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南充抓住了“战略机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近年来,南充市以大项目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南充市也十分注重民生问题的效解决,从群众“最怨、最急、最盼”的事做起,在密切党群关系、减少信访总量等方面收到明显成效,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日前,城市访谈栏目走进南充市,中共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解读南充打造“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访谈:南充地处川东北丘陵地带,经济基础薄弱,但近几年发展迅速,采取了什么发展策略?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刘宏建:南充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欠发达,由于多种原因,多年来缺少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缺乏产业支撑,经济增长乏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在各兄弟市州争相崛起,资源、项目、市场、城市影响力等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总体部署和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围绕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推进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经过4年艰苦努力,GDP在2007年的500亿元基础上翻一番,在2011年迈进了“千亿俱乐部”,继续领跑川东北。
当然,GDP突破1000亿元仅仅标志着我们在发展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在新起点上自我加压,乘势而上,狠抓落实,继续通过实施项目推动战略,集聚生产要素,夯实发展基础,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实力,确保经济排序稳中有升。未来5年,我们要实现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在川东北和成渝经济区北部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发展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努力在区域竞争中抢先突破、率先跨越,为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访谈:南充谋求跨越发展,提出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请刘书记解释下它的含意,你们又是怎么抓项目工作的?
刘宏建:南充是传统农业市,缺少大企业大项目,产业实力不强,要跨越发展,必须依靠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产业支撑。为此,我们提出了项目推动战略,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统揽全局,把项目攻坚作为拉动南充经济增长的头等大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通过招引、培育一批实力强、品牌优、影响大的大企业,实施了一批投资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做大做强了一批产业“旗舰”。通过实施以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项目攻坚,一批有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立项,一些期盼多年的重大工程相继上马,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会战态势,达成铁路复线、广(元)南高速公路、南渝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运行,巴南、成德南、南大梁、遂西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南充综合港口群、嘉陵江高等级航道等项目加快建设,高坪机场改扩建工程加速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实施,辐射川东北、连接省内外的立体交通枢纽加速形成,南充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为了落实好项目攻坚,我们“千方百计谋项目、建好园区聚项目、强化责任促项目、优化服务扶项目”,坚持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努力创造条件促使更多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建成、快达产。在考核方面,我们在2008年3月便出台了《南充市实施项目推动战略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并落实了“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层层目标责任体系,以及重大项目协调、扶持、推进情况报送、专项检查等系列制度,把考核内容作为干部奖惩、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除了平时定期目标督查、半年督促小结重点项目实施外,每年还要召开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项目推动工作会议,总结成绩、表彰奖励先进。2008年以来,南充共引进1420个重大项目,仅亿元以上项目就有342个,协议总投资1487亿元,目前已到位839亿元。这些实实在在的项目,极大的夯实了南充整体实力,推动了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发展。
城市访谈:近几年,南充突出抓好产业培育,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请问具体是怎么做的?
刘宏建:南充要跨越发展,首先要解决产业支撑问题。一方面,我们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另一方面,我们抢抓西部大开发、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机遇,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做好规划、建好载体、主动出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确保产业转移“承”得准;突出载体建设,确保产业项目落地“接”得下;着力招大引强,确保优势产业项目“转”得来;优化服务环境,确保转移项目“移”得好。
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龙岗气田、西气东输、西南石油大学、南充炼油厂等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利用南充被明确为四川三大石化基地之一和成渝经济区石化基地的机会,把石油化工作为支持南充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依靠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倾力建设石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南充化学工业园。该园区规划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已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省级开发区,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相关联度强的项目,打造乙炔、盐气化工、烯烃三大特色产业链,最终形成西部最大的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盐化工产业基地、生物质能源基地。目前,我们引进成都建工为园区修建“两桥一路”,中石油、晟达集团、中国化学集团、台湾联成化学等多家企业已“牵手”南充化学工业园。
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我们以市场观念来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不再像过去搞一两个示范点、示范村,而是成片连片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我们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涵盖三区一县23个乡镇。
城市访谈:南充如何实施“两化”互动的?项目推动战略对“两化”互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刘宏建:我们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战略重点,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镇化为依托,推动“两化”协调联动良性发展。
一是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两大主攻方向,大力培育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
二是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体系,大力推进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三城同构、紧凑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力争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120万、城市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
三是着力加快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举全市之力建设南充化学工业园,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化学工业园打造成为全市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最重要的产业承载地、最靓丽的城镇新组团。目前,9个县(市、区)工业园区竞相发展,全市产业园区面积从不足20平方公里扩展到71平方公里,纳入全省“1525”工程重点发展的超百亿产业园区已经有3个,园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60%。
四是注重在“两化”互动中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我们实施的项目推动战略对“两化”互动影响是很大的。通过创新投融资和土地使用机制,整合政府经营性资产,成立专业性投融资平台,近几年累计融资2270亿元,吸纳社会投资350亿元,有效破解了“两化”互动的资金瓶颈,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但无力办的大事,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建设项目、优势产业项目。啤酒产销量居世界前8名的燕京啤酒、生猪屠宰产能居世界前列的江苏雨润、电阻陶瓷基体占全球市场60%的潮州三环电子、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果汁,以及康美药业、中盐银港、四川国栋、畅丰车桥、万科、恒大、佳兆业、蓝光等,这些大企业、大项目,催生了一个个产业新城,并成为可持续推动南充“两化”互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城市访谈: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南充怎样大力推进城市发展?
刘宏建:这几年我们加快以主城区为核心的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三城同构、紧凑发展”战略,着力抓好以山水田园为特征的城市发展。南充城市人口以每年近10万人、城区面积以每年1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以每年近2个百分点的势头快速增长。2011年底,南充主城区建成面积达90.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97万,即将迈入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
一是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准实施,综合交通规划全面完成,城市综合管网等专项规划配套启动,北部新城规划编制、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和控规修编工作积极开展,各县(市、区)县城、重点镇和示范新村规划全面展开,一个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嘉陵江流域为重点、以重要交通干线为骨架、以县城和重点集镇为辅助的城镇群发展蓝图已经绘就。
二是快速推进城市建设。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市政新区功能不断完善配套,江东新区初具规模,下中坝片区开发加快实施,北部新城、产业新城、拥江主城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批道路、桥梁项目进展顺利,一批绿化工程、畅通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加快实施,西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市容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市政工程设施管理以及交通秩序治理不断加强,“五乱”现象基本遏制,“农村版”街道改造和景观打造步伐加快,清理建筑立面36万平方米,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7个。
城市访谈:如何看待民生工程?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南充做了哪些事?
刘宏建: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绩,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拖延、不推诿,从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事情做起,连年拓展民生工程覆盖面,大幅增加民生投入。
办成了一批谋民利的好事。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教师周转房建设,困难群体“住有所居”问题逐步解决。就业促进不断加强,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有效缓解城市教育“入园难”、“大班额”问题,14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彻底解决,升钟库区三年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完成,库区10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解决了一批应民盼的难事。30余万居民小区水电气欠容欠压、部分房产商违规收取城市配套费、房屋权属登记等问题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环卫工人、机关聘用人员等群体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响亮地提出“化债就是形象、化债也是政绩”,有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国企改制职工“代金券”、绕城高速公路贷款、青居电站集资等历史性债务90.4亿元,以实际行动化解矛盾、取信于民。
做好了一批保民安的实事。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全市没有出现一起有较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一次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群众信访数量大幅减少,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
近四年,全市累计完成民生工程投入超过186亿元,2011年达到66.8亿元,比2007年增长一倍还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4年翻了一番多,分别达到14798元、5837元,真正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城市访谈:南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请问怎样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刘宏建:南充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底蕴深厚,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流域文化等交相辉映。这几年,我们着力挖掘和培育文化资源,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打出了一系列文化品牌,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和影响,2011年,南充文化体育产业总收入突破50亿元;同时,坚持文化惠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全市402个乡镇全部建立起了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每个城市社区有文化站,每逢传统节日和法定假期都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每个村每个月都能看到一场免费电影。
当然,建设“文化强市”,我们还不能满足这些成绩,南充第五次党代会已把“文化强市”提升到了一个战略高度,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增加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打造提升“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艺术节”、“嘉陵江大讲堂”、阆中西部民歌会等特色文化品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完成市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建设,建成一批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的文化设施;推进文化先进县、特色文化乡、农家文化大院建设,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城市访谈:南充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中面临哪些困难?南充市委、市政府怎么去解决这些困难?让南充的明天更具幸福感。
刘宏建:南充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有人才、资源、产业发展、民生等几个方面。南充市委、市政府为了更好的服务756万南充人民,在干部结构方面下大力气,搭建平台,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财富,没有人才,这座城市将失去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一座城市的发展,首先是资源的储备,南充属于丘陵地带,土地资源稀缺。没有资源,就不具备大型企业投资环境。以大项目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南充市在产业发展中需要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前,使南充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需要关注民生问题。南充市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在是劳务输出大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南充需求发展。南充市在发展产业中,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和谐才能发展、和谐才能进步。把民生问题当做主要问题来抓,把人民的事情当做头等大事来办,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和谐,社会各项事业才能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图/文王锐鹏)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