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
时间:2012-07-11 18:26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为之
|
|
“梅州正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加快破解山区科学发展难题,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建成广东的‘香格里拉’、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中新社与广东幸福同行“走转改”采访团近日走进“世界客都”梅州,中共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接受专访时这样表示。
广东梅州地处粤东北部,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同时还是新加坡李光耀、李显龙两代总理的祖居地,也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现总理英拉兄妹的祖居地,梅州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梅州虽然经济总量不大,但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干群和谐、惠风和畅;根据广东省6月29日的最新报告,梅州名列广东东西北地区群众幸福感总体评价首位。
朱泽君称,梅州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后发优势突出。“先进和后进不是永远的,优势和劣势也不是绝对的,只要善于谋划,劣势也会变优势。”朱泽君说,梅州的发展,不急不行,太急也不行,关键要想好再干、科学地干,坚持超前策划、科学规划,做到有重点有计划,避免发展越快、乱得越快。
朱泽君说:“我们虽然暂时落后一些,但要始终坚持‘三不怕’,不怕起步晚、就怕起点低;不怕干不好、就怕没想好;不怕经济落后、就怕观念落后。在缩小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差距上,梅州又坚持‘三不比’,不比发展的总量,要比发展的质量;不比GDP的增速,要比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比发展的规模,要比发展的特色。”
目前,梅州正结合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坚持因地制宜、把握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优势,有效转化劣势,积极借助强势,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力争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
“梅州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市里集中建设一个占地20多平方公里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他有条件的县(市)也相对集中区域办好一个工业园。”朱泽君表示,梅州不搞工业不行,乱搞工业也不行,决不能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必须抢抓广东省大力实施“双转移”的历史机遇,强力抓好招商引资,集中资源、集中区域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为了保住梅州的秀美山水,凡是有污染的企业,经济效益再高我们也不要。”
同时,梅州正在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充分发挥“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打好“叶帅牌”,念活“山水经”,凸显客家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创意文化等六大特色,大力发展保健疗养、度假休闲、婚庆服务、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经济,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设计在客都”特色品牌。
“我们创建的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不仅仅搞文化或者只搞旅游,而是以文化和旅游为牵引,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朱泽君表示,梅州有秀美的山水、清新的空气、安全健康的食品,负离子被人戏称有小气泡那么大,在这里休闲养生最合适不过。
朱泽君称,梅州的优美环境不仅能够吸引都市人到梅州放慢脚步、放松心情,还能充分激发人的灵感,让有文化有创意的人才在这里放飞梦想,助力梅州打造设计之都、品牌之都。“我们希望将梅州建成富庶山城、美丽新城、文化名城、国际慢城。”
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要求,梅州要“建设有特色、有个性、让人记得住的城市”。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朱泽君说,梅州目前正认真研究落实汪洋书记提出的这一重大课题,通过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建设“城是乡的宜居区,乡是城的后花园”,做到城离不开乡,乡离不开城,互补互动发展。总的来讲,就是要把梅州建成森林里的宜居城乡,努力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
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多平地少,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梅州正因地制宜做好耕山致富文章,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率先打响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名茶等农副产品特色品牌,变传统的农业大市为精致农业强市,带动农民长效增收致富。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