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桦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了“十一·五”期间上海商业发展的趋势,而也很可能被纳入即将出台的《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之中。
朱桦透露,“十一·五”期间上海商业调整将分为中心城区、郊区以及社区建设三部分。
南京路的中档定位能否保留?
朱桦透露,中心城区商业的建设将以国际化为引领,配合城市能级的提高,促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对黄浦、静安等中心商业街区的若干知名老牌百货公司进行经营调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入德国C&A、P&C、法国春天百货等外国先进百货企业进行管理,采用全新的经营模式,实现百货业态国际化。但南京东路现有的中档定位很可能被继续保留。
市经委有关人士表示,上海新一轮的商业调整会更尊重“市场意愿”,虽然南京东路目前较低的商业档次引来不少人指责,但其针对全国旅游者的定位,每年却能产生高达70亿至100亿元的销售额,其中仅第一百货一家就可能获得1亿元的年收益,这是必须尊重的市场导向。毕竟顶级品牌业态只是少数人的消费场所。
北京路生产资料街能否保留?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透露,现在仍位于市中心的钢材、建材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将向郊区转移,具体做法就是由奉贤、青浦、松江等地方政府出面,在郊区建设产权明晰,统一经营,工商、邮政等配套功能集中,集看样、出样、洽谈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市场,而原来市中心的水产品市场、钢材、建材等现货市场,则将改造为价值、合同交易中心,以实现市中心土地的二次开发、二次利用。
位于普陀区的铜川路水产市场有关人士表示已了解此事,普陀区商委之前曾和铜川路水产市场沟通过,铜川路水产市场将在未来迁往郊区。原因在于铜川路水产市场所在地普陀区的真如将是未来上海的副中心之一,迁走水产市场便于更好地发展商业。
而地处上海市中心卢湾区的上海香山钢材交易市场及旁边的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有关人士表示,之前曾听说过搬迁的事情,但由于这两家交易市场都采取票据交易的形式而并非现货交易,所以可能并不在最终搬迁的名单之列。
市经委有关人士介绍称,这些市场原来比较集中在内外环之间,这些较初级的商品交易市场事实上却为上海的国内贸易立下大功,占上海商品销售总量的38%,之所以要为其重新布局,一方面是上海目前的城市规模已明显扩大,内外环间也已获得较大发展,这些市场要再扩大规模会比较局促,要做强这些市场,需要精心为这些市场寻找更大的空间,而将这些现有市场从现货市场提升为商流、物流分开的市场,是希望让这些市场进一步成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的中心,真正拥有专业市场定价话语权。
而市经委有关人士透露,内环线内的北京路生产资料特色商业街则将继续保留,但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不久,一个网上北京路将出现。
五角场能否提升为市级商业区?
参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上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孙元欣透露,在新的“十一·五”规划中,五角场将首次被规划为同徐家汇、豫园等并列同级的市级商业区。
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按照新的规划,中心城区要重点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加建设若干个市商业中心,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五角场地区。
目前上海有八个市级商业中心,俗称“四街四城”,即淮海路、南京东路、南京西路、四川路;豫园商城、徐家汇商圈、新客站不夜城、八佰伴时代广场。
五角场被提升到如此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上海东北片商业布局欠缺,而五角场是交通枢纽,适合打造成一个商业中心。
大卖场能否主导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的建设,则将以大卖场和专卖店为主力模式,建设多个社区联动的条块状综合性购物、医疗、养老功能聚集区。同时,为加强食品安全,上海将在市中心周边建立四个“中央食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作为生鲜产品的批发终端,强化管理,同时,市中心也将加快标准化菜场建设,以现有大型市场为主,改建、新建并举,并推动生鲜超市的改造。
市经委有关人士表示,上海新一轮社区商业调整重点已从上一轮补充商业业态变为抓安全与规范,推进一系列市级食品安全标准,给社区居民一个更安全的消费环境将成为规划中心课题。
远郊商业走向何方?
对于外环以外的远郊区商业,则将以城市化为引领,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引进类似“加拿大轮胎”、HOME-DEPOT家居等全新商业业态,进行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力发展轨道经济,在合适的轨道站厅及周边,大力发展图书、家电、数码、家居等业态的大型专业店,以及餐饮、“玩具反斗城”等郊区稀缺产业的发展,以满足居民便捷性消费需求。
具体到南桥、青浦、金山、南汇、嘉定等郊区中型城区,则将引进工业园区、科教园区、商业、现代业服务区,加快产业功能建设,也起到减少日常交通流动、减轻市中心交通压力的作用,同时,这些郊区区域还将吸引苏浙民营企业入驻,形成长三角企业地区总部聚集地。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