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PERSONAL RESUME
余柏椿
简历:
武汉市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城市规划系主任、城市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城市规划学刊》、《新建筑》、《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城市规划资料集》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
湖北省城市规划学会副会长。
学习和工作简历:
1978年考入原武汉建材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1979年申请改学城市规划专业;
1983年获城市规划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4年调到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任教;
1985年考入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1988年获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
1988年-2000年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任教;
1992年晋升副教授;
1997年晋升教授,曾先后担任系副主任、规划院副院长和研究生处处长;
2000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任教;
2004年任博士生导师;
2000年至今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系主任;
2004年至今任城市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与景观特色、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主要著作:
(专)《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9;
(译)《应用微机BASIC程序进行城市规划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0;
(编)《城市规划资料集·小城镇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主要科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持:城镇特色超前定位控制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50178032),2002年;
主持:景观特色审美结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50578069),2006-2008年;
参与:山地生态特点与山地城镇结构形态研究(58918346),1991-1993年。
主要论文:
城镇特色资源先决论与评价方法,《建筑学报》2003年11期;
略论城市“门景”的审美主题,《建筑学报》2004年9期;
略论城市特色审美结构及其非稳定性,《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1期;
山城居住小区的个性塑造,《城市规划》1988年4期;
文化·环境·街特色,《城市规划》1991年4期;
规划文本意识与规范思考,《城市规划》1995年5期;
城市局部用地定性“非定论”模式,《城市规划》1996年3期;
利用性保护山水特色的规划控制方法初探,《城市规划》2000年4期;
呼唤“蓓蕾”,《城市规划》2002年1期;
论城市设计行为准则与方式,《城市规划》2003年9期;
城市设计目标论,《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城市设计指引”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规划》2005年5期;
城市设计并非阶段性设计工作,《新建筑》1998年1期;
汉口沿江地段景观再创原则(二作者),《新建筑》1999年1期;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新建筑》2000年4期;
新类型景观规划概念解读,《新建筑》2002年3期;
论城市特色结构理论,《新建筑》2004年3期;
城市主体思维:走向大众的城市,《新建筑》2005年2期;
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特色思维,《新建筑》2006年3期;
新城市,新景观,新思维,《新建筑》2004年;
刍议文物建筑的存在形态,《建筑师》31期;
论控制性详规中山水景观的保护与再创(二作者),《规划师》2002年5期;
系统、选择、控制——佛山市城市入口景观设计优化策略,《规划师》2005年11期;
“巨型城市”的不宜居性,《规划师》2007年3期;
“人气场”:城市风貌特色评价参量,《规划师》2007年8期;
挖掘城市风貌的大众媒介特性——四川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思考(二作者),《规划师》2007年9期;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双性思维,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5年9月;
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探讨,《城市建筑》2007年2期;
趋同与存异并举:一种城市文化态度,《南方建筑》1997年3期;
浅论山城户际交往空间设计,《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0年4期;
论椭圆区理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1年1期;
生态力与山城生长,《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5年3期;
城市用地定量PaL对位控制法,《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7年1期;
湖北省天门市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策划 (二作者),《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4期;
城市建设要加强理论研究《长江建设》2000年2期;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长江建设》2000年增刊;
城市规划编制的改革方向《长江建设》2004年2期;
城市土地开发规划《中国经济改革与城市》 科学出版社 1994.10;
山城生长的生态基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与环境生态》科学出版社1994.10;
剪裁大口袋─我国城市规划教育改革的思路,《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教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创建新世纪武汉滨江特色景观,《面向21世纪武汉发展与管理论文集》1999.12。
主持规划设计:
福建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广西岑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河南西平县城市总体规划;
湖北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广东佛山市澜石街(西南区)分区规划设计;
广东佛山市环市综合产业区规划设计;
湖北武汉武昌解放路更新规划设计;
湖南长沙市浏阳河风光带规划设计;
湖南岳阳市沿湖风光带北段规划设计;
湖南浏阳市思邈公园规划设计;
山东济南黄巢农业生态旅游度假村规划;
四川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四川眉山市建筑风貌与色彩规划设计;
广东佛山市城市入口景观规划设计;
湖北宜昌市五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湖北巴东沿渡河镇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湖北当阳市长坂坡广场设计;
湖北天门市城市设计指引;
监利(容城)城市总体规划;
福建晋江城市总体规划;
湖北省黄石市环磁湖北岸地区景观设计;
湖北安陆市金秋大道规划设计;
湖南常德市火车站地区规划设计;
湖北襄樊市商务区规划设计;
武汉市长江一桥两岸地区概念设计;
武汉蔡甸区入口广场设计;
湖北鄂州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湖北来风湘鄂大道详细规划设计;
湖南浏阳市入口景观规划设计;
湖北当阳市滨河地段景观概念规划;
湖北当阳市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湖北安陆市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监利(容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湖北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湖南浏阳市思邈公园规划设计;
武汉江夏区同兴小区规划设计;
湖南浏阳市会师广场设计;
湖北巴东一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湖南长沙市名服产业园规划设计;
监利(容城)近期建设规划;
……等等有关城市(镇)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更新规划、景观规划、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色彩规划、旅游规划、城市设计等不同类型的规划设计项目若干。
通信地址:
430074,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Tel: 027-87543256,87557134;
Fax: 027-87556714,87557134;
E-mail: yubochun@163.com。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