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风俗 >

散落在前童古镇的民情风俗——“把酒”

时间:2009-12-18 10:3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把酒”不同,在前童古镇,“把酒”是解放前传统习俗婚礼上拜堂喜气达到最高潮时举行的一种仪礼,它展示的是一种文化,一般只有书香门第、大户人家才会举行。“把酒”主要是品评新娘和“把酒”姑娘的相貌品行、教养等,教育后代学习“把酒”姑娘在把酒时表现出的宽宏大度、心灵美、行为美和外表美。其具体出现的年限不详,至解放后就逐渐湮没了。
  “把酒”仪礼最讲究的要算挑选“把酒”姑娘了,她们大多为男方本村、附近村庄及亲戚朋友家13-15岁的少女,必须是相貌品行出众、有教养、有文化的大家闺秀,被挑上的“把酒”姑娘一般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男方在挑选好“把酒”姑娘后,要至少提前三个月向“把酒”姑娘发出邀请。因为在被邀请后,“把酒”姑娘必须自己在家里进行严格的礼仪训练和置办“把酒”的“行头”,训练的标准是必须在“把酒”时做到:笑不露齿、行不动裙,脚步稳、身子正,头上的“珠彩”、手上的“鱼形手帕”都不能动摇,手里的满杯酒不能溢出一滴等。
  “把酒”姑娘置办的“行头”主要有彩过桥、彩衣、彩裙、花袜、绣花鞋、凤甲、鱼形手帕、玉镯和面前镜等。“彩过桥”为古时女人戴在头上的帽形饰品,主要由黄金、白银及珍珠、玛瑙等做成。“彩衣”和“彩裙”是由丝绸制成的衣服和裙子,颜色有红、绿、粉红、紫红等喜庆色彩,并绣有“凤串牡丹”、“喜鹊含梅”等吉祥图案。“凤甲”为佩戴在指尖的装饰品,由黄金、白银或铜镀金打造成,佩戴在每个“把酒”姑娘除大拇指外的8个指尖。“鱼形手帕”是由珍珠、玛瑙等串起来像鱼一样的手帕,代表早生贵子和年年有余等美好祝愿。另外,每个“把酒”姑娘还须在胸前挂有一块“面前镜”,象征喜庆,同时亦有避邪作用。
  参与“把酒”的除6个少女外,还有一位领头的少妇,称为“送姑”,她是整个“把酒”仪礼的总导演。“送姑”在少女时代曾多次参加过“把酒”,懂得“把酒”仪礼的全过程,而且也和“把酒”少女一样,必须相貌品行出众、有教养、有文化。但在服饰、行为等方面又与“把酒”少女有所不同,她头上不戴“彩过桥”,而是束起发髻,在发髻上插上金钗银钗,包着包帽,手里拿着红色吉祥手帕。在行为上,与“把酒”少女展示的“静”恰恰相反,她表现的是一种“动”,主要展现出妇女的风趣、干练、大方和泼辣等,调节“把酒”仪式的整体氛围。
  前童传统习俗婚礼一般为三天时间,第一天是接待各方宾客,第二天是婚礼正日,新娘过门,第三天是新娘拜见所有长辈,并欢送宾客。“把酒”出现在婚礼第二天拜堂时的“五拜”(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媒人、拜贺喜亲戚朋友)之后,“把酒”时间主要由参加“把酒”的姑娘多寡来决定,一般为6人,大约持续半小时左右。随着婚礼司仪一声“拜堂完毕,举行把酒”后,“把酒”姑娘和“送姑”踏着轻盈的脚步,款款走进大厅,并各就各位———6个“把酒”姑娘分坐东西两面,“送姑”止于堂前右边一放酒的桌旁。新郎新娘此时坐在大厅中央,新郎父母居高堂之上,围观人群则把整个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参与“把酒”的人各就各位后,“把酒”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第一个参与“把酒”的是新娘,她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她今后的声誉,所以新娘在婚礼前也和“把酒”姑娘一样,要进行严格的自我训练。“送姑”把酒杯及杯盘送至新娘前,新娘起身,端起酒杯,走向大厅门口,然后转身轻轻走回座位前,把酒杯还给“送姑”,入座,“送姑”则回到堂前桌旁。新娘“把酒”后,一“把酒”姑娘起身走至大厅中央,面朝大门站好。“送姑”倒酒,送酒杯至“把酒”姑娘,姑娘接酒杯后,向“送姑”行三个礼(微微低头),“送姑”回三个礼后退避一旁。“把酒”姑娘端酒踏着碎花小步走到门口,然后转身行至新娘前,再次转身重新走到门口又转身回到起始位置,待到把酒杯递还给“送姑”后回到座位上,“送姑”则返回堂前桌旁。至此,一个姑娘的“把酒”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其他姑娘则重复这一过程。在“把酒”过程中,一直有琴声、笛声、三弦音等伴奏。当有姑娘在“把酒”时表现甚佳,观众定会大声喝彩,姑娘的好名声也就此流于乡里;反之,有姑娘在“把酒”时出错,观众则会毫不留情地喝倒彩。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