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保护 >

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时间:2009-12-18 09:5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 历史渊源
  秦汉时,新市为乌程县辖地;晋、南北朝时为东迁县南疆;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三月始称镇。其前身为陆市,古称仙潭,晋永嘉二年(308)夏,淫雨一月,洪水大发,陆市淹没,居人东徙,岁久成聚,谓弃陆市而新徙于此,故名新市,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新市周边物产丰富,水路运输便利,商业发展较早,远在北宋已是毗邻三县四乡的商品集散地。至明,居民日益增多,商业日趋繁荣。与此同时,全镇“妇女皆务织”,手工业发达。据清康熙《德清县志》载:“街自衢之整,人物屋居之繁,琳宫梵宇之壮,茧丝粟米货物之盛,视塘栖较胜”。至民国,抗战爆发之初,沪、杭、嘉、湖等地市民来新市避难,经商者大增,时有工商企业550家,职工3128人。市场之繁荣,为当时杭嘉湖一带所罕见,人称“小上海”。
2 出发点与归宿
  新市现有城镇人口2.6万人,建成区2.3km2,人均建设用地88m2左右,用地结构表现为两高两低,工业用地及居住用地比重较高,分别为建设用地的34%和40%,道路用地与绿地比重较低,仅为5%和0.7%。水乡古镇风貌虽有一些破坏,但总体上仍旧保存得较为完整。
  居住用地以老城区的街坊(低层高密度民居)为主,并零星建成了几片小规模的多层住宅组团。街坊内建筑密集,缺乏绿地和开敞空间,道路不畅,住宅采光、日照、通风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工业用地分布较散,以城东、城北较为集中,并与居住用地混杂,利用率较低。城区路网密度较低,且路网分布不均,老城区内多为10m以下的小路及4m以下的巷(具有水乡城镇的传统路网特色),交通拥挤,城西多为近年新筑道路,相对较通畅。
  因地处水网地带,城镇建设用地与水系纵横交错,城镇用地布局又被呈发散状的河流严重分割。城镇南侧又有运河通过,城镇用地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为此,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的总体部署,以新市古镇的保护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化功能布局、路网结构,体现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拓展优化城镇空间,展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风采。
3 规划对策
  (1)整而合一的规划结构:根据总体规划,城镇发展空间主要向西选择。本次规划形成一个古镇风貌保护区,两个中心公建区,三个居民片以及滨河绿带为特色的点线面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而未涉及城东北工业区。其中古镇风貌保护区,北起以觉海寺为中心的历史地段,南沿以市河(西河口)为轴线的沿河地区,保存和完善以传统水乡居民建筑格局为特色的古镇风貌;两个中心公建区,一以新区中心广场和另一以老区游憩广场为核心,以中轴道路为纽带,形成功能上有所侧重、互为补充的新区贸易文化中心和老城商业旅游服务中心;三个居住片,以主次路网和河流为界,分成三个居住片和八个居住小区(街坊);绿地系统,以滨河绿地为主体,点线面相结合,充分展示水乡城镇特色。
  (2)有机结合的总体布局:在总体规划基础上,遵循规划结构,按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的不同要求,以河流和规划道路为自然边界,从微观上(用地细分至小类)对各规划地块作了总体布局,并相应对各地块提出具体控制内容和要求,强化规划与管理的衔接。
  (3)顺畅的路网体系:道路作为新老城区的联系纽带(职能、交通、空间),水乡风貌的视觉通廊,以环形放射状进行布局。在现状路网基础上,为适应水网密集的状况,构成相对独立的片区路网,注重桥位选择,使片区间具有便捷的联系。
  (4)新区开发盎然生机:新区地处城西,交通便利,用地平坦。布局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展开,相应形成体现现代城镇景观特色的贸易文化中心,安排大型市场、超市、银行、宾馆,科技展览馆、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宫。新区房地产开发,将成为新市的现代化主要住区。
  (5)水乡古镇风貌依然:以市河为中心轴线的东西侧居民聚集区,是新市最早期的发展地段,现状以居住、工业、公建用地为主,总用地约100hm2,是体现江南水乡古镇的核心所在。
  ①历史地段保护范围:北起包括觉海寺、寺前弄、胭脂弄在内的觉海寺地区,中部以广福桥为中心的沿市河两侧建筑在内的广福桥地区,南至以市河为中心向东西两侧沿线展开的西河口地区。
  ②保护措施:
  核心保护区:对觉海寺、寺前弄、胭脂弄地段,以市河为轴线的两侧10~20m沿河建筑风貌保护区,面积约4.2hm2。该区单体建筑物高度控制在6~9m,房屋开间、街宽严格限制,保留原有尺度,明清建筑风格,白灰两色主色调。并将现有居民建筑功能改为以旅游服务为主,尤其沿市河两侧建筑应恢复传统一层店面、二层住家的经营风格。采取以下保护措施:文物点以及沿河沿街建筑风貌及建筑质量较好地段,局部加以更换整修,如实反映历史遗存,修旧如旧;质量较好的建筑宜保留,并完善内部设施,风格不协调的应进行立面改造,以保护水乡古镇风貌的完整性;质量差的建筑应适时按原有风格进行改造重建,局部地段可改造为绿地和开放空间,改善整体环境;对市河进行疏浚整治,修造驳岸,治理河道水系,方便游船运行,保护河道、桥梁原有格局尺度不变;严格限定为步行区,禁止自行车、三轮车、机动车进入。
  环境协调区:核心区外一定范围,作为环境协调区域或缓冲过渡区域,面积约13.2hm2。其建筑物高度控制在10~15m之内,空间尺度由内向外逐步扩大、转换,在建筑风格、尺度、色彩上与核心区内建筑风格应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并对接近保护区的多层建筑群采取绿色屏障等措施进行视觉缓冲,保持保护区建筑风格的纯度。
  ③功能布局的调整:觉海寺地区,结合原有寺庙,将寺前弄、胭脂弄辟为以民间收藏、古玩字画为主的文化街,觉海寺周边设置与宗教旅游配套的商业服务项目,将原德清三中用地改为觉海寺配套的服务设施用地及绿地。太平桥北侧结合旧城改造,重修刘王庙,布置刘王堂名人纪念馆及街头绿地,丰富景观和改善环境。市河沿线辟步行道,两侧街道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布置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各类小吃、名肴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丝绸、工艺服装等,既为游览线路,又提供旅游购物服务。
  ④文物古迹点:古桥:现有古桥应一一登记在册,定时维修保护,并对周边用地进行规划控制,使古桥有较为协调的环境氛围。觉海寺:觉海寺地区应保持其原有风貌,周边地区结合德清三中搬迁改造成与寺庙旅游相结合的绿地,周边建筑亦因之要与之相协调。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