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7日从国家旅游局获悉,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0%。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西部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业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推进生态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10年来西部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就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国家旅游局一直高度重视,把促进西部旅游业发展纳入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中,在资金、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在资金支持上,从2001—2009年共安排西部省区旅游发展基金7.27亿元,占全国总额的58.82%,改善了西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在人才支持上,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西部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从2001年起,共举办10期西部旅游局长培训班、32期省级旅游经济研讨班;同时,资助西部贫困地区开办西部助学班;对藏区五省骨干外语导游实施全员培训,共培训3000多名导游。从2003年起,针对西藏旅游业实际困难,组织行业力量开展导游援藏工作;同时在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每年为西藏特招80名旅游专业本科生,为西藏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在旅游发展规划上,为指导和支持西部旅游发展,与有关部门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规划》,《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科学规划和开发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创建高原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组织编制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规划》,支持新疆编制了喀纳斯、那拉提、喀什等重点景区城市旅游规划;此外,还编制了《丝绸之路旅游区规划》和《旅游产业灾后重建转向规划》。在政策支持上,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实行税收减免。(《关于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07]65号)》)
(一)旅游业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产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旅游业是“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并加以重点推进。
10年来,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1999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入境旅游者增长了1.25倍,目前达到984万人次(年均增长14%);同期,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76倍,目前达到37.56亿美元(年均增长19%)。2002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19倍,目前达到5279亿元(年均增长24.5%),高于同期12省区市GDP增长率。部分省区市的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10%。旅游业已经成为西部各省(区、市)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
同时,西部地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西部地区拥有各类旅游企业1.37万家,占全国总数的28%;拥有A级旅游景区1000多家,其中5A级景区21家,4A级景区312家,分别占全国总数的31.30%和26.90%。1999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星级饭店从1663座增加到3885座;同期,旅行社从1833家增加到412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从310家增加到492家。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西部地区农民增收和老百姓脱贫致富。旅游业是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具有就业容量大、就业层次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等特点。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西部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寨、特色城镇和一批旅游经济强县,一大批农牧民依靠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在西部许多景区景点的周边,围绕旅游兴办了一大批商店、旅店、餐馆等,有效地带动了社会就业,“一个旅游点致富一个村”、“一个旅游区繁荣一个县”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截止2008年底,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16720家,全年农业旅游经营点接待旅游者2.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6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达到14.1万人。贵州省雷山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村民李珍开办的“农家乐”,2008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
(三)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文化资源的保护。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各省区市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同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自然遗产和生态环境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如四川九寨沟,云南三江并流等。此外,贵州黄果树、新疆喀纳斯、内蒙古阿尔山、西藏可可西里等地方在发展旅游的同时,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对旅游开发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西部各省区市把发展旅游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发展旅游小城镇、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有效保护了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如,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重庆大足石刻、甘肃敦煌莫高窟、宁夏西夏王陵、云南丽江古城等,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交通、通讯、能源、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据统计,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共建成高速公路1.65万公里,是1999年的6.5倍,占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的27.3%。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2.94万公里,占全国总营业里程的37.7%。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这使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条件大为改善。旅游业的发展又使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西藏旅游明显升温。青藏铁路通车以来,全区接待旅游者人数由2001年的68.6万人次快速增加到2007年的402.9万人次。2009年1-9月,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75.3万人次,接待水平超过历史最高年份2007年。
(五)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不断推进,西部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东中部游客,加强了西部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交往,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促进了西部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贵州省开展民族边寨游,有63万人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新疆的喀什、阿勒泰都是民族地区,也是边疆地区,通过发展维吾尔族风情和喀纳斯湖观光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西部大开发十年间,西部旅游业快速发展,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有: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发展战略。西部经济社会条件不发达,是西部旅游发展的基本背景,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基本政策考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旅游业基础设施、接待条件,旅游景区建设水平以及旅游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坚持精品战略。西部旅游资源种类品质不一,开发条件千差万别,加之西部地区整体条件有限,旅游开发坚持精品战略,实施有重点地开发,逐步形成了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桂林山水等一批世界知名旅游精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西部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在开发旅游过程中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取得了双赢效果。一些省区市把发展旅游与保护、开发和传承特色、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发展旅游小城镇、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有效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统揽旅游业全局。西部地区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积极顺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不断完善旅游体制、机制,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参与兴办旅游业。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三、不断开创西部旅游发展新局面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大大提高了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使许多景区景点更具魅力,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有了根本变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使得旅游消费越来越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为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和旺盛的市场需求。
1.加强规划指导,把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科学制定和实施旅游规划是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加快发展西部旅游业的进程中,必须把科学制定和实施规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做好重点区域和旅游线路的规划,做好旅游精品景区建设规划。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做好西部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规划。规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旅游业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体现促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统筹兼顾好发展中的大问题。
2.加快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改善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必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要把大力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为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机制保障和服务保障。要加强旅游法制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省级旅游法规,建立健全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等专项旅游管理办法。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要进一步扩大西部旅游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强西部旅游区域合作,在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和旅游投资商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旅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西部旅游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要坚持保护优先,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发展西部旅游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提倡文明的旅游消费方式,引导旅游者强化环保意识。同时,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地。要按照“弘扬中华文化”的要求,把西部丰厚的民族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当中,通过弘扬民族文化,提过文化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
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改革创新步伐的加快,西部旅游业将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