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成都附近的古镇,街子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过去只知道它与青城后山相接,许多成都市民喜欢一并游览,同时在汶川地震时街子也遭到一些破坏,听说那里近年一直在修复重建,而且已经初具规模。这次去除了避暑,也想去看看灾后恢复的情况。
河岸和小街的别样风情 街子的牌坊刚过,就是宽阔的银杏广场,广场中央四棵高大而粗壮的银杏树和矗立一角的字库塔把古镇妆点得古朴而肃穆。十五米高的古塔建于清道光年间,塔身虽然斑驳破旧,但是四面的壁画和雕刻却工艺精美。细看一下,上面刻绘有白蛇传浮雕和山水花卉呢。可谁又曾想过,在地震中曾经损毁1/3的它,今天还能焕发新的光彩呢。 小镇有条石板街,沿路的建筑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构造。两侧都是商铺,要逛街购物自然要选择这里。除了些常见的工艺品店,这里更是小吃的天堂。无论是简陋的生熟食品小店,还是气派的酒楼茶座,家家宾客盈门,香味四溢,四川人对饮食的追求从这里可以管窥。 而另一侧,在小街背后的那条河边,修有一条栈道,小径依山傍水,辗转迂回,沿途可以观赏青山绿树,鸟语花香,别是一番清静。成都人喜欢喝茶,这一路走来,露天和室内的茶座不下数十家,几张藤椅、一张圆桌,十元钱便可以泡上一杯清茶,闲坐品茗,打牌聊天,对面是一派自然山水,这是怎样一种悠闲的心境! 农家乐在这里很受欢迎,街子的许多客栈接待长住客人,一月食宿的费用仅是1500元上下,许多老人来此一住便是数月。避暑兼旅游,这种回归田园的生活是其他城市的朋友难以体验的。 沿河溯流而上,凉风习习,水芳岩秀。有跨河的壮观廊桥,别致的农家小院,还可以领略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铁索桥——御龙桥,参观晚唐“一瓢诗人”唐求纪念馆。你对这座千年古镇多一分了解,便会对它多一分热爱。
可口的小吃 四川的小吃品种繁多,街子镇名小吃更是声名远扬。 悠长老街中三步一摊,五步一铺,随处都有特色小吃。凉粉凉面,豆腐豆花香滑爽口,最受欢迎;而粗粮烘焙的玉米粑、叶儿粑有甜有咸,口味多样。这些小吃色香味俱全,又讲究现磨现做,绝对新鲜。当地传说只传媳妇不传儿子的“汤麻饼”是崇州四大名小吃之一,据说始创于清乾隆51年,已有200多年历史。汤麻饼色泽金黄、皮薄酥脆、味道香甜、可保鲜半年之久,被誉为西川一绝,有黑芝麻、五仁、花仁、火腿等品种。只需六元便可买上一袋,捎些回去给亲朋好友共享,也不枉走这一遭。 镇里有几家比较出名的饭馆,银杏广场的“古镇味道”招牌菜是奇味九肚鱼、干烧排骨和脆皮豆腐,八角井旁的古井老灶似乎更有来头,餐厅正墙上挂满了美食名菜的牌匾,他家的鱼宴和豆花远近闻名,令人垂涎。 徜徉在街头,你不经意又会发现罗哥板鸭、麻辣兔头、六味臭豆腐……如果你不在街子多住些日子,怎么可以尝尽这里的美食佳肴?
黄昏的舞蹈 街子的傍晚是快乐的天堂。广场上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上百个乡亲,男女老幼,都汇集在广场中央。靠近牌坊那的有一群天真的孩童,正由两位舞蹈老师带领着练习国标,其中那位五十开外的男老师舞姿潇洒儒雅,颇有大家风范,小镇上能有这样的人物叫人啧啧称奇。孩子们虽然舞蹈水平参差,一招一式却也练得严肃认真。家长们坐在对面的长椅上、旁边的空地上围观,哪个孩子乱了舞步或是绊个趔趄,便一阵哄笑,又乐呵呵地继续看热闹。 字库塔一侧又传来嘹亮的舞曲,原来那边的队伍更为壮大,带头的一位老汉,虽然体态发福,扭起腰身却是轻车熟路。他身后几乎是全女班,排开十几个队列,有老妪、美妇和少女。穿着裙子、运动装或睡衣,凉鞋、拖鞋或高跟,权不论扮相,亦不问姿态,一个个自得其乐,扭得开心。一旁的手推车不时传出动听的乐曲,“卓玛、丁香花、山不转水转……一首首往日听起来平淡无奇的歌,在这样的气氛里竟然份外动听。可以说,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快乐的舞蹈,也是我听到过最悦耳的音乐。而这个载歌载舞的场景,每天傍晚都会在这个广场上演,只有来此处的人才有机会体验到。
经历震灾后的街子,人们已经从浩劫中走了出来,快乐而幸福地生活着。不久以后,古戏台、廊桥和购物街将改造完毕,我毫不怀疑,来年的街子古镇,将会更加美丽。中国规划网成都8月3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