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日电(记者 姚玉洁)近期监管层对房地产信贷尤其是开发贷款风险发出密集警告。记者调查发现,在持续的楼市调控下,部分开发商已出现资金链紧张风险,除了求助代价高昂的信托融资渠道,不少小型开发商无奈选择出让股权。 监管层密集警示房地产信贷风险 中国银监会近日召开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议,房地产贷款风险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会议通报了前期压力测试结果,在房价下降30%、利率上升108个基点的前提下,样本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将上升2.2个百分点,税前利润下降20%,46家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上升3.5个百分点、贷款损失率增加30%。 “部分房地产商存在资金链断裂现象。”监管高层人士称。 在房地产“重镇”上海,监管部门同样对楼市信贷风险予以高度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由隐性转向显性的可能加大。”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说。 统计显示,4月份房贷新政策出台之后,上海的住房开发贷款关注类贷款总量呈逐月上升之势,4-6月分别增加1.72亿元、6.32亿元和14.04亿元,开发商还贷能力开始下降。而75%的土地储备贷款都是在2009年以后发放的,拿地成本较高,未来将面临更大的偿还压力和抵押物减值风险。 楼市交易持续萎缩,开发商销售资金回笼不畅,令开发商资金链吃紧。而银行信贷的持续收缩,也令开发商苦不堪言。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423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长26.1%,分别比上年末和3月末低4.5个、5.0个百分点。这表明,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所回落。此外,监管部门近期对“银信合作”亮红灯也让开发商融资渠道越发狭窄。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当下只有信托公司直接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还算通畅,但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非常高,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基本要在15%左右,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在28%左右,在楼市下行、销售萎缩的情况下,这几乎难以维持。 资金链紧张可能迫使一些小型开发商被洗牌出局。记者发现,近2个月来,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股权转让的房地产企业,仅上海地区就有5家。在华东地区,也出现一些小型开发商纷纷“借钱”的情况,部分竞争力弱的开发商生存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只能直接出售其股份来填补资金缺口。 一家股份制上市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总行传达的精神,此番楼市调控持续时间将比较长,银行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肯定会比较谨慎。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