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建筑 >

南行古镇的石建筑

时间:2009-12-18 10:4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高行镇是浦东地区较大的一个乡村集镇,由南中北三个镇街组成,相连有三里之长。南行镇依东西向的赵家沟而建,由四条街弄连成一镇区,其中赵家沟北岸的老街最热闹,各类商铺有几十家之多,南岸的惠康街和咸宁街大多为居民住宅。
南行镇形成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中期已相当繁荣。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赵家沟疏浚改道,镇区内的老赵家沟被填成陆地,商铺也大多搬迁至北行镇,商业市面逐渐冷落。2005年,高行镇进行大规模的市政改造工程,南行镇全部被拆迁,至此,有500多年历史的南行镇老街,连同老建筑全部消失。
南行镇以黄姓为世居大族,当地有竹枝词云“西栅称尊其顺堂、十间店屋九间黄。长方不让陶朱术,豪气雄风冠一行。”黄家宅院是镇上最大的院落。据清道光《川沙抚民厅志》卷十二《杂志·园林宅第》记载,南行镇有“应岳堂,在高家行市,明黄锡周建,有霞起楼,为黄氏始兴之也,今子孙之分居上南者俱从此出。”“酬志堂在高家行市,黄云师故居,于堂侧构墨花楼,凿池叠石,种竹栽花,集文士为觞咏之地。今其从孙铭书藏书万卷于楼中。”黄家的这两座宅院曾是南行镇上最显赫的高墙大院。
黄家的酬志堂,座落在赵家沟北岸的大街中市,高大的门厅上有精美的砖雕,大门外有一对青石雕成的抱鼓石,也称“门对”,用花岗岩石条砌成的门框显得牢不可摧。院内东侧至今还残留有部分太湖石以及花岗岩石雕成的美人靠石架。大院内的墨花楼及其他建筑物的门与窗户大多用花岗岩石条砌成,这在浦东地区是不多见的。黄家大院中大厅前的房基月台石足有10米之长,为一般宅院所少见。墨花楼前小院内铺有条石和青砖,一口古井显得古意浓郁。最有史料价值的要算墨花楼大厅墙上那6块刻有黄云师和黄云章传记的石碑,这些石碑未见史籍记载。黄云章传记由嘉定钱大昕撰,同邑叶凤毛书。黄云师传记由长洲彭启丰撰,青浦陆鸿绣书。6块石碑中有一块刻有黄云师的线刻半身像,这又是一件难得的珍贵资料,是目前浦东发现的浦东清代人物唯一的石刻像。像旁有定涛金祖静题写的像赞诗一首:“须发苍然夙期,古雅尚有典型;庶几似者孝友,任恤古道谁敦;赈饥布德颂溢,闾门峰泖云深;烟波滉瀁虽未,观正心焉响往。”这6块石碑现收藏在高行镇人民政府。其中有两块长85厘米,宽33厘米,厚10厘米;有两块长75厘米,宽31厘米,厚10厘米;有两块长44厘米,宽32厘米,厚10厘米。
《黄云章传》用行书刻碑,共43行,每行3至11字不等。其传曰:“《奉直大夫黄君传》,黄云章,字汉文,国子学生,诰赠奉直大夫,世居上海之高家行。祖霂,倜傥不羁,生五子,以应岳牓其堂楣。父衡松,少师事吾邑张俨思先生,与其子南华宫詹同学角时艺有用名。后弃去服贾,以俭约起家,有子二人,云章其长也。幼而明敏,读书能见大意,稍长代父理家政,内外斩斩。好施予,戚友有匮乏者不俟其请,则称父命助之。尝远贾千里外,虽无事,越五日或一旬必附家书问父母安否。客中事纤悉必以白,虽不在亲侧,亲心安焉。将归则购其亲所嗜献之。若夜抵舍,厨婢已熟寝,即甚饥渴亦勿呼,恐惊母氏。与其弟云师友爱无间,门无异财,躬为家督廿年。有一箧扃鐍甚严,朝夕自携,或意其有私蓄。及疾病亟,云师方在吴门,驰归,视之已不能言,惟指其箧授之启视,但薄记钱物出入之数,铢两无所隐,又手书属弟与子善视吾亲而已。春秋四十有五,卒以乾隆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娶曹氏,诰赠宜人,继妻沈氏,诰封宜人。子四人,培兰、淦如、金、培桂,孙十一人。论曰,昔江夏黄香以至孝称,有天下无双之谣。子孙累世为三公,宋时蜀人有黄录事者行善于乡,张泳知成都,特礼□之。今云章兄弟暗修笃行,子姓雍穆,有义门之风。予尝扁舟渡黄浦,乡人多沉黄氏者,因次其语而为之传。嘉定钱大昕撰,同邑叶凤毛书。”
《黄云师传》用正楷书刻,每五行外加一边框,每行16字,正楷书写。其传曰:
黄雲师字驺书,候选布政司理问,松江上海人,父衡松生子二,长为云章,次即云师,云师幼习举子业,长而独理家政,暇即泛观诸史及宋明诸儒书,以孝友乐赴人之急,兄殁后抚兄子四人如其子,戚族中有匮乏者,必周之所居乡数十里潮汐冲突,桥梁数圮,渠道塞,云师纠众修治,乡人赖焉。乾隆二十年大饥,吏劝富人煮粥以赈,云师曰无益也,民饥而来,虽得粥且不饱又有候伺填满之患,不如捐钱给之乃自为。倡即所居五十三图验其最贫者,别大小口,大者日给钱二十,小者半之,家给一票,令民持票取钱。按图之次五日一周,民不劳而得食,所活者甚众。母张安人年九十,戒不得为寿,云师乃捐贫贫人租负共若干金,曰以是为母寿也。尝建宗祠,合祀六世祖以下之主,春秋享祀,会祭者百余人。三十八年夏,有疾将卒,时母不在,乃强起,北面再拜,嘱子女至善事吾母,还就寝而卒,年六十,子森。赞曰:周礼地官施教法于州党,使之相赒相救,虽有凶荒疾疫之灾,而民得免于患害,由此道也,然其权实自一二富者操之。故保息之日终以安富,先王之所以为斯民计者至深远矣。今黄君业粗饶即汲汲好善若此,尤足嘉也。予故传之,以为世劝云。长洲彭启半撰,青浦陆鸿绣书,吴县穆大展镌。    
有关黄云师的生平事迹,在嘉庆《松江府志》和光绪《川沙厅志》中均有记载。高行的黄家也是川沙黄炎培的祖上,因此,川沙黄家称南行的黄家宅院为老宅。在南行还有黄家祖坟。据1922年编修的《黄氏雪谷公支谱》记载,高行南镇老赵家沟北侧雪谷公墓地周围有古树7株。现在南行有古银杏树两株,不知是否这7株中的两株。在南行,还曾经建有黄家的石牌楼。
在黄云师酬志堂宅院的西侧,还有黄家族人的宝俭堂、补读书屋、兰芳书屋等厅堂书屋,这些厅堂均有精美的雕刻木梁、青石柱础和黄石台阶,显示出了大家的气势。
在南行镇,还有一处被称作石场的朱家宅院,那可以称得上是浦东地区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最多的一座宅院。房屋主人朱顺生,从小学泥匠,后与人联合开设利源合记营造厂,曾承建向明中学、圣心学院和麦琪公寓等著名建筑。朱顺生在上海发迹后,在家乡南行镇营建了自家的宅院。宅院首先从赵家沟的石驳岸建起,驳岸边建有马鞍形水桥,宅院大门至赵家沟石驳岸间的一块场地均用花岗岩石板铺成,大门前有一八字墙,门厅也用花岗岩石砌成,上雕刻有精美的蝙蝠图案。朱家的厅堂是一抬梁式建筑,其墙底部均用青麻花石砌成,刻有图案,石有半米多高。厅堂前的天井也是用石头铺成,在通向西花园的过弄门框也用石头建成。因朱宅用了大量的石头作建筑材料,人们都称其为石场,石场成了朱家的代名字。在朱家花园里还有两株百年黄杨树和一株高大的百年花桂花树。
黄家宅院和朱家厅堂都因市政动迁要被拆除,这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就现有的工匠水准,要再建造出这些宅院厅堂,几乎已是一件困难的事,加上百年老厅堂在浦东所剩无几,人们是否应该珍惜祖辈留给后人的财富,是否应该倍加爱护呢?
南行镇不仅有众多的世家宅院,也有多处庙宇寺屋,其中关帝庙在老街中市,面向赵家沟。在关帝庙前,曾立有《重浚赵家沟碑记》。对于此碑,笔者自从在志书上看到碑目记载后,一直在寻找,想进一步了解记文的内容。1998年8月4日,笔者在南行、中行、北行来回骑自行车走了三遍,终于从一位小学教师处打听到了石碑下落。还意外发现了一块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奉宪严禁脚夫碑记》。在志书上,记载《重浚赵家沟碑记》的文字已大部分风化,难以辨认,但该碑实际上还留有一半文字可以认清,从中还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重浚赵家沟碑记”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1994年,关帝庙拆除而建造民房,石碑被移至赵家沟大桥南桥堍下西侧的高行灯具厂西厂区内,碑座被运至北行的东沟敬老院内,当时原打算把碑石也运至敬老院内,但因太沉重,故只好就近放在灯具厂内。石碑高170厘米,宽85厘米,厚27厘米,25行文字,每行45字,青石质,碑文四周刻有云纹,碑额为篆书。碑文由中宪大夫、贵州石阡府知府、前两京都察院都事、邑人陆郯撰。陆郯是陆深的后代。现该碑收藏在浦东档案馆内。碑文收录在《浦东碑刻资料选辑》中。
“奉宪严禁脚夫碑记”原竖于北行镇南街万安楼前,后被遗弃在北行大街东侧的一条小弄堂路边,碑文磨损较严重,碑高160厘米、宽85厘米,厚23厘米,青石质。该碑记文由松江府正堂朱知府奉江宁巡抚都察院之令下发,并上海县王知县刻石立于高行镇。现该碑收藏在浦东档案馆内。碑文收录在《浦东碑刻资料选辑》中。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