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金华的文化记忆
时间:2010-09-12 10:4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丽丽
|
|
千年古树、青石老街、雄伟古庙、依稀可见的四大城门无不显示出在1400多年间金华镇一直是商贾云集、兴旺繁盛
金华镇素来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著称,大量的文化遗迹保存至今,不得不令人赞叹。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当地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渐渐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直到现在,金华人提及那些记忆中的文化残片,还感到十分惋惜。特别是在近年消失的金华古镇、金华古城墙以及记录上千年射洪县历史的古县志,都是金华人心中抹不去的痛。
古镇
远去的幽幽古韵
有这样一种说法,要领略射洪的古韵,就要到金华镇。
金华镇原本是县城。从西魏置射洪县起至解放初,金华都是射洪县城所在地。1400多年间,这里一直是商贾云集之地,兴旺繁盛。1950年射洪县治迁太和镇后,金华镇就在岁月长河中悄然落寞下来。由县变成镇,金华错过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大批古镇建筑却因祸得福保存下来。上百年前的老屋,一些街道的石阶还沿袭着百年前的曲折,还有千年的古树、青石的老街、庄严雄伟的古庙、余音回响的古戏台、依稀可见的四大城门,这些都忠实地记载着曾经的繁荣。
然而,在新一轮的建设浪潮中,古镇最终选择了另外一个发展的方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量的古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崭新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整洁的街道……就在当地人沾沾自喜旧貌换新颜时,阆中古镇的兴盛让当地人发现,拆除的老房子,可能是巨大的文化财宝。
改建工程持续到现在,直到今天,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改建的街道,依稀还能看到金华镇的百年古韵。“一个几万人规模的古镇,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却因为没有保护意识而消失,实在可惜。”当地的一位老干部说道。
古城墙
逝去的金戈铁马
在金华镇,记者意外地看到了当地古城墙遗迹。金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残留的古城墙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古城墙只剩下很短的一段。
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有幸目睹了这段城墙的全貌。炎炎烈日之下,青石条被太阳烤得炙热。由于位于场镇之中,熙熙攘攘的人流车辆掩去了古城墙那份历尽沧桑的凝重,只因它被渲染了一层现代色彩,让人感觉它本就属于现代生活的一部分。静下心来,远远望去,古城墙显得庄严肃穆,虽然饱受岁月洗礼,却依旧显得弘伟。站在古老的城墙下,用心感受想象着历史的回溯,古老而神秘的感觉顿时弥漫了整个心头,似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时代:战鼓声声,人喊马嘶;厮杀声、搏击声,声声入耳,由远而近,仿佛看到古城墙上赤膊的战鼓手正奋力地击打着战鼓,如血的包头巾随风盈动;城墙下,随着战鼓声,一个个士兵、一匹匹战马嘶鸣着倒在血泊里,鲜血染红了战旗、染红了青砖古壁、染红了胜利者的狞笑,也染红了通往文明更近一步的通道,更染红了历史的扉页……
在城墙残址上,记者依稀看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刻下的字样,大致意思是保护好这段古城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古城墙逝去的步伐似乎没有减缓。
古县志
流失的
历史拓片
尽管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射洪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射洪县需要了解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历史资料时,不得不花钱在重庆博物馆里查阅《射洪县志》,而且还被告知只能抄写,不能复印。花了冤枉钱是小事,让人纳闷的是,为何记录射洪历史的县志会跑到重庆博物馆?射洪人自己的县志跑哪里去了?
金华镇一位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原委。原射洪县城设在金华镇,解放前,一位糊涂县官不但不理政事,还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县衙的师爷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这个师爷原本就是一无是处的混混,斗大的字不认得几个,靠捐钱粮混了个职位。一次师爷喝多了酒,见柜子里有几大捆书籍,便以废纸的价格一股脑卖给了一个收荒匠。收荒匠见这些书装订得整整齐齐,觉得有价值,一时没有卖给造纸作坊,一直保存到解放后,并最终进入了重庆市博物馆。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每当想起老县志原本,金华人都禁不住感叹。如今,金华镇正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风景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空前加强。中国规划网杭州9月12日电 记者刘丽丽
(责任编辑:杨宇飞)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