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胜古迹 > 文物保护 >

青海湖,缘何踏上“申遗”路?

时间:2009-12-19 11: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118日消息:由中科院编制、青海省政府确定实施的《青海湖旅游整体策划》提出:将青海湖打造成为世界遗产型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青海力争尽快启动青海湖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今年上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支持青海建设领域发展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表示:支持帮助青海开展青海湖申遗工作。
  去年至今,有关青海湖申遗之事,关注度提高。可以说,这是经过了一段时间沉寂之后的再次关注。此前,2005年,在青海建设部门努力下,青海湖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然而,在一度热议、聚焦之后,有关青海湖申遗之事有些冷却。那么时隔两三年,青海湖申遗工作再度起锚,前后可有不同?青海湖申遗,缘何郑重写进统领青海湖长期发展的《整体策划》中?青海湖申遗的路有多远?
  统一管理,使青海湖申遗越过重要门槛
  世界遗产系含金量很高的世界级品牌,已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享有世界知名度。在我国,申报世界遗产活动得到普遍关注和积极响应。目前,全世界共有145个国家和地区的878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我国目前有37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世界遗产申报考核中,将有效管理和保护规划,视为做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对申遗项目保护管理工作要求很高,强调设立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编制实施高水平的保护规划,注重对遗产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管理。2005年青海湖提出申遗时的情况是,一是当时青海湖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及申报工作在地域上涉及多个州县,职责上涉及若干行政部门,使景区保护管理水平受到很大影响。二是没有统一的规划。其时,青海湖冲击世界遗产首先受限于管理体制和规划的制约。
  直至2007年底,青海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对青海湖实施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利用,并在2008 年初确定实施《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同年向国家上报通过专家评审的《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由此,青海湖才越过了申遗的几道重要门槛。
  资源禀赋,使青海湖申报自然遗产优势突出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球演化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为在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其成因、演变以及地理环境同样十分重要且极具独特性。青海湖先后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水禽栖息地重要湿地公约》以及中国鸟类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生活于此珍稀的青海湖裸鲤、世界濒危动物普氏原羚和众多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等,使青海湖成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富集区,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等构成青海湖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并且,青海湖在《中国国家地理》和百万网民先后开展的中国最美的湖评选中均折桂。
  专家认为,青海湖遗产资源丰富、遗产种类较多,具有独特的自然遗产价值和极高的自然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独特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地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种类等,是青海湖出击世界自然遗产的法宝
  同时,从我国现有世界遗产项目和目前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看,文化遗产较自然遗产多;名山大川等景观类项目,较湖泊湿地类项目多。因此青海湖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具有一定的优势。来青海湖地区进行考察指导工作的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均对青海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寄予很高希望,一些国外专家在世界遗产有关会议上也多次提到青海湖申报世界遗产问题。
  申遗之路,将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
  如今,虽然青海湖申遗越过了管理体制和保护规划两大至关重要的坎,青海湖申遗的优势也越来越为人所识,但这并不意味着青海湖申遗成功指日可待。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管处处长师健说,世界遗产申报竞争十分激烈。他介绍,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一国一年最多可提名2项遗产,其中一项是自然遗产。我国现仍有百余处正在开展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有80多处申请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与此同时,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复杂,工作量比较大,时间比较漫长。申报世界遗产,首先由缔约国将本国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项目,通报世界遗产中心备案。然后,按规定将预备项目正式申报文本送达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中心将有关材料转达国际专业咨询机构进行考察和论证,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初步审议后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会通过。而且,按照申遗要求,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对遗产地地质、动植物等资源进行评价,加之申报工作本身对遗产资源环境要求高,需要进行大量的整治工作,因此,青海湖申遗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记者了解到,诸如西湖等项目启动申遗已有多年,投入人力物力也很大,但时至今日仍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纵观看,青海湖申遗优势与艰难同在。有关专家指出,青海湖能够实现申遗目标,10年、20年都不算长。
  青海湖申遗,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郑重承诺
  既然过程漫长,条条框框多、要求高,让人感到申遗如同戴上了紧箍咒,那么统一管理后的青海湖,缘何还要踏上并不轻松的申遗之路?
  省政府副秘书长、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局长王胜德表示,青海湖申遗,符合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目标,申遗并不是简单追求一种结果,更重要的是追求高目标引领、鞭策下的奋进过程,申遗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郑重承诺。他认为,申遗过程本身既是梳理、完善、健全、提升形象的过程,也是自觉接受国际规则制约的过程,青海湖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提高青海湖的国际知名度,也有助于提高青海湖的管理水平和生态保护水平,有助于推进青海湖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环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不断加大了青海湖生态保护。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组建以来,从推进世界遗产型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目标出发,秉承生态保护第一的根本原则,完成了对青海湖景区的资源整合和对青海湖旅游功能区的重新划定和定位,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保项目,加大了景区环境整治,积极倡导生态旅游,日趋规范化的管理,使青海湖的资源保护利用较之多头管理时期发生质的变化,不断为青海湖申遗增添了厚力。
  现在任何时候,青海湖景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在考虑把青海湖打造成为世界遗产型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这个目标。王胜德说,踏上申遗路,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十分注重所作的每一项工作,是否符合青海湖实现世界遗产型景区的目标,现实工作要为眼前的、几年的、几十年的发展负责,更要对未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负责。
  毋庸置疑,虽然申遗工作任务艰巨,但申遗堪为青海湖发展过程中的一条红线、一个底数和尺度,一个明确的说明和目标,可以使青海湖景区在发展进程中立于更高的层面,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申遗,是青海湖发展的追求目标,更是保护青海湖生态资源、开展青海湖生态旅游的基点。
  据了解,目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审核,由于申遗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相关方面建议成立青海省申报世界遗产管理机构。
  相关链接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一是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二是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三是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四是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