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规划 > 旅游产业 >

黔江投巨资提升土家族民俗游

时间:2013-06-07 08:58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李琅

  ■马林新村村民参加刺绣培训

■马林新村村民参加刺绣培训

 

    近年,黔江区政府在高山区域投入巨资,大范围新建搬迁安置点,在政策贴补下,不少贫困居民住进了好房,但由于就地增收途径有限,年轻壮男仍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老人、妇女及小孩,仅靠自给自足的粮食和微薄收入生活。黔江区为此着力提升土家族民俗游,扩大村民增收途径。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来到黔江区冯家街道马林新村,眼前一栋栋新建康居小楼错落有致,环山围绕,如果不是该村村支书谢琪介绍,很难让人相信,两年前,该村还是黔江区出了名的贫困村。谢琪说,去年12月8日,该村举办了首届黑猪刨汤节,村里养黑毛猪的历史就此翻开新的一页:10亩黑毛猪养殖场今年底建成,土家族民俗游配套升级。

    重庆晚报记者在村民家中、安置点公告栏上,挖掘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如果你是旅游发烧友,不妨去马林新村体验一下。

    自榨菜籽油

    1、自驾线路

    从主城出发,上渝湘高速路,行驶279公里到达黔江正阳站(黔江南站),下道往左,沿319国道前行10公里,约3个半小时,即可到达马林新村。

    2、沿途风光

    通往该村的山区公路很平整,一路上能看见成片的玉米林,流淌的溪河,听到清脆的鸟叫声。马林新村的安置楼样式统一,飞檐木门,上楼阁需搭梯子,典型的土家族建筑。

    3、农家特色

    走进一家农户,地上大筲箕盛满了洋芋,墙边堆满了麻袋。“这是油菜籽,自家种的,绝对无污染。”67岁的杨少二说,马林新村有自家榨油的习惯,机器由政府帮忙代买。油菜籽卖价3元/斤,成品油10元/斤,平均100斤油菜籽,能榨出35斤纯油。

    杨少二家面积173平方米,夫妻带孙女,给子女留下几间房,腾出两间空房想办农家乐。“村里旅游配套设施还没完善,所以还没接客。要是游客来我家住,一人50元钱一天,还送自榨菜籽油。”

    村支书谢琪说,目前安置点有66户居民,按每家住4人算,每天能接纳游客近300人。

    家家学刺绣

    1、征集学徒

    安置点空坝公告栏上贴有一封通知,两家当地土家刺绣公司向该村征集学徒,要求年龄在16岁至55岁的女性。免费提供原料,培训期间享受生活补助300元,培训费、资料费全面优惠。

    2、避暑优惠

   “本来村民就有祖辈传下的刺绣手艺,但不专业,经过企业系统培训,既可帮企业代加工,利用闲余时间挣钱,还可自己绣制,游客喜欢还可购买回家。”谢琪说,老年游客若长期在农家乐避暑,村民可传授刺绣技术,陪老人聊天。

    3、绣品多样

    谢琪介绍,当地土家族姑娘绣花喜欢选用青、兰、大红等深色布做底布,先用纸剪成绣样,贴在底布上,然后用丝线绣。绣花有立体感,精巧别致,多用在绣花鞋上,也可用来做服装花边或角花、胸花、枕头、童帽和绣花荷包等。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喜鹊闹梅等传统图案的绣花鞋垫18元/双,绣工细腻的,50元以上。

    想吃黑毛猪

    可年前预定

    谢琪说,去年12月8日,村里举办了首届黑猪刨汤节,吸引了黔江区内游客来品尝,当时只张罗了6只猪的菜量。今年为延续这个节日,给村民增收,政府出资在安置点建10亩黑毛猪养殖场,计划今年底建成,有意向的农家,每户可免费分到15—20平方米不等的猪圈,政府再补贴部分购买猪仔的资金,平均每家能养上3头猪。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当时自家猪圈只养黑猪,这也是我们当地的养殖传统。黑毛猪比普通良种猪(白毛猪)成长时间慢一倍,不用催肥饲料,当地人习惯用煮熟的玉米、猪草、红苕藤混合作猪食,8个月就能长到100公斤。”谢琪说,由于黑毛猪肉品优质,每斤价格在18元左右,高出良种猪肉一倍。

    谢琪介绍,目前虽然养殖基地还未建成,但游客想吃黑猪刨汤仍不成问题,菜品有猪血汤、红烧猪蹄、土豆和豆腐烧肉等,每桌500元左右。还可购买村民自家腌制的腊肉、香肠等,也可在过年前预定黑毛猪。“购买量大,可运送。我们村计划明年全年出栏600头黑毛猪。”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