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歌手齐聚京郊古北口 延安精神献礼长城古镇 --“古北口之夏”专场演出日前举行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清澈的童声在长城脚下的古北口镇中心小学响起,拉开了“古北口之夏”专场演出的帷幕。 演出围绕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邀请国内一流的实力派歌唱家,演绎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作品,邀请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现场讲述歌曲背后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演出以情动人,寓教于情,以真人、真事、真情、真唱为特点,用情景讲述与音乐交融的形式传唱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在京畿古镇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为北京古北口国际旅游休闲谷、文化产业集聚区、“长城音乐”系列项目的首场演出,本次演出不仅邀请了王静、尤鸿斐、薛皓垠、刘丹丽、张海庆等国内外比赛获奖歌手为观众演唱一首首经典歌曲,更邀请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领导和老一辈革命家后代们前来现场。其中“延安五老”中谢觉哉的儿子谢飘、革命诗人郭小川的女儿郭晓慧、东北抗联革命家李兆林的女儿张卓娅三位老一代革命家的后辈还上台讲述了父辈在延安时期、抗日时期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的动人故事。 演出共分“革命摇篮”、“抗日烽火”和“春的旋律”三个部分,分别以“建设边区政府”、“抗击侵略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由金牌歌手们演唱各个时期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曲。同时使音乐与故事结合,使观众在艺术氛围中接受延安精神的教育,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古北口镇党委书记兼北京古北口国际旅游休闲及文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何丽娟告诉记者,本场专场演出是为了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和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应该世世代代让它发扬光大”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希望借此机会向社会各界及老一辈的革命家后人展示古北口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开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远大前景。 在距离市区140公里的“燕京门户”,密云县古北口镇近几年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文化产业,整合旅游资源,突出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民产业就业基地建设,先后建设和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特色镇,为密云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背景资料: 密云县古北口镇情况介绍 一、 古北口镇基本概况 古北口镇位于密云县东北部,距密云县城55公里,距北京市区115公里。东邻新城子乡,南接太师屯镇,西连高岭镇,北隔长城与河北滦平县相望。春秋战国时期雄踞北方的燕国,为加强防御,最早在古北口筑墩设防。金代曾于此处修建铁门扼守,名为铁门关,也称古北口关。古北口东有蟠龙山,西有卧虎山,山势险峻,崖壁陡立,两山紧锁潮河,自古为京都锁钥重地。古北口山奇水丽,古迹名胜众多,是清帝王去东北祭祖、狩猎、巡视必经之处,曾设驿道建营城,康熙曾在这避暑,乾隆曾在这阅兵。 古北口长城是明朝建都后于洪武初年修建的,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和司马台长城组成。享誉中外的司马台长城,就是古北口长城中的一段,望京楼为该段长城的最高点,海拔986米,其惊、险、奇、特,被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为长城之最。1933年古北口抗战在此进行,360余名阵亡将士遗体合葬于古北口长城脚下,建古北口阵亡将士墓。古北口曾是边关重镇,现在已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有历史可考的文物古建筑有130余座,是与帝王文化紧密相连所融合的多元文化聚合体。这种特有的古庙宇群落与长城的驻军文化、长城历史文化、居民生活与民俗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构成中国独有的长城怀抱中的古镇文化。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形象地说明了古北口景区内独特的人文景观。 全镇总面积84.71平方公里。境内有万沟架子峰、卧虎山,高程为1124.6、665米。全镇共有耕地578公顷。林地面积3848公顷,水域面积11公顷。政区包括9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居住着汉、满、 回三个民族,2796户,11000口人,劳动力4676人, 其中汉族占90%以上。有河西、河东两个市级民俗村。 古北口镇以休闲旅游、都市观光农业等为主导产业,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民生、提高农民收入为终旨。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相继开发了“汤泉香谷”沟域、司马台长城、 令公庙等镇内自然与人文景区,使边寨古镇再现新姿。 二、古北口镇发展思路 立足本镇实际,依托古北口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人文资源,坚持“文化立镇、旅游强镇、生态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富民增收为核心,突出文化旅游产业主导地位,规划了“一中心、两带、三区”的发展布局,“一中心”即镇域中心发展区,“两带”即潮河、汤河发展带,“三区”即长城文化、古镇文化和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发展区。按照“发展与规划结合、发展与文化结合、发展与政策结合、发展与富民结合、发展与稳定结合”的发展理念,整合旅游资源,突出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民产业就业基地建设,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特色镇,为密云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三、古北口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古北口镇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1亿元,比去年增长7.5%。 财政收入完成1443万元,比去年增长60.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比去年增长7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比去年增长22.1%。 (一)深化都市农业功能,推动农业结构不断调整 大力深化都市农业功能,突出产品特色,实现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投资2000万元,在龙洋村建设400亩蔬菜观光园,完善蔬菜合作社经营管理机制,完成蔬菜观光园道路、排水、围栏、景观等工程,观光园实现了集生产、休闲、采摘一体功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投资1000万元,在杨庄子村建设冬枣产业基地800亩,该基地实现种植、观光、采摘融合发展,现已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冬枣种植基地。 (二)关注和保障民生,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保证了我镇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古北口中学中考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位居全县第一。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全县第二个实现新农合参合率100%的乡镇。多渠道重点安排低收入户就业,全镇517户低收入户,目前已实现脱贫311户,占全镇低收入户总户数的60.15%。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拓宽就业渠道,为困难劳动力送岗位583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9%。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奖励政策和惠农政策,落实县、镇两级政策性扶持补助资金970.88万元。 四、古北口镇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人文资源优势 2010年,司马台长城被英国路透社评为“全球最不容错过的风景榜单”的首位。镇区内有重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的御路,有初建于公元556年的北口城;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的药王庙、财神庙;建于太平五年(1025年)经过历代五次重修的杨令公庙和建于金泰和五年(1025年)修建的三眼井。建于1680年的古御道;为纪念1934年3月国民党古北口长城的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等共大小3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围绕古街还有北口瓮城、老爷庙、药王庙、关帝庙、城隍庙、古戏楼、琉璃影壁、令公庙、玉皇庙等庙宇和景观,有明清时期存在下来的老铺面房10处,形成一纵四横人文资源布局。 (一) 自然资源优势 司马台村属暖温带季风性半干燥气候,四季分明。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达73%。贯穿全境的潮河、汤河,从河北省流入途经司马台长城,汇入密云水库,是密云水库重要的水源补给流域。古北口有山、有水,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国内外游客的好去处。 (二) 道路交通优势 京通铁路斜贯镇境西北部,设古北口站。101国道纵贯全境,京承高速公路设司马台站出口。2011年底竣工的司曹路由司马台高速路出口直通古北口镇中心区,打通镇域东西旅游观光通道。 (三) 政策优势 经过几年的发展,古北口获得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2008年,被市农委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城镇,2010年,市政府授牌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十一五”期间,古北口在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充分积蓄了资源和政策的发展优势,为古北口“十二五”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中国规划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刘丽丽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