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镇朱家角10月21日晚将迎来第5届水乡音乐节的开幕,30多支国内外乐队带着城市民谣、混合爵士、实验音乐和各色民歌而来,与本地传统乡土节目轮番献演。其间,古镇还将举办水上巡游、创意市集、音乐节回顾展及各类艺术展。 朱家角水乡音乐节,是中国第一个以整个古镇为展演场地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已然成为一个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还有了一定国际影响。将“国际元素”引进古镇,融合、丰富、创新——在朱家角,以此思路造就的文化品牌还有作曲家谭盾的实景水乐《水乐堂》、昆剧演员张军的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而纷至沓来的观众中,不仅有当地居民、外地游客,还时常可见外国政要、明星,不少外商频频包场招待各自的客人。 古镇融汇国际文化元素,是近年上海郊区文化建设中的一种创新。 打开思路,与“国际”融合 郊区举办文化活动,容易受限于传统思路,一般就是找个广场热热闹闹搞台文艺晚会。不过,水乡古镇是个旅游热点,吸引来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这使青浦区和朱家角镇有关领导萌发出新思路:古镇的文化受众早已不限于本地人,不仅人数大增,“成分”也大大丰富,朱家角的文化活动是不是应该丰富多彩起来?何不引进国内外文化品种和文化人,丰富和提升古镇文化?这个想法,跟正为一些国际知名乐队在中国寻找演出舞台的上海正午文化艺术中心一拍即合,2007年诞生了朱家角水乡音乐节。 世界知名的江南水乡的环境是最好的号召,第1届音乐节,就有法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等的乐队应邀而至,和青浦本地的田山歌、江南丝竹同台献艺,结果大获成功。截至今年第5届,共有35个国家与地区的69支乐队、532位乐手前来,在古镇的6个场地演出146场,现场观众累计达17.9万余人,而参观艺术展览与其他文化活动的游客超过8万人次。 在2010年度上海文艺创作和重大活动评比中,朱家角水乡音乐节获“节庆节目特别奖”,并获得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项目资助。 扎根本土,与“传统”融合 每届水乡音乐节,本地派出的“主角”之一,是江南稻作文化区域民歌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浦田山歌。唱田山歌的老农与弹电吉它、敲非洲鼓、吹萨克斯的外国乐手同台献艺,加上江南丝竹、评弹、沪剧、说唱等独具江南特色的传统节目,让海内外来客备感新鲜,也让本地观众感觉亲切。特别是,大大扩展了的舞台向更多人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对保护和传承是激励和促进。 朱家角有过不少昆曲票友,也有江南园林,而典雅的园林是许多昆曲故事发生的背景。老家在青浦的昆曲演员张军,成立“张军昆曲艺术中心”之后,想到了故乡的“课植园”。在妥善保护古建筑的前提下,中国首出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在课植园亮相了,5、6月份和9、10月份每个星期六的日落前,汤显祖笔下委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在真实的江南园林中唯美呈现。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共上演60多场,吸引来了新加坡总统、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等诸多海内外嘉宾,《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作了大幅图文报道。最近,张军在青浦本地招收了几名昆曲学员,传承国粹。 谭盾享誉国际音乐界的“水乐”,找到朱家角水乡做演出舞台,倒是再合适不过。“水乐堂”由谭盾和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共同设计,以老镇沿河的3幢连体老宅改建而成。从2010年开始,在《水乐堂》的演出中,古镇上圆津禅寺僧人的经唱与巴赫的旋律相互呼应,融汇东西、古今,而朱家角的河水、古桥、禅寺和老宅,则成为现代音乐演出的背景。 文化为媒,与“经济”融合 近年来,朱家角有意识地引进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各种文化艺术机构入驻,发展文化产业。谭盾工作室、芦苇工作室、尔冬强影廊、栗宪庭独立电影基金会、矶崎新工作室、上海证大艺术馆朱家角展示馆、减字谱古琴主题馆等,纷纷现身古镇。截至去年,成功引进了50多家文化艺术机构,而古镇上有特色的文化店铺也已有上百家。由此,水乡音乐节并不只有演出,而结合珠溪讲堂、创意市集、河道巡游、艺术展览、民宿旅社、音乐工作坊等,成为内容丰富的综合文化节日。 如今的朱家角,夜晚不再冷寂,尤其音乐节和实景水乐、实景昆曲上演时,各家文化会馆的平均营业额可上升300%,酒吧、咖啡馆、特色餐厅等生意火爆,而民宿旅舍全部预订一空,文化经济形态初显,对古镇旅游业的转型与升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更大的视角看,朱家角业已打造成功的知名“文化品牌”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未来区域产业发展转型的先行。去年起,青浦区“一城两翼”发展战略启动,在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所做的规划方案中,“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城的亮点和着力点,淀山湖新城将以“创意青浦”带动“青浦创造”和“绿色居住”,以文化创意产业拉动整条产业链。中国规划网上海10月21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