿到古玩市场上转手就能赚不少钱。他还是最早的股民之一。当时安徽省有马钢、皖能等几个股票上市,他便大量收购认购券,中签了便转手卖出去。家里没有中签的认购券成堆成堆的占了很大一块地方。 操骥有一个优点,就是任何爱好都不会迷恋其中难以自拔。参加工作以后,他可以说是干一行爱一行,都能投入地去做。后来写文章干宣传、当领导做生意,便把收藏和炒股的爱好丢下了。然而,当我们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会发现或许情况并非如此。或许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预测。收藏也好、炒股也好,都需要对市场行情的准确分析和预测,搞宣传写报告,更需要有极强的分析预测能力,而现在做石油化工产品生意,对市场预测能力的要求更高。
操骥(左)为人如同书法 “处事惟忠,待人惟诚”,他对中国出版传媒网作品创作部主任张建华(右)说 “热爱工作的人未必热爱生活,但是热爱生活的人肯定热爱工作。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感恩生活,进而领悟生活,才会发现原来工作是一种有质量的生活”。 吴礼明 摄
(责任编辑:白雪松)
就像最不好掌握的足球魄力远超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在经济领域,他也喜欢最难把握的市场,收藏、炒股、石化行业都是。他所享受的,不是具体的古钱币或袁大头的价格,也不是哪只股票的涨跌,而是对市场未来预测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只有一个爱好,而这个爱好从来都没有放弃。 2012年,全球油价大幅度波动,而且主要趋势是下降。当时操骥自己的油库不够用,在中石油租了一处仓储,便有了与这个国企巨人直接对话的机会。他凭着自己准确的预测,加之魄力过人,敢于快进快出,低进高出,灵活机动。他不怕亏损,一笔亏了,下一笔赚回来就好,最后赚多亏少,跑赢了整个行情。可中石油却守着满仓的油料,眼看行情下跌不敢卖,也不敢买。 操骥认为,预测是讲科学的,而不是凭感觉和运气就能做到的。人生也是这样,只有领悟了生活,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1994年,操骥被安庆石油派到上海,接任连年完不成业绩的驻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实则是派他来收拾残局的。同时开始接管安庆润滑油公司,以及拓展润滑油的全国市场。当时领导叫他多带点钱来,他不要,说只带1万就行,靠的是金字招牌。 操骥是预测到未来中国经济和经济体的走向,认为民营企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是个人创业的好时机。他预感到自己迟早会下海,便有意识地把国营企业当作自己的单位来干,既为企业做贡献,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创业打基础,何乐而不为? 操骥把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企业当作自己个人的公司来做。当时上海办事处没有做油品的资质,只能与上海炼油厂这样的大企业合作,成立上海炼油厂海牌润滑油安徽经销中心。可人家有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营业额,如果三个月不达标,就解除关系。 操骥走遍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周边城市,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推销,拼命地找客户,硬是达到了要求。此后营业额一路攀升,1994年销量只有几百吨,到1995、1996年就做到一万吨了。只用两三年时间,就将海牌润滑油销售总量做到全国第二。后来他离开时,向总公司上交了1600万元利润。 2000年初,上级文件下来,调操骥到中石化安徽池州公司接任负责人。当时该公司亏损严重,领导刚刚被双规,他又是被当作救火队员去接一个烂摊子。然而,这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下海势在必行,何不抓住这个时机呢? 操骥没有草率做决定,而是到那个企业去调查。他发现这个企业的风气还是文革的一套,派系林立,至少有三四派人找到他反映情况、贬低别人。他发现,公司下面还有好多亏损企业,问题多多,而且原因复杂,不是他一己之力就能轻易解决的。调查回来,正是春节期间,他叫办公室把省里文件先压一压不要下发,节后再说。 经过分析,操骥认为他的舞台应该在上海,离开上海就是离开了作战的制高点,能力再强都如牯牛掉到水井里,有劲使不上。他决定辞职下海。 下海以后,操骥一直坚持在外高桥,并且不仅做贸易,还建仓储实体。起初实力不够,没钱买土地就先租,没有钱建设,便一点一点地建,一个仓库一个仓库地建。十余年下来,他已经建了4处油库,数万方容量。回过头来看,当初和他一起做石化贸易并且赚了很多钱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已经不见踪影。 2010年,因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都扩大很多,已经不适宜再把总部放在外高桥,操骥便在浦东新区东方路钱江大厦买下24层楼,有1500平方米,作为公司总部办公室。 善于抓住未来的操骥目光又盯上了天燃气项目。他认为,未来三十年,全球将掀起一场天燃气经济革命,其影响力之大甚至类似于互联网革命。于是,他拿出一个企业与以治沙创绿色GDP而著名的亿利资源集团合作,完成企业整体转型升级,并开发天燃气项目。 操骥很明白,预测是科学,而不是看相算命,他对于市场的预测能力,得益于不断的系统学习和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除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电视大学的新闻系学习,他还在九十年代初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完成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的经管本科学习。2012年,他又参加了人民大学EMBA的课程学习。 操骥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只有一条,就是要领悟生活。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先懂得生活才能做好。 谈得兴起,操骥从书橱里取出一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老领导送给他的。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操骥说,这位经理是1947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当时在业内掀起一股打击“油老虎”的运动,他被牵连其中,成为大“油老虎”。当时该公司的一正两副全被“一锅端”。操骥了解一些情况,也深知这位经理的为人,知道是有人陷害他。与此同时,操骥还深入基层去,采写了一篇《不揩油的“油老虎”》,以正视听。 操骥说,其实在这件事中,情况并不复杂,是人为地把事情弄复杂了。只要坚持真理,没有私心,不怕影响到个人,就应该站出来代表正义说话。他还帮助经理打官司。后来一位经理被免于起诉无罪释放,对操骥说:“我在监狱里都听到了你的声音。当时我非常开心。”操骥说:“我就是实事求是而已。” 后来,已退休的老经理亲自写了一幅字送给操骥,内容为:“厚德载物”,落款还自嘲署名为“某某年油老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