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三峡水电站 图为:汉口江滩最大的太阳能集中采集点
图为:阳逻电厂
能源,国民经济运行的血脉。“十一五”以来,克服缺煤、少油、乏气的现实困难,我省能源建设走过浓墨重彩、成就斐然的八年—这八年,一大批重大能源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重要的能源基地顺利建成,能源安全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这八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日益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和能源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八年,民生能源工程硕果累累。90%以上的县级城市和50%以上的城市家庭用上了天然气,3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生态环境、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湖北,以年增长率8%的能源消费总量保障了全省GDP年均13%左右的高速增长,为加快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提供强大能量。 大基地大项目大企业 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能源供应充足,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强劲,活力十足,反之亦然。对于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的湖北来说,能源建设能否跟上甚至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意义重大。 面对能源时段性季节性紧张、迎峰度夏电力负荷屡创新高、雾霾天气频繁增多等复杂形势和外部压力,各地及全省能源部门齐心协力,加强组织协调,建设能源项目,增加生产供应,做好需求调节,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了近年来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不竭动力。 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2013年我省一次能源可供量(消费量)达到1.8649亿吨标煤,近三年平均增长7.2%。电力总装机达到5896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988.5万千瓦。水电装机3615万千瓦,居全国前列。相继建成投产汉川、蒲圻电厂等一批100万千瓦级、鄂州电厂二期等一批60万千瓦级大型火电项目和青山热电等一批“以大代小”热电联产项目,并关停“小火电”近150万千瓦,全省火电装机翻番增长,新增装机远超同类省份。 重大项目投资如火如荼—“十一五”以来,全省能源项目投资超过3500亿元,其中2011-2013年能源投资近1500亿元,确保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神华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国电、华电、华能等央企在湖北投资超过1000亿元。国内最大的500万立方米/日液化天然气工厂及储配项目在黄冈开工建设。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能源项目谋篇布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重要能源基地次第落户— 我省抢抓国家“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历史机遇,争取煤炭下载量4360万吨。荆州煤炭储配基地成功纳入了国家煤炭物流发展规划。武汉新港储配基地正抓紧建设,宜昌枝城、襄阳余家湖煤炭储配基地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准备工作。西气东输三线规划中供应湖北的气量由15亿立方米/年大幅调增到37亿立方米/年。国内最大的500万立方米/日液化天然气工厂及储配项目在黄冈开工建设。 能源建设促进民生大幅改善— 城乡电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八年来,全省城乡电网建设投资总额近千亿元。城乡居民用电实现户户通,供电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全面实行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城市居民采暖起步良好,全省已有多个区域实现居民集中供暖,正在由点到面有序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快速推广,90%以上的县级城市和50%以上的城市家庭用上了天然气,3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农村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快速推进— 通过出让股权,引入神华集团、淮南矿业等煤企,实现以市场换资源;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等能源资源大省签署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向湖北输电输煤输气等一系列能源项目;与华能集团、中能建、中石油等大型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解决能源投资及资源引进问题。积极鼓励以省能源集团为首的省内企业走出去,参与竞争,提升实力。 大市场大网架大通道 能源配置方式不断优化 智者,善于谋势也。尽管我省无油气资源,但我省本着“多条腿走路”促进能源发展的原则,近年来大力推进油气管道建设和资源争取,为缓解电力紧张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仪长原油管道、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和忠武线、川气东送线、西气东输二线、安保气源淮武线等国家大型油气管道湖北段相继建成,五年来,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通道总投资近1500亿元,湖北成为全国最密集的能源通道汇聚地,成为了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 目前,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中石化新粤浙等国家主干天然气管道项目正积极推进,武汉-宜昌支线天然气管道及黄梅-荆门原油管道、荆门-襄阳、荆门-宜昌、巴东等成品油管道的前期工作也加紧展开,孝感-潜江、武汉天然气高压外环线、荆州-公安-石首(江北段)等省内重点天然气支线管道正在建设中。 西气东输三线达产后,中石油年供我省总气量可达77亿立方米。同时,中石化川气东送供我省天然气量8.76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我省天然气保供将得到坚强保障。 油气管道建设,是我省抢占能源发展新高地的一个缩影。湖北能源,创新与改革中释放着能量,每一次突破与成长,都见证着巨大的改变— 一系列能源规划的编制实施引导了能源发展。全省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十二五”规划、大型火电项目建设中长期规划,为湖北经济长远发展提供电源支撑。煤炭、天然气、水电、新能源等20多部专项规划陆续完成,能源规划初成体系。 以煤炭整合和安全改造为抓手的煤炭工业企业改革脱困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石油工业引进中石油等投资主体,形成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原油、成品油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华中区域和省级电力市场基本建立,省际电力交换和调度规模逐年扩大,电力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农网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14家地市供电企业和原代管、自管的26家县级供电企业改制为由省电力公司直管。 天然气管理逐步规范,建立省级天然气调控平台,逐步实现全省统一管理调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试点工作顺利启动,武汉创意天地分布式能源项目被国家列为四个示范项目之一。天然气供销创新模式,实行“一个经营区域一个户头”和特许经营权指标管理,推进天然气下游市场健康发展。 2013年全省发电量2235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七位。 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5896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988.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615万千瓦,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新政策新技术新模式 新能源建设初具规模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生产力的提升都伴随着能源应用的革新。“钻木取火”使人类逐渐步入农业文明,也开启了能源的“薪柴时代”;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煤炭所带来的动力开始广泛应用于大机器生产;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推动了城市化与全球化。如今,我们已置身于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第三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能源领域的又一场变革吸引了各国的目光。 此时,湖北新能源的规划图上,早已开始谋划:有风电场引领的“追风时代”,光伏发电的“逐日之旅”,还有发展核电折射出的“裂变”…… 截至2013年底,全省建成投产的生物质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余热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达270万千瓦以上,年节约标煤360万吨以上。 看风电,中广核、中电投、国电、大唐新能源等30多家能源巨头抢滩湖北。2013年,我省共有17个风电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风电项目核准计划,总规模76.43万千瓦。7个风电场建成投产,3个项目部分并网,新增并网容量43.16万千瓦,并网总装机达到64.63万千瓦。在建和即将开工项目20个,装机92.29万千瓦。 看光伏,武汉国博中心、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汉口江滩12个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新增并网容量7.83万千瓦。在建项目10个,装机12.82万千瓦。同时,争取我省2013年建成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纳入国家建设计划,80万千瓦风电项目列入2014年国家核准计划;向国家能源局申报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计划100万千瓦。通过推进8个金太阳示范项目、13个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8473万元。 看页岩气勘查开发,我省多次与华电集团会商沟通,协调其加快已中标的鹤峰、来凤页岩气区块勘探开发工作,初步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近16亿元。协调中石化加快利川建南气田页岩气勘探开发及中石油推进远安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 新能源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带动了光伏、核电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去年,我省争取宜昌、襄阳、黄石、鄂州等4个城市纳入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争取通山等6县(市)获批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获批量居全国前列。 2013年,我省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降低至62.79%,比2011年降低5.9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04%,远高于全国目标值。 打量湖北能源建设的一个个坚实脚印,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无论是规模、实力的迅猛增长,还是体制、模式的深刻变化,都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我省能源建设所实现的巨大跨越,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更成为湖北经济非凡巨变的一个缩影。 2014能源重点工作 启动制定一批规划、条例、管理办法 启动《湖北省页岩气开发利用规划》、《湖北省生物质(秸秆)能源化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湖北省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条例》的起草工作,建议列入明年省级立法计划;制定我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全省风电建设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支持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天然气加气站(含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出台全省关停小型燃煤锅炉发展集中供热办法 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不需要关停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全部要实施升级改造。 加快推进大型能源项目建设进程 加快华能荆门、华能应城、华电西塞山4号机组等一批重大电源项目建设。汉川三期6号机组、十堰热电、襄阳热电等三个项目确保2014年开工建设。 加强天然气调控平台建设 按照规划做好省内关键节点和重要区域的天然气管道布局,推动省内天然气管道、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省内区域储备、省内管道输送和城市燃气储备相结合的储气调峰系统;优先发展居民用天然气工程,提高气化率。 推进省内煤炭储配基地建设 争取江陵储配基地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为抢抓蒙华铁路建设机遇,建立煤炭保障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继续扶持煤炭行业兼并重组与资源整合、煤矿安全改造、产业升级项目。 推进水电重点项目建设 结合国家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新战略,抓住机遇推进我省水电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批复葛洲坝水电站机组更新改造增容工程可研报告、核准新集水电站,孤山水电站完成前期工作上报核准申请,姚家平、碾盘山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协助恩施州做好江坪河水电站重组、复工相关工作。 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争取国家给予我省更多的风电、光伏发电年度项目建设计划份额,督促已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已核准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加快能源装备产业和配套制造业发展 继续争取国家对我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的支持,争取国家批复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工程,以及我省上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自主创新项目。做好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的建设发展及新中心申报工作,充分发挥研发中心的作用,积极推进相关成果在我省的产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