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海洋世纪。结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关精神,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新世纪初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作为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努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温州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从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依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总体规划》,以及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特制定了《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旨在为温州实施“海洋经济强市”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发展规划》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有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出口加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六方面,以及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发展规划》的期限为:2003—2010年。
一、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海洋资源概况
1、港口航道资源
温州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邻近我国南北海运国际航道,东西南北辐射俱佳。港湾与深水岸线众多,集河口型、海岸型和岛屿型为一体,通海航道和锚地条件优越,能建成大中小配套、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型港口,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在瓯江口内,已有龙湾、七里等良好深水河口港;瓯江口外,有洞头的大、小门岛、状元岙、黄大峡、乐清湾南岳等可供开发的近海深水港址。此外还有位于飞云江口的瑞安港、鳌江口的鳌江港等地方性骨干港。这对温州市乃至全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海洋渔业资源
温州近海现有洞头、南麂、北麂与乐清湾四大渔场,素有“浙南渔仓”之誉,其中被誉称为“贝藻王国”的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是我国南北海岸带生物的集聚地,已发现的各种海洋生物达千余种,且于1999年被联合国列入海洋类世界生物保护圈。滩涂养殖资源也十分丰富,汇集了羊栖菜、紫菜、泥蚶、文蛤、梭子蟹、青蟹、对虾等各类特色海产品。
3、滨海旅游资源
温州海上风景以石奇、礁美、滩佳、洞幽、岛绿等为特点。洞头、南麂、北麂、大北(铜盘山岛)列岛及渔寮、炎亭、西湾、西门岛等海岸景区与位于沿海地区著名的雁荡山、楠溪江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组成了温州沿海旅游山海呼应的特色而著称,并呈现为集游、购、娱与行、住、吃为一体的滨海旅游胜地。
4、沿海滩涂资源
温州沿海滩涂分布十分广阔,目前全市理论基准面以上滩涂资源共有95.39万亩,其中可围涂造地的资源约64.83万亩。特别是乐清湾、温州湾、大渔湾、沿浦湾“四湾”滩涂资源尤其适合发展特色滩涂养殖渔业。从灵昆岛“温州浅滩”向南至琵琶门沿岸海涂面积大,向外推进快,适宜大规模的围涂造地工程,是温州市主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5、东海油气资源
东海海域位于我国浙闽大陆以东,总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其中温州以东的东海陆架盆地,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其具有生油气岩系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储层和生储盖组合发育好、局部构造圈闭等特点,是含油气潜力较大、前景看好的地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优越地质条件。
6.海洋风能及其它资源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拥有众多岛屿的洞头县、苍南县及瑞安北麂、大北列岛等是风能资源丰富区。
此外,乐清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是强潮海湾之一,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资源。
(二)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九五”以来,温州市紧紧围绕实施“海上温州”战略和渔业“双六十工程”,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临港工业,加快港口开发,组织围涂造地,开展海涂综合利用,突出了海洋经济的地位。近五年来,海洋主要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均超过18%,2002年海洋经济总产出达2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达8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海洋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同时,海洋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加强了海洋开发管理力度与海上执法水平。
1.港口与海运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温州港口建设步伐相对加快,吞吐量出现较快增长。特别是温州港实施“从南岸向北岸扩展,口内向口外延伸”的发展方针,新开辟了七里、小门岛、龙湾东等三大港区,建成万吨级深水泊位7个,及一批千吨级以上的中小泊位,基本形成以温州港为中心,瑞安港、鳌江港等为骨干,大中小结合、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体系。2002年全市港口吞吐量为2060万吨,其中温州港吞吐量为1650万吨,集装箱达到15万标箱。
2.实现“双六十工程”,渔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自实施渔业“双六十工程”以来,贯彻“主攻养殖,拓展外海”的方针,加快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迈进的步伐,渔业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2000年全面完成渔业“双六十工程”(即全市渔业总量达到了61.07万吨、渔业一、二、三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的基础上,到2002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量62.15万吨,总产值39.50亿元(第一产业),成为温州市大农业主要产业。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也初具规模,先后建立了“温州市水产交易市场”、“瑞安水产城”、“浙福边贸水产城”等著名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和培育了“华盛”、“海美鲜”等一批水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3.滨海、海岛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温州是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市,自“九五”以来,加快发展滨海、海岛旅游业,并且与全市旅游网络相结合,在“北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列岛”和“南雁荡山、飞云湖、南麂列岛”两大“山、水、海”金三角旅游圈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由瓯江口、乐清风景名胜区、洞头列岛风景区、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苍南滨海旅游区等组成的海洋旅游网络。涉海旅游业已成为沿海各县(市、区)的重要支柱产业,200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74.82亿元,其中属涉海旅游收入达38亿元,温州滨海海岛旅游发展形势看好。
4.围淤造地,拓展陆域空间
建国以来,温州市各沿海县市已进行围涂造地17.6万亩,完成了一系列围涂工程。其中围涂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主要有乐清胜利塘南片、瑞安人民塘、永兴南片、龙湾万山一期围垦、平阳西湾围垦等工程,尤其温州浅滩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在一定程度上为温州经济发展弥补了土地资源的不足。
5.油气资源液化储运业在崛起
“九五”期间运用市场机制融资,引进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在洞头县小门岛成功地开发建设誉称“亚洲第一罐”小门岛石化储运加工基地。其一期工程:5万吨级油气中转码头、8.38万m 3常温LPG储罐,以及3万m 3重油、1.5万m 3轻油和2万m 3液化等中转库及30万吨/年石油化工常减压装置已投产使用;小门岛至乐清翁垟近10km的输油(气)管道等也已建成投产。
6.海洋风能资源开发前景看好
温州在风能开发利用方面也有了明显突破,已在苍南鹤顶山和瑞安北麂、北龙等岛实施风能开发两大项目。其中苍南鹤顶山共有5个可开发风场,风区面积1.5km 2,是温州市沿海风力开发较为理想的厂址。现已建有600kw、500kw风机各1台,250kw风机2台,总装机容量达13850kw,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