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走进青浦朱家角古镇西井街时,发现天空中原本杂乱的电线都不见了踪影,河水似乎也比以往更清澈。原来,投入达3亿元人民币的朱家角古镇电缆、有线电视、消防、自来水、污水、监控、多媒体、广播“八线落地”工程,两天前已率先在这里试点完工,既保持了千年古镇的原汁原味水乡风貌,又让老百姓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创下了一个“全国纪录”。朱家角古镇的保护开发在国际上引起高度评价,外国人感叹“没想到上海在高楼的背后还有这么完整的一个水乡古镇”。
与此同时,大淀湖及周边9条河流的综合整治清淤、景观改造工程以及朱家角古镇北大街的综合改造工程也于本月开工。一万多平方米的商铺和居家将修旧如旧,并进行业态调整,增加“文气”,减少“商气”。
在这些最新景象的背后,是青浦区近年来精心打造“古文化”和“水文化”品牌的发展战略。以本地特色和优势出发,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是青浦近年发展中日益明确的一个思路,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随着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浦区委区府领导意识到,发展不能仅仅是建高楼、搞硬件、鼓腰包,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品味,应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即使从招商引资角度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传承,也是吸引外商的“亮点”。从1998年开始的朱家角古镇保护开发和1999年启动的青浦博物馆(新馆)建设,成为青浦打造“古文化”和“水文化”品牌的开篇。去年年底正式开馆的青浦博物馆(新馆)占地22亩、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邢同和设计,规模仅次于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新馆内的“上海古文化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两大展厅鲜明地打出了“古文化”和“水文化”品牌,它上溯上海从6000年前开始的本土古文化遗存,详介上海水系变迁和从唐代青龙港开始的建制沿革。
同样,出巨资对朱家角古镇进行维修改造,向世人展示现实版、立体化的“古文化”和“水文化”韵味,也是青浦区委区府连续多年坚持推进的一个重大举措。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从1998年开始,每年区财政拨款500万元“四两拨千金”,用于拉动镇里的匹配资金并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且连“拨”了五年。
为打造“古文化”和“水文化”品牌,青浦区近年来共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文物普查,抢救保护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以乡镇为单位成立24个工作小组进行文物摸底调查,走遍每个村落,形成了完整的文物档案资料;开展对现存古桥的专题普查,最近又计划拨出1.5亿元修缮300多座桥,其中不乏古桥。
青浦区全区11个镇(街道)均建成文广体育中心,185个行政村已建立210个社区活动中心。近两年来,青浦还围绕“古文化”、“水文化”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群众认知、感知、体验本土文化。去年10月举办的首届“淀山湖文化艺术节”,吸引了10多万人次的群众参与。全区各镇各街道也积极打造“一镇一品”文化项目,白鹤镇的沪剧、赵巷镇的田歌都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特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