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城市。从延吉市的“三农”工作实际情况来看,特点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一高、一少、一小”:“一高”即非农化率高,超过90%;“一少”即耕地少,耕地只占全市总面积9%左右,不到2万公顷;“一小”即农业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为1.9:46.4:51.7,一次产业还不到2。为此,延吉市委市政府市提出了打造“精品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坚持抓特色、求高效,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走出一条具有延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
一、统筹谋划发展思路 全力推进三农工作
一直以来,延吉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绝不因“小”而轻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农业发展出路问题,作为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最大事,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委的有关方针政策,采取强力措施,予以全力推进。一是高位谋划发展思路。结合实际,按照统筹推进“三化”要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了以发展都市型、企业型、外向型为推手,打造精品农业的基本思路,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形成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二是强化三农推进举措。全力实施政府推动、“两委”带动、农民主动、社会联动的推进模式。提高城市社会带动效应,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扩大基地规模,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整合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一包四”“三帮扶”“城乡对接”等各具特色的支农帮农活动,营造良好的统筹城乡发展氛围。三是健全强力推进机制。将农业农村工作纳入全市“12+1”工作机制总体工作重要内容,落实总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面上有人管、线上有人抓、点上有人干;并成立党建督查、纪检督查、政府督查,采取联合督查、跟踪督查、专项督办等形式,随时随地查看工作的进展情况;选派工作能力强、勇于开拓创性的干部充实到镇领导班子,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发挥产业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受地理条件限制,农业耕作规模很难再扩大,延吉市就从“变”上做文章,在“特”上挖潜能,向“产业化发展”要效益,着力发展农特产业。一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依兰药特食品综合型集中区、小营蔬菜基地、依兰黑木耳基地等项目建设和“东菜西移”、“水改菜”等重点工程,抓好蔬菜、经济作物,食用菌、肉食畜和特色养殖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着力发展元葱、马铃薯、苏子叶、山葡萄、沙参、五味子等经济作物,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二是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规划并建设现代牧业园区,发展壮大生猪、肉牛、养蜂等特种养殖业和禽类养殖业,累计投资2500万元推进巨龙畜牧业有限公司建设年出栏2000头黄牛育肥基地项目,投资135万元完成2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2012年,畜牧业养殖专业大户发展到130户,牧业小区发展到15个,标准化养殖场达到3个,畜牧业产值达2亿元。三是努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将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与发展民俗旅游产业进行有效结合,全力推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投资3亿元建设以生态农业及民俗旅游为主题的观光园--延边国贸农业科技生态园,投资20亿元建设中国规模最大的朝鲜族民俗园--中国(延边)朝鲜族民俗园,成为全市乃至全州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排头兵和龙头企业。
三、依托城市带动优势 积极发展效益农业
依托延吉作为延边州首府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以市场需求和科技服务为支撑,积极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外向型农业企业,不断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优质高效化。一是大力发展企业型农业。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3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家,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30亿元,农副产品进出口总额实现7300万美元。延吉市获批省级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和中国朝鲜族食品生产基地,为我市发展外向型农业创造了条件。二是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会、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农场,目前发展专业农场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4个,带动农户14000多户;打造合作组织品牌,注册了“三农牌”元葱、“海兰江牌” 大米等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使每户农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三是发展农户加企业的利益联结合作体。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企业为龙头,中介组织为纽带,基地农户为基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种植、收购、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户互助共赢。今年,延吉市光荣花卉专业合作社和朝阳惠农水稻种植专业农场被选为全省专业农场、合作社现场会观摩点。
四、完善惠农服务体系 形成助农发展合力
把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提升农业软硬件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建设农业服务平台。开工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及延吉市蔬菜批发市场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全市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全市涉农信息资源,推进延吉“一网三站”建设,开办“延吉市农网”;完善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建成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平台,发展农村邮政服务,提升邮政农资配送服务水平。二是建设市场服务体系。斥资20亿元开发建设现代化大型绿色农副产品物流综合体—延吉万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占地21.7万㎡,总建筑面积50万㎡,年货物吞吐量达150万吨、交易额60亿元,集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出口贸易、业务代理、加工、仓储、配送、检测、电子商务、农业文化、体验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综合配套功能于一体,成为东北亚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最大的转口贸易基地。三是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全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今年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类资金2900多万元。深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服务,累计培训农民25000人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防治,蔬菜等实用技术培训,做好农业保险的宣传引导,农业保险参保面积3825公顷。
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为拉动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吉市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全市4个镇涌现出2个“全省十强镇”、省“百镇建设工程”推进镇,1个“国家级卫生乡镇”,四个镇全部进入省级卫生镇。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0037元,同比增长12%。
五、贯彻十八大精神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延吉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一,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延吉市将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发展。继续扶持可利亚食品、三汉物产、巨龙牧业等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和打造一批加工规模大、产品系列化、品牌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强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力争2013年龙头企业超过40家。
第二,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继续推广标准化生产,发挥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千顷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大棚托袋黑木耳生产基地”、光荣花卉等基地建设。力争2013年专业农场达到20家。
第三,继续完善经营公司化模式。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延吉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努力构建完善龙头带基地、基地与合作组织联农户的“紧密联结,利益共赢”运行机制,全力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农商、农超”对接模式。力争2013年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社达到140家。
第四,努力扩大产业特色化优势。突出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蔬菜、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和民俗旅游产业升级,重点发展蔬菜、“三农”元葱、苏子叶、沙参、五味子、“海兰江”大米等特色品牌农业。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我市绿色蔬菜采摘、花卉观光等产业潜能,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为重点,以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为支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第五,全面提高农业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驱动能力,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服务,加大“科普惠农”力度,突出实用技术培训,继续推行“农民点菜,专家上灶”的方式,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中国规划网延吉11月23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