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们把乡土自然称为里山。当初,里山作为农民们维持生计的场所而存在。所谓里山,最初是特指传统意义上的薪炭林,后来泛指农村村落周边的自然景观。可以说,里山所处的是一种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既有池塘,农田,又有人们平素生活过程中离不开的林子--里山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日本人创造并营造出传统的半自然文化。就是说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从而使其保持了一种半自然的状态。近年来,这种半自然的生态系统,特别是所谓的里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引起广泛的关注。里山并不是由参天大树组成的原始森林,而是由通过人为管理而保留下来的杂木林及其周围的水田和旱田等景观要素组合而成。由于各个景观单元以相互镶嵌状而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视觉美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考虑,里山又是具有快适性和颐养身心功能的自然空间,可以说里山是符合日本人感性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可以先来看一下里山的自然基础及其形成的过程。过去的日本列岛经历过地质年代的最终冰期。当时寒冷而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占据主导作用,代表性的植被为针叶疏林和草原。后来,海洋性风土逐渐形成,使水青冈与栎类等温带阔叶林得以发育。冰河期终了之后,伴随着地球温暖化过程,植被发生了生态上的迁移,常绿阔叶树开始北上,因此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里山自然环境。就是说,由大陆性到海洋性的气候类型演变,决定了日本里山风土的基础。科学家们所进行的花粉研究表明,在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绳文时代的东日本,壳斗科的栎类和栗属的出现率很高。特别是在绳文时代中后期增加的栗林,完全是在绳文人的影响下栽植的。而在西日本,从绳文时代开始到真正的潜在植被即常绿阔叶林的形成为止的很长一段时期,曾经一直是以落叶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林。换句话说,在绳文时代以前,东日本的栎类阔叶林风土及西日本的常绿阔叶林风土的繁荣与兴旺,使当时的日本人从森林那里得到了很大的恩惠。绳文时代以后,狩猎、捕捞以及采摘等活动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刀耕火种式的原始耕作方式正处于兴盛时期。人们在火烧迹地上半栽培式地种植一些栎类乡土树种,它们与林床地被层的植物一起,构成了半自然状态的里山。进入弥生时代以后,水稻栽培技术由中国传入日本,使得水田及其周边薪炭林的面积逐渐扩大,从此里山的形态便基本固定下来。就里山本身的存在而言,作为生产生活的场所无疑养育了从前的日本人。这样的场所多半是可供利用的山林原野。人们从山林里砍伐薪柴作为燃料。在大量需要木柴的时候,山主、首领及山师之间存在着砍伐、加工和买卖等交易。此时的里山,多数都是成熟的杂木林或松林,因此硬木比较丰富。采薪烧炭的活动多在农闲时节进行。在过去的日本,里山的维持是以入会林的形式来完成的,就是说由大家共同所有,共同管理。 ??然而,1960年以后,在日本由于发生了燃料革命,加之化学肥料的普及,农业上实行集约经营,直接后果导致里山失去了其原有的存在价值。里山被放弃经营,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其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急剧发生了变化。到目前为止,产生了诸多问题。问题之一,伴随着城市开发的过程,里山其本身的存在受到了威胁;问题之二,即使被暂且保留了下来,但因为疏于管理,里山作为一种与人们亲近的自然之类的价值就难免变得低下。里山的危机,实际上是在自然或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引发而表现出来的。说到底,里山得以维持,某种程度都需要人为的干扰措施。比如拿赤松林的管理来说,大体上经过从采伐,萌孽,间伐、割灌,到清除落叶等管理阶段再到采伐并完成一个周期,间隔期为割灌每3至5年,采伐每15至30年进行一次。在此期间如果放弃或不予管理,依生态学的原理,则向着顶级群落方向演替,最终回到常绿阔叶林的状态,这是就自然方面的原因来说的。从社会背景来看,因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而导致木炭价格的暴跌。里山突然变得没有价值了。里山的无价值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以里山为核心的区域社会结构,这实际上意味着里山机能的丧失和疲弱。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维持与保护里山也便成为今后管理上面对的课题。 ??近年来,伴随着在日本开展的“环境保护型自然体验活动”的深入,生态旅游的实施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一般认为,生态旅游的对象是未经人为干扰或很少被破坏的原生自然景观,如在屋久岛、白神山地、小笠原、西表岛等地开展的旅游形式都是典型的生态旅游。但是,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振兴区域经济的角度考虑,把里山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来看待,把处于半自然状态的里山纳入自然体验活动当中,似乎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发挥里山的环境效用,在日本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发动广大市民阶层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活动,使其成为生态旅游的一环,以达到维持和经营里山的目的,并以“里山产业”的形式固定下来,已成为今后努力的目标。 ??当前,处于半自然状态的里山,其生态旅游方面的价值被特别地引起关注。首先,里山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里山所附着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任何城市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在现实世界里,里山与当地居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契合关系,除为当地居民提供正常的生计场所之外,还附带一种可以称之为小生计的产物。就是说,经济上的考虑并不多,玩耍的色彩则很重。当地居民置身于里山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循环的力量、四季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里山这种乡土自然所固有的快适性,也成为现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种源泉。城市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到里山自然中来寻找乐趣,充实自己。其次,里山作为一种次生自然,其生态学上的价值也不可忽视。长期以来,里山的形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得以维持下来。这在生态学上属于一种良性的干扰过程。放弃对乡土自然的适当管理,中止这种干扰过程,有可能导致里山自然本身在生物多样性上出现危机--经年累月已经适应了乡土自然环境的一些所谓人里生物种,诸如许多伴人植物或昆虫,有可能从此消失或灭绝。 ??以乡土自然为背景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其主要目的除了保护那里的自然生态系统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当地的经济振兴。这是因为,没有当地居民的参与或不考虑他们的经济利益,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或生态旅游资源是不现实的。就是说经营者通过优质服务,为生态旅游者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条件,以达到生活水平向上的目的。这里要说明的是生态旅游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者,在日本有人强调他们必须是人数不多的小团体,而且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及志愿者意识,即所谓以张扬个性与实现自我为目的的旅游,或曰自律性旅游。旅游者本身具有市民意识,能够自觉参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振兴地域经济的过程。 典型的里山林—赤松林
典型的里山风景
志愿者在维护里山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