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城市建筑设计行业的“领跑者”
时间:2011-05-23 07:50来源:绵阳日报 作者:陈莹莹
|
|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在今年表彰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名单里,四川海辰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余海位列其中。作为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行业专家,自1992年从事设计研究工作以来,余海一直带着创新的精神,致力于设计行业科技进步,尤其在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节能、低碳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8年、2009年两年间,余海运用先进科技及节能生态技术主持设计的“四川一康制药智能办公楼”、“四川大学科技园”、“绵阳残疾人学校环保型教学楼”等项目,获得了四川省建设厅工程设计“四优”奖。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余海更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带领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了许多重要应急抢险工程的方案编制与施工图设计,为灾区恢复正常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荣获中国规划学术委员会颁发的“中国优秀设计师”,绵阳市建设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绵阳市勘察设计行业“突出贡献工作者”等荣誉。
余海把自己的见识、才华以及对现代幸福生活的所有理解,都变成了建筑作品奉献给今天的绵阳。
坚持创新,践行建筑设计使命
走进北川新县城,这座有花园、绿地和河流映衬的城市,静卧于安昌河边。数百座红顶白墙,或碉楼或飞檐,或古朴或现代的建筑群不仅提升了居民生活档次,更是世界瞩目的旅游景点。
在北川老县城,原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屹立在废墟之上,作为北川形象的邮戳盖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册上,成为永久的纪念。
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余海,将这份工作更多的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对城市的贡献和影响。在原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建设中,余海的设计理念就定位于将羌族民族风格与建筑相融合,又将周边的群山和陡坡作为大背景大场景,成为北川县城的一个显著的亮点。该项目建成后获得四川省建设厅评定的“四优”三等奖。特大地震发生后,该建筑又成为残留在老北川为数不多的标志性建筑物。
作为绵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在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专家研讨会上,余海又提出,在本土区域上按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北川新县城的定位,打造国家级旅游新城。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采纳,因此着重加重了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中旅游的特色和新县城商业街的打造,让旅游成为了北川新县城的名片之一。“建筑设计之于我是一种使命,我有责任将我的全部能力用于精心打造我经历的每一个城市的细胞。”在这样的意念下,这位毕业于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以一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待每一个建设项目,为推进城市的和谐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余海不顾个人安危,率领本院专家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余海又多次深入北川等极重灾区,参加重要应急抢险工程的方案编制与实施,提出重大技术建议10项,对灾区上万居民迅速安定生活,早日重归家园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生态环保,创造城市美好生活
绿色生态、低碳环保是当今最主流的思想,对于设计来说,那就是一场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变革。
早在2001年,在位于永兴的“绵阳医药科技生态园区项目”规划设计中,余海就提出制造和研发医药企业要围绕“环保和生态”两大主题,运用高科技建筑技术,建一幢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实际建设过程中,他充分运用生态、低碳和科技相结合的理念,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把关,目前已经实施的生态办公楼和医药孵化大楼均达到了预期的设想目标。其规划中的前瞻性、生态性、科技性还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环保理念更是植入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凭着多年专业技术知识的积累,余海提出了“绿色+科技创造城市美好生活”理念,大力提倡建筑设计行业应以科学规划引领低碳城市发展,在采用先进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等方面创造了好的经验。在2010年光伏电子系统刚刚实验使用于建筑时,余海就在本地的项目上进行了实际运用,得到业主和专业部门的高度认可和肯定,成为在本地该领域中的领跑者。
同时,他积极推行和提倡提高城市吸碳功能,保护、保留自然山体和河湖水景,充分尊重自然,尊重环境,设计结合自然等设计理念和思想。在国家住建部主持召开的“关于绵阳旅游及城市空间论证会”上,余海提出了生态绵阳与三国文化相结合,将绵阳全区域整合的概念,旨在将绵阳的城市发展定位于区域整体的发展,避免重复建设。这些思考和建议对绵阳未来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得到了市政府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赞赏。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