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风水”乱象剖析 评述由头 去年年末喧嚣一时的南方某省高速公路上用公共财政修建的塔楼究竟是“镇妖楼”还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图腾,至今说法不一;但因此引发的争议也体现了媒体与民众对公共建筑中风水元素的极大关切。公共建筑是城市的骨骼,它的生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格局与面貌。近年来,公共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被融入了风水因素,各地的“风水楼”不断涌现,这其中有怎样的玄机?“风水楼”与公共权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官员追逐风水腐蚀建筑生态 人民论坛记者 孙墨笛 《 人民论坛 》 官员迷信风水的心理剖析 一位多次承担政府工程建设指挥任务的施工企业领导对记者说,在现行体制下,公共建筑的生长方式主要由地方当政者的意志决定。在公共建筑兴建过程、尤其在政府建筑工程中,无所不在的“长官意志”几乎决定了任何一个细节。不断出现在“风水宝地”上的公共建筑,绝大多数来自主政官员的“构思”。 为升迁,求官运、财运。记者通过对基层干部、民众的深入走访发现,官员追逐风水,最大的心理动因是对官位和金钱的迷恋。受访干部普遍认为,风水的复兴,与时代的文化特质不无关系。对一些官员而言,风水最大的功能就是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而对金钱与权力的追逐,在他们看来,是生活唯一的主题。于是,公共建筑就成为他们寄托对官运、财运无限憧憬的最好载体。如山东省某位地委书记,从“大师”处得知自己有“入阁”成为副总理的运道,但命里还差一座“桥”,便下令将已按计划施工的国道工程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因此顺理成章地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桥虽建了起来,但该书记终究未能“过桥入阁”当上副总理,却因贪污受贿罪行暴露,于1996年被省高院判处死缓,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继刘青山之后被判处最重刑罚的地委书记。2007年6月初,被中纪委通报的山西省粮食局原局长挪用国家粮食储备库资金,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擅自修建专用于接待的宾馆,并在宾馆附近建起了“粮神殿”,在殿中为个人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并将各省(区、市)粮食部门负责人的题词刻在石碑或牌位上,与神像一并供奉。升官发财被该局长抽象到了“神坛”的高度,凝聚到公共建筑中,也算是种境界。 为消弭灾祸。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对此作出了“一边贪污腐败,一边烧香拜佛”的概括。试问古今贪官污吏,有几人心安理得?尤其是我们党的官员干部,受党的教育多年,他们岂不知身为公仆当为民众鞠躬尽瘁,岂不知贪赃腐化与党纪国法水火不容?在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寄望于风水,认为将风水方术与政府工程相融合,即可借助巍然的公共建筑获得命运与神灵的庇佑,让自己的行径永世不见阳光,消弭灾祸,长保平安。 为求心灵安顿、寻找精神寄托。记者发现,在笃信风水并以风水因素和个人意志左右公共建筑生长模式的官员中也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也许升迁无资格,敛财无胆量,但他们的信仰已经失落,心中不再有对真理和人民的敬畏,也不再满怀为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的崇高追求。这些官员心灵无处安顿、精神无所寄托,对于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应当如何行使,便没有了方向感和使命感。一些风水界“从业人士”恰可以乘虚而入,成为这些官员的决策“导师”。有的风水师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皮包公司,以方便官员用公款支付“风水”费用。在他们的“引导”下,一些无谓、无聊、甚至无稽的风水理念大量融入地方公共建筑,既给公共财政造成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格局。 对风水的热衷与追逐背后,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一败涂地 个别官员迷信风水的各种心理,体现的都是其对自身的定位和责任失去了应有的认识与判断。一位地方党校研究员对记者说,风水对这些官员而言只是个载体。离开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所信的,无非是权力、金钱、个人利益。对风水的热衷与追逐背后,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一败涂地。 民众如何看待公共建筑的官员风水?调查中,受访者多对风水作为传统文化的合理价值表示肯定,但对“官员风水”乱象予以坚决批判。江西赣州市民万芊芊认为,民间确实有看重风水的思想基础,老百姓买房子也都讲究风水好;但共产党的官员不应该信风水,更不应当滥用手中权力去为自己追逐风水。领着人民的薪水,政府官员就应该多想想怎么让公共建筑更好地服务社会,方便民众。来自河南许昌的桑雷说,官员追求风水就是脱离人民,没有以民为本。他质问道,试想不许百姓花小钱修缮坟墓,却放任自己花大钱修风水办公楼,今日之为官者,难道就这样彰显自己的特权吗? 谁的城市,谁的风水 对于风水,仅作简单的否定也许过于唐突,但有学者撰文称,风水理论实际上是集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和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这也是不恰当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俞孔坚教授认为,风水是前科学时代的人,对一个不确定的环境的适应方式。不可否认,经过几十个世纪传承的“风水”中存在着合理的因素。如果真正能够将科学严谨的、而不是随意性的、甚至捕风捉影的“风水”研究成果用之于生活实际,这对于克服现代人日益呈现的浮躁心态、提高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无疑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学术专题部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刘穗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以人为本,追求建筑、人、自然三者的和谐,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公共精神的契合点。公共建筑中可以融入有科学依据的、符合和谐人居理念的传统文化因素,但必须以公共精神为指引,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必须为了实现民众福祉——在现代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众是城市的主角。在民众的城市里,一切公共建筑的规划、布局必须以民众的意愿为根本依据。 严格地说,官员对风水的笃信,与风水本身关系并不大,它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生态。北京某高校一位政治学学者对记者说,对上级的盲从、对风水的盲信、对金钱与权力的盲目追逐,现象虽纷乱复杂,但反映的问题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于自己的命运是由谁决定的,这些官员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位学者深刻指出,有些官员认为只要得到上级领导器重,前途就一片光明;有些官员认为只要手中掌握权力和金钱,自己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有些官员认为通过对公共建筑施加风水因素,就可以护佑自己的运道,这些认识都是荒谬的。人民群众的意志决定着政权的兴衰与存亡,更决定了每一个官员个体的前途与命运。官员若让民众失望,命运必将让他绝望。对官员而言,“民众的诉求与福祉”才应是官员心中最大的风水,也应当是官员一切的精神寄托所在。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风水” “风水”本意为“藏风得水”。被古代风水师奉为经典的《葬书》释曰:“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风水”又称“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顾名思义,“风水”是研究天道与地道之间相互作用于人生活的一门学问。中国风水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经过唐宋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风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它强调建筑与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我们应当破除假借“风水”名义的各种迷信、骗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有益的因素。 城市公共建筑背后的权力影子 江 牧 《 人民论坛 》(2009年第10期) 作为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公共建筑除了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以外,其外观形态也日益变成城市的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存在一种趋势,城市公共建筑的构建模式越来越掺杂进个人的喜好或权力的因素,建筑的规划、布局与建造不能完全按照设计方案去构建,而是明显地受到长官意志的影响。这导致一些地方大规模复制北京甚至外国政治中心的建筑,盲目追求公共建筑的所谓风水运势的工程大量存在,而且呈现着不断增长的势头。这不由使人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大规模进行权力建筑复制和追逐风水? 一个明显的原因就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官本位影响的遗留。对权力的畸形崇拜令这些政府投资复制权力建筑,即表示了对中央权力的服从和崇拜,又让当地人民能够时刻体会到中央权力的至高无上,本质上却反映出了地方官员借助复制权力建筑来昭示自己权力地位的不可侵犯并形成一种在当地的威慑力,这种建筑形态、体量和尺度在各地的不断复制,具象地反映出北京权力放射性的状态,并成为权力衍生品的物化。 官本位的另一方面就是地方官员需要个人仕途升迁的政绩,体现在建筑上就是所谓的政绩工程。地方官员在自己的治地上兴建出一些亮眼的公共建筑,以便形成城市的繁荣健康发展的符号,这对于一切“政绩靠眼看”的行政管理者来说几乎成为表功的唯一途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目的,原本多少着为民生着想的政绩工程极易出现偏差,即不是兴建一些体现城市特色的建筑,不是为了城市发展而作的合理规划,而是以复制权力建筑这种畸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城市变成一个任地方主政者随心所欲地建设的大工地。扭曲的心态带来了扭曲的建筑,对于权力建筑的复制,导致了城市建筑背离了建筑的功能初衷,而对经典建筑的拙劣复制毫无艺术性和创造性可言,只是为了实现自己膨胀的欲望的一种依托,假手建筑这种形式含蓄地表达出来罢了。(作者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