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风采 > 人物专访 >

解读《冬春旅痕》 揭密酶工程创始人程玉华奋斗人生

时间:2014-06-09 08:26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为之

  前言:

  程玉华,192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吉林大学生物系创始人、中国酶工程创始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授。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8年出国留学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攻读当时世界上生物尖端学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学。回国后,建立起吉林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在吉林大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酶工程实验室。现在生物酶解技术、活性酶培养、提取技术等都是起源于程玉华的研究和指导。

  半个世纪以来,在程玉华等一批生物学家的推动下,中国酶工程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达到国际水平。目前,酶工程的技术成果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工业、农业、医药卫生、能源开发及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在学术上,程玉华的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不亚于袁隆平、钱学森!
 

\

 

  为酶工程倾其一生

  现年已九十多岁高龄的程玉华,仍奋斗在酶工程第一线。老人不爱多说话,但每每有人提及酶和酶工程,他会呈现出明显的兴奋状态。生活中,或许是对事业的热爱,或许是惯性使然,这位老人总是利用闲暇时间拿来和工作有关的书籍翻来又看。谈起人生经历,程玉华说,自己的一生很简单,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酶了。

  2007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程玉华教授的个人自传《冬春旅痕》,书中以回忆的形式记载了这位老人奋斗和不断进取的人生。记录了一个爱国青年学生在伪满残酷统治下,痛苦、挣扎、逃亡、斗争,以及迎接春天的历史。

  程玉华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悲惨、最残酷的年代,经历了我国人民遭受外国侵略者杀戮、奸淫、掠夺最为猖獗的日日夜夜。同时也经历了目前为止中国最辉煌的年代,可以想象,老人一生是恐怖、逃亡、革命、斗争、学习、工作和希望的交织,也侧面映射出中国酶工程发展到今天的不易。

  通过解读《冬春旅痕》,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程玉华人生的点点滴滴。
 

\

 

  走进那个时候的“范家屯”和“宽城子”

  程玉华出生地长春,过去是东北一个重要城市,叫宽城子,伪满成立后,改为“新京”。“新京”的工业非常落后,最大的工业就是程玉华乐亭老乡、汀流河刘氏家族开的益发合面粉厂。日本入侵后,在新区建了比较大的三井百货和宝山百货,是现在的长春百货大楼和中兴百货原址。

  程玉华在书中回忆,在那时中国人逛了新区之后,回来都暗自叫娘,“他妈的,真打算安家立户了!”他们没有骂错,日本人侵占东三省可是做了长久打算的,有了万全的准备,有一项工程就可以说明一切。那就是由火车站到市南端兵营的宽敞的中央大街,地面上有五条道:人行道、慢车道、中央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快慢道之间有绿化隔离带,这是全国最现代化的街道,给来访人的印象是:到今天也不落后。

  回忆录中程玉华特别提到,在中央大街的地下,建有一条能开两辆军车的秘密而且坚固的地下通道。它连结军营、各大部、中央银行、关东军司令部并直达火车站。说是安家立户不假,但,当强盗的,占据了别人的家,怎能心安理得?所以,还是准备要逃跑的。程玉华回忆中的表达方式,也不难想象当时国人对日本人侵占中国的愤慨。
 

\

 

  程玉华儿时的家,住在东北大平原中心的一个城镇(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那个是一个铁道线上的城镇,距伪满首都“新京”(现在的长春)只有一站之遥,是当年的一个粮食集散地,商业相当繁华。大粮栈、烧锅(酒厂)、布庄、饭庄等都有一定的规模,而且业务兴隆。

  在程玉华的记忆中,城镇有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而较为宽敞的大街,街的中部是商业区,它连结着西区的日人居住区和尽东头的华入穷苦劳动入民居住区。孩子们可以汇集在这条中心街上,到东头中国学校或西区的日本小学校去读书。在东西两区交汇处左右,建有火车站、汽车站、商会办公小楼,以及一个牵动人们神经的,人们称之为“大衙门”的警察署。在今天看来,那时候的警察署,似乎是只为穷困平民而设的。由此,也很深刻映射出当时国人小心翼翼生活在痛苦和挣扎中的画面。

  回忆录中还写道,在范家屯火车站前,路西有个小公园,公园南边相邻的地方建了一个神社,平时没有人祭拜,那是日本的庙,祭祀时强迫中国人也去参加。对此,程玉华的评价和心声,如无数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老人一致,让孩子们了解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要让他们展望未来,对祖国负起责任,不要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要争口气,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佼佼者,不再为外寇所欺。

  ……

  新中国 新生活 新征程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1951年,程玉华以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生物系。这在当时,一度成为范家屯人的骄傲。毕业后,作为爱国青年学生程玉华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国家做点事,于是在1958年,程玉华出国留学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进行深造,攻读当时世界上生物尖端学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学。在努力提升自己学术高度的同时,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与日俱增。

  归国之后,程玉华结合自己多年所学,一手建立起吉林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酶工程实验室。并任分子生物学系第一任系主任和实验室主任。当时主要科研方向是酶的分子改造和修饰,即采用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手段对酶分子进行修饰。改变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使其具有比天然酶更优越的性能。同时开展酶的固定化与酶的稳定化新技术的研究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使酶工程向纵深发展,扩展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

  用程玉华的话说,那时的中国酶工程处于起步阶段,在摸索中前行是很无助和艰辛的,那种环境下,大家的信念都很坚定,突破再突破,只为有朝一日自己的学术能够为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起到作用。

\

  此后,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程玉华等一批有志之士的聚力下,酶工程不断取得巨大创新突破,在改造传统加工业和发展以生物质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和化学品加工模式的重大作用也愈加明显。今天看来,酶的大规模工业应用是全球性资源危机、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下的重要趋势。而中国相关领域应用能够赶超世界,与程玉华和他一手创建的酶工程密不可分。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程玉华的带领下,诸如王树岐,曹桂珍,罗贵明等一大批生物学家开始涌现,并不断用努力和成就为酶工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21世纪,中国酶工程风生再起。

  我国在2005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以酶为核心内容之一的工业生物技术列为前言技术之一。在2007年颁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规划》中,则进一步提出提高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水平,加快微生物和酶制剂对传统化学制造过程的改造,显著降低医药、化工、食品、饲料、纺织、造纸等工业的能耗和污染水平……

  未来,将有更多业界精英沿着程玉华等老一辈先驱者铺设的路,继续推动中国酶工程壮大前行。

  究其程玉华教授的一生历程,其实也与中国酶工程的发展历程相得益彰。期间经历的艰辛与困苦,通过努力收获的喜悦、成就和幸福生活等等 ,也从侧面告诉世人,今天所享受到的一切美好,都需要经历不断奋斗和进取的过程。

  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为多年来拥有无数像钱学森、袁隆平、程玉华等在各自领域默默奉献一生、推动中国实现国富民强的科学家感到自豪!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